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抓“六保”促“六稳”】淮河之滨的“黑白”变奏曲

【抓“六保”促“六稳”】淮河之滨的“黑白”变奏曲
2020年08月05日 05:21 新浪网 作者 中安在线

  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做强产业链,推动煤炭深度加工与清洁利用。

  8月3日上午,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2号圆形料场内,一声清脆的哨声宣告当天的卸煤任务圆满“收官”。现场卸煤指挥余松林长舒一口气,翻看作业记录:从8月2日8时起当班,共安全卸煤290车、8984.22吨,创近一阶段新高。而这只是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在汛情期间“生产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位于淮南市淮河岸边,由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和中国石化长城能化公司均股合资设立,是我省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其主要化工产品——“聚乙烯”“聚丙烯”白色颗粒均由煤炭转化而来,每天耗煤1万吨以上。此前,这些煤全部通过淮河水路运输,今年复工复产以来至7月中旬,淮河边的中安联合散货码头日均煤炭接卸量超1.3万吨,保证了煤化工车间满负荷生产。

  7月中旬以来,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淮南、蚌埠、阜阳先后禁航。对于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来说,禁航意味着“断粮”。

  “这些天,基地齐心协力、抗汛保供,全力打赢‘生产保卫战’。 ”余松林说。基地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铁路部门支持,及时开通铁路各站口和公路应急运输通道;另一方面针对保供渠道开展风险排序,优化不同煤种货源和运输路线。同时,制订应急方案,简化进厂流程,组织机关人员现场服务,加强交通指引,做好后勤保障,最大限度满足煤炭运输和接卸要求。

  在煤化工基地内,记者看不出满负荷生产的“热气腾腾”景象。整个基地见不到工人,只有高耸的塔、巨大的罐和纵横交错的管道。中安联合党委副书记李太启告诉记者,基地完全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工艺,工人主要在中央控制室对设备远程操控。采自数百米矿井下的煤炭,从流水线上走一遭,出来时就是一粒粒白色的“聚乙烯”“聚丙烯”颗粒。 “这些化工产品是家电、汽车、薄膜行业的原料,还是制作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核心材料。 ”李太启说。

  “这台‘SE-气化炉’是关键设备,没有它,黑色煤炭变成白色颗粒就无从谈起。 ”在中央控制室里,气化装置班副班长王磊正通过电脑密切关注各项参数,对气化装置进行远程操控。他指着“SE-气化炉”图像对记者说,“淮南煤”高灰熔点,高灰分,被认为不适合作为化工煤。为打破这一技术瓶颈,中安联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气化装置,采用“SE-气化炉”作为核心技术,攻克了“淮南煤”作为化工原料煤的技术难关。

  “皖北煤电集团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采用新技术,推动煤炭深度加工与清洁利用,填补了安徽省没有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市场空白。 ”李太启说。

  黑色煤炭被加工成白色化工颗粒,实现了由黑到白的神奇转变,而在厂区一隅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塔罐中,每天同样上演黑白变换。

  “中安联合煤化工生产需要大量煤炭和水资源,紧邻淮河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取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是,依水而建的布局也对项目环保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 ”中安联合公用工程部专家余志峰告诉记者。为此,中安联合投资12亿元,与国内外多家环保水务运营商、专利商共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污水“零排放”成套技术,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排出厂外。高盐污水被业界公认为处理难度极大,不过在这里,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最终变成了白色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等可以销售的副产品,不仅实现了“零排放”,还增加了企业利润。

  “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是我省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实现工业强省的重要示范项目。该项目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安徽省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做强产业链,打好环保牌,建成一个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安联合党委书记、总经理施华彪告诉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淮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