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百姓更富 茶乡更美 ——记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

让百姓更富 茶乡更美 ——记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
2020年01月03日 16:10 新浪网 作者 闫晓东微博

  让百姓更富 茶乡更美 ——记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

  演晓刚(右二)深入子午镇走访慰问贫困群众

  西乡县位于汉中东部的汉江谷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生态环境优良,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最美茶乡”。近年来,西乡县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利用“神奇的东方树叶”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茶业引领 百业突破

  冬日的清晨,西乡茶山云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茶树淡淡的清香。走进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工人们正在将一袋袋黑茶进行包装。

  “原本我们这里主要经营绿茶,在演书记的建议下,我们开始发展红茶、黑茶、白茶等产品。这样既减少了鲜叶的浪费,也提高了茶叶的带贫效益。”鹏翔茶业公司董事长段成鹏介绍说。

  “西乡生态环境好,十分适宜种植茶叶,而且茶产业的带贫效果也很突出。”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说:“2006年来西乡工作后,我就把茶产业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核心抓手。13年来,西乡茶叶种植面积几乎翻了一番。现有35.3万亩茶园,发展茶叶企业315户,其中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户,8000多户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目前,西乡县已经形成了囊括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等项目在内,长短结合、利益联结、机制合理、覆盖所有农户的农业产业格局。

  除茶产业外,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情况,西乡县形成了完善的产业扶贫体系。演晓刚说,西乡目前已建立每个贫困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互助资金协会、一个电商平台的“四个一”产业体系,形成“长”抓茶叶、油牡丹,“短”抓黑木耳、生猪及特色产业的“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呈现出茶业引领、百业突破、接续有力的良好局面。

  关怀群众 扶贫有温度

  日前,演晓刚来到西乡县私渡镇红安社区的贫困户何正红家中。何正红性格有些内向,平时话不是很多。

  “到了年终岁末,家里怎么没有做腊肉呀?最近的收入怎么样?”演晓刚问何正红。在陕南,腊肉几乎是农家过年的必备之物。演晓刚担心何正红最近生活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性格内向又不愿意说。

  原来,何正红家养的猪,之前出栏卖了好价钱。今年何正红就没打算留“年猪”,准备另外买猪肉过年。

  何正红原本住在山沟里,自己没事会捣鼓一些水电活。受益于移民搬迁政策,在演晓刚的帮扶下,何正红走出山沟,务工脱贫。

  在离红安社区不远的新路村,住着一个叫腾兴富的贫困户。2017年,演晓刚到腾兴富曾经住的山沟里去看望过他。

  “光种庄稼可不成,住在山沟里也不成。”演晓刚说了两句话。

  “那咋成?”腾兴富问。腾兴富的情况也符合移民搬迁政策条件,在演晓刚的帮助下,他搬出山沟,住到了县道边上。

  后来,他申领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养牛5头,发展3.5亩中药材。今年,腾兴富家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他的变化大,改了精气神,成为了县上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据统计,2019年以来,西乡县圆满完成69个村、7286户1.6万余人脱贫退出任务;累计实现减贫29555户8.7万余人,退出117个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4%,达到整县脱贫摘帽标准。

  “目前全县累计减贫29555户87427人,退出117个村。整县脱贫摘帽后,我们将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用力抓减贫、防返贫,及时建立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演晓刚说,下一步要抓产业发展,让百姓更富;抓生态建设,让底色更靓;抓环境提升,让茶乡更美。(文/图 记者 高振博 陈卫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