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线观察】青山有幸埋忠骨 线上祭扫慰忠魂

【一线观察】青山有幸埋忠骨 线上祭扫慰忠魂
2020年04月06日 23:09 新浪网 作者 中安在线
【一线观察】青山有幸埋忠骨 线上祭扫慰忠魂在天长市烈士陵园,党员志愿者们正擦拭纪念碑(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尽管疫情阻隔了脚步,但思念从未停歇。今年清明节,对71岁的英烈家属杨力国来说,亲情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云”相聚。

  受疫情影响,全省烈士陵园闭园。安徽省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动,提供“四个一”祭扫服务。擦一遍墓碑、献一束鲜花、拍一组照片、打一通电话。通过替烈属代为祭扫、“云祭奠”,引导社会各界追思革命烈士。

  截至3月底,安徽网上祭扫人数超过120万人次,祭扫平台浏览量超过1000万次,热度居全国前列。

  “今年,你们的亲人由我们代为祭扫”

  4月3日,在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工作人员石耀辉在祖晨烈士的人物事迹展板前,念读其侄所写的家书,告慰忠魂。前不久,石耀辉和同事们来到合肥蜀山烈士陵园为65座烈士墓碑擦拭清理、敬献鲜花,并挨个向墓碑三鞠躬。

  “今年,你们的亲人由我们代为祭扫。”石耀辉和同事们还将祭扫照片、视频发给了远在外地的烈属们。

  “疫情期间烈士陵园一直闭园,清明前有8、9位烈属电话询问何时开园。”石耀辉说,“烈属们不能来陵园,我们便提供祭扫服务。”

  除了祭扫,烈属们所写的6封家书也由工作人员代为念读。石耀辉所读的家书是烈士祖晨的侄子写下的。

  祖晨,原名祖茂林,化名李春亭、朱文淦,安徽宣城人。1925年,祖晨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并领导了青岛大学抗日救亡运动和反资本家斗争。后因特务告密被捕牺牲,魂断异乡。

  “这封家书让我很感动。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烈士们为了革命离开家庭。”石耀辉说,“烈属在家书中告慰叔叔,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吃的是白米饭,交通也便利起来了。”

  为了把这封家书读好,石耀辉向播音主持专业的同事再三请教。“祖晨烈士在异乡牺牲,很多人记住的是他的化名李春亭。”他说,“读家书的时候要带着真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我一直想着当时烈士所受的苦难和所处的环境。”

【一线观察】青山有幸埋忠骨 线上祭扫慰忠魂烈士墓碑前摆放着一束束鲜花(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他们帮忙做到了”

  “谢谢蜀山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们,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他们为我们做到了。”4月5日,回顾近半个月以来陵园工作者的付出,杨力国深深感受到了疫情下的别样清明,有着同样的情谊。

  杨力国的父亲是革命烈士杨效椿。1911年,杨效椿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一个普通农家。1938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来到安徽工作。在战争年代,杨效椿英勇善战,忠心报国;在和平时期,他廉洁奉公,心系百姓。杨效椿来到安徽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这片热土,把一生的宝贵年华献给了第二故乡——安徽。

  几天前,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手捧鲜花来到杨力国父亲的墓碑前,细心擦拭干净烈士墓碑,将鲜花摆在烈士墓前,肃穆地三鞠躬。“整个代祭扫过程简朴庄重,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哀思和无限缅怀。这样的现场场景被录成视频,通过微信发给了我,我很感动。”杨力国说,工作人员还接通了烈属的电话,向烈士家属送上诚挚的问候,将祭扫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了家属。

  “祭扫服务简洁和朴素,蕴含着无限的深情,为不能亲自到场的烈属完成仪式,让我们心里十分感动。”杨力国说。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要加倍珍惜。”杨力国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祭奠英烈的方式变了,但不变的是他们对英烈的敬仰和哀思。

【一线观察】青山有幸埋忠骨 线上祭扫慰忠魂退伍老兵擦拭烈士墓碑(李超、刘勤利/摄)

  “战友们牺牲了,我每年都来给他们扫墓”

  “很多战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了。”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杨万友说:“他们是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我每年都来这给他们扫墓。”

  清明节前夕,20多名退伍老兵、志愿者在亳州市谯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来到当地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敬献鲜花。

  亳州、池州、滁州……除了合肥,今年清明期间,“四个一”祭扫服务在全省各地相继开展起来。

  “针对烈属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祭扫服务,我们组织了‘弘扬英烈精神·擦拭烈士墓碑’‘以我之笔写你之名·为烈士英名墙描红’等活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抚褒扬处李建娟介绍,“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分批有序进入烈士陵园擦拭烈士墓碑、描红英名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此外,网上的“云祭扫”“云瞻仰”也不曾“断线”。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链接全国统一的“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平台。烈属、退役军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可线上祭扫、缅怀英烈。(记者 徐慧冬 吴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烈士烈士陵园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