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谢团华 文/图
身为女舰员,她曾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服役四年,跟随这艘钢铁巨兽劈波斩浪,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守卫祖国万里海疆。如今,她变身为“兵书记”,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心守护着社区的和谐安定。她就是赣县区城市社区白鹭湾社区党委书记袁华。
从航母舰员到社区“舵手”,袁华岗位换了,初心未变,她用真情诠释党员使命,以军人的硬核担当,展现了“兵书记”的风采。
随舰出海 终生难忘
“袁书记,小区停车位太少了,车辆没地方停……”“袁书记,小区单元楼线路老化容易发生短路,怎么处理?”……近日,记者见到袁华时,她正在参加白鹭湾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会场上,面对众居民提出的诉求和建议,她详细做好记录,并逐一回应,军人坚毅果敢的作风一览无遗。
当海军、上大舰、闯大洋是袁华自幼的梦想。2010年12月,国家组建航母接舰部队,向全国各大高校学生抛出了橄榄枝。当时,正在九江上大学的袁华,毅然报名参军,最终如愿穿上海军蓝。有着两年党龄的她,凭借出色的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于2011年成功登上辽宁舰,成为中国航母首批女舰员。
“第一次随航母出海训练的情景,我终生难忘。航母行驶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大家‘哇哇’直吐,甚至有人把黄疸水都吐出来了……”说起首次随舰出海的窘态,袁华至今难忘。
袁华说,舰上所有作战岗位向女舰员敞开,但必须竞争上岗。本来是学安全消防专业的她,竞争此岗有优势,可该岗不缺人。当看到机电兵有空缺,她便报选该岗位,可海军有句俗语:“当兵不当机电兵。”高温、高湿、高噪音的作业环境,令许多男兵都望而生畏。
“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袁华成为机电部一名损管兵。
袁华敢于挑战机电兵是有底气的。2011年4月,袁华在海军工程大学安全系进行安全消防专业培训时,3000米考核,她以11分30秒的成绩稳居第一。全舰3000多个舱室,管路遍布各个角落。独立值更后,袁华和男兵们一样,上夜班、下机舱,一起摸管路、排故障。特别是下深舱,光线黑暗,没有灯光,每一次爬行都免不了磕磕碰碰,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每次从管道中钻出来,脸上满是油污,但她乐此不疲。
“大,非常大!它就像一座海上漂移的城市。”这是袁华第一次登上辽宁舰的感受。退役10年了,回忆起逐梦深蓝的岁月,她依然激动万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11月23日,当歼-15舰载机首次在辽宁舰成功着舰时,奋力的欢呼与激动的泪水填满了这一刻。这是一个里程碑时刻,意味着中国首艘航母初步形成了远海作战能力,有力支撑起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建设的深入推进。”
脱下军装 初心不改
服役期间,袁华获“四有”优秀士兵奖章,她所在的辽宁舰女舰员团体更是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5年,脱下海军服的袁华,通过招聘成为赣县区公安局梅林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在派出所工作数年后,2022年她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成为赣县区城市社区城中社区党总支书记。
袁华刚上任,各种质疑声接踵而至,不少人担心年轻的她难以胜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一职。对此,她内心并非毫无波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我能行吗?”但她也知道唯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能力,才能给自己和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做好基层工作,核心在于心系群众、为民解困。袁华为此穿行在大街小巷,带领社区干部不辞辛劳地逐户走访。居民围坐诉苦时,她侧耳倾听,手中笔不停歇,将问题逐一详尽记录。走访结束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办公室,挑灯梳理分析,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精心谋划解决方案。
辖区内有赣县区糖酒公司、人民银行、农机局等不少单位的职工住宅楼,化粪池外溢、柱子错位、墙体开裂、外墙脱落……面对居民们的诸多诉求,资金从哪里来?人力又如何调配?一连串的难题如巨石般压在袁华心头,但使命和责任又令她不能有丝毫退缩。
糖酒公司居民楼化粪池外溢处理刻不容缓,袁华立即联系专人到现场进行勘察。经查,粪水外溢是由于附近几户居民共用的化粪池排水不畅,堵塞所致。查明原因,袁华立即联合城市社区党工委分管领导、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一同上门入户,为相关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并共商解决方案及所需费用。方案确定后,专业人员加班加点对化粪池开展作业,仅用三天就完成了化粪池清掏和管道疏通工作,彻底解决了粪水外溢问题,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商业北巷C、D级危房搬离工作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不起、拖不得。袁华通过集结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小区楼栋长等力量成立拆迁攻坚小组,每天逐户查看危房情况,给每一位居民朋友发送微信信息,说明危房情况。同时,挨家挨户敲门,发放劝离通知,逐户上门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商业北巷一居民楼1楼住着一位90多岁的钟惟恩老人,听说要搬离,直接锁起家门,拒绝与工作人员沟通。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袁华借来一把梯子,将梯子架至钟惟恩的院门口,并迅速爬上梯子,面对面向老人耐心解释。最终,在袁华苦口婆心的劝导下,老人终于同意搬离。
在袁华和其他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商业北街棚改前顺利将危房居民顺利搬离,居民安置时,又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并协助搬离住户解决过渡问题,做到了全员妥善安置。
“这丫头不愧是名退役军人,做事雷厉风行。”“袁书记说话干脆,处事公正。”……随着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居民们对袁华的态度由质疑变为了衷心赞誉。
扎根社区 服务群众
今年初,袁华调至白鹭湾社区担任党委书记。前几天,在独居老人刘才秀家走访时,看到他床上盖的是薄被子便问道:“刘爷爷,盖这么薄的被子不冷吗?”“还行,要是有厚点的被子就更好了。”回到办公室,袁华拿出笔记本记录下了老人的微心愿。次日一早,袁华和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带着一床暖心被来到了刘才秀家,老人接过被子欣喜地连连道谢。
记者看到,袁华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近况、问题诉求等。袁华告诉记者,社区有不少独居老人,生活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困难。80多岁的刘奶奶腿脚不便,下楼买菜成为日常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得知情况后,袁华组织社区志愿者主动帮助买菜送到她家门口;曾爷爷是名年近90岁的老党员,一心想要按时交党费,但由于腿脚不便,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袁华便到家中帮他代办,助他了却心愿。
白鹭湾社区成立于2010年,辖区面积大,老年人比例较高。袁华始终想着怎么能为老年人多做点事,便陆续推出“亲情连线”“便民宅急送”等服务项目,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理发清洁、代办跑腿等服务,上任两个多月已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100多次。
随着城市的发展,白鹭湾小区人口越来越密集,特别是老年居民日益增多,他们对日常活动场所的需求愈加强烈。前不久,在白鹭湾社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接待现场,多名老年居民提议,希望有一个活动室让他们能聚在一起喝茶、打牌、看书、下棋。获悉此居民诉求后,袁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召开“赣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组织物业、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商议解决方案。通过共商共议,最终确定社区负责添置必要的物品、进行文化布置,携手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为老年人修缮活动室。通过数日的改造,社区老年活动室正式启用,成为社区老年人每天的热门“打卡”地。
“活动室面积虽然不大,但很温馨,我每天都来这里看看书、下下棋,真的很不错,感谢社区为我们老年人着想。”居民王玉东开心地说。
袁华日复一日地在社区奔波忙碌,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此后,大家遇到大小事都习惯找这位年轻却沉稳干练的书记倾诉。
“居民们的笑脸,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袁华坦言,跟随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见过很多绝美的景致,但也吃过别人没有吃过的苦。在部队,首长一声令下,官兵们说一不二去执行。在社区,一个小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两三个甚至更多个大问题。
袁华时常想起在大海上的岁月,她说,不论是身为女舰员还是社区工作者,她都要乘风破浪,勇于担当,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