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徽机场集团抽调3名工作人员赴上海接旅客回家

安徽机场集团抽调3名工作人员赴上海接旅客回家
2020年04月03日 23:53 新浪网 作者 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我们不知道工作环境如何,也不知道工作多长时间,只要求听从指挥,去接转由上海入境需返回安徽的旅客,17日晚上接到通知,18日早上就出发了,上前线就应该是这样吧。”怀着这样的心情,安徽机场集团的王才才、尚军、范建伟来到了上海机场。

  根据长三角联防联控工作部署,3月中下旬开始,自上海口岸入境转往苏浙皖三省的人员,由三省派驻工作组到上海机场安排转运,并实施封闭式转送保障。据此,在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下,3月18日,安徽机场集团王才才、尚军、范建伟抽调至上海机场,入驻“安徽执勤点”开展入境人员转运管控工作。

安徽机场集团抽调3名工作人员赴上海接旅客回家安徽执勤点的“大白”们

  “大白”模式投入一线

  根据防疫要求,所有防控工作人员上岗期间必须全副武装:头套、防护衣、N95口罩、护目镜、鞋靴……,身着白色防护服,他们被形象的称为“大白”。

  根据工作需要,三位“大白”分别被派到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一落地,工作任务接踵而来。前三天的主要是配合上海工作组进场工作,白天开会学习,夜晚讨论工作流程,由于出发仓促,三个人都没带电脑,只能用手机编写工作方案,统计驾驶人员、车辆等各类信息,因为要及时更新数据,修改方案,必须时刻关注着手机上8、9个工作群的最新消息。“即便睡觉也睡得不踏实,生怕漏报一个信息。”

  3月21日开始,三个人正式赴现场执勤点开展工作。一般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由于值班人员严重不足,夜班时间经常超过12小时。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上一次厕所就要换一次,因此“大白”们尽量不上厕所,在进场工作前,一般提前两个小时不喝水,吃饭也实行总量控制,有的同志选择穿戴成人纸尿裤。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8个小时下来,身上衣服总是被汗水湿透,结束工作后,不仅毫无尿意,还要痛痛快快的喝上一瓶水。因长时间湿捂,队员们皮肤出现了湿疹;长时间带着口罩的压迫感,觉得呼吸不畅,耳朵和鼻梁也出现了压疮。

  工作虽然艰辛,但大家的心却是热的:毕竟处于非常时期,能够有组织地到异地接家乡人回家,事情本身就有温度;而且,每天工作中演绎着的琐碎却又温暖的故事,既感动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

安徽机场集团抽调3名工作人员赴上海接旅客回家尚军在做信息登记

  “客人要捐献防护服”

  3月22日21点至24日早上的8点,这是王才才在浦东机场的执勤时间。夜里2点多,他接到一位自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可能因为坐飞机和出关时间长了,情绪显得异常激动,不停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街道让我赶快回去,为什么还不能走?”。

  王才才上前仔细询问,得知他主要是焦心回安徽后的费用和居住环境,以及对各种流程的未知。王才才一面介绍返回后的各种流程,一面安抚他的情绪,询问是否需要吃东西,并主动提供面包和矿泉水,告知他要到人少的地方,保持距离后才能摘掉口罩吃东西。

  面对王才才耐心服务,小伙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过了一会儿,他主动到王才才工作台:“谢谢你,刚才因为等得太久,所以情绪不好,我这还有防护服,想捐献给你们”。

  “真心对待每一名旅客,安抚他们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困难,陪着他们一起等候,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虽然累,但是想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保护大家的安全,感觉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才才说。

安徽机场集团抽调3名工作人员赴上海接旅客回家转运旅客中的王才才

  用心服务,相互感动

  4月初,“大白”们在上海的突击战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虽很辛苦,但也收获着感动:有位从马尼拉回来的小伙子,在得知工作组成员口罩已经湿透,主动送来了三个稀缺的N95口罩;有位老人知道他们工作了十多个小时,主动讲他们讲自己在海外的见闻趣事,为紧张的工作现场带来一丝轻松气氛;还有位小姑娘,凌晨一点发车时由衷地对他们说,在上海看到穿着“安徽”字样的“大白”们,就感觉像是见到了亲人,“回家真好!”(尚军 方明杨 记者 史睿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