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书写水利华章 绘画水美九江——新中国成立70年九江水利建设纪实

书写水利华章 绘画水美九江——新中国成立70年九江水利建设纪实
2019年08月26日 09:13 新浪网 作者 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傅建伟 记者 吴青 汪东平)九江是“众水汇集的地方”,全市水域面积495万亩,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7.6%,独享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还有千亩以上湖泊41个,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50条。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全市的水利工程仅有塘坝5.7万多座,蓄水量18余万立方米;堤坝38条,堤长397公里,保护耕地26万余亩,保护人口17万多,有效灌溉面积近2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7万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九江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逐步改变了过去水利工程规模甚微、基础设施薄弱、功能极其欠缺的状况,形成了兼具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功能的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大小水库1240座、各类水闸979座、各型灌区3246座、机电排灌泵站2609座、小水电站354座、百亩以上圩堤399座总堤线长1008公里,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66万亩。特别是2011年中央印发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我市水利步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总投入累计超过160亿元,成为水利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果覆盖最广的重要时期,不少水利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2015年和2018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两次获得全省设区市第一名;2017年,我市河长制工作获得全省设区市第一名。

  首要任务——保障防洪安全

  九江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防汛历来是水利的第一要务。

  每年汛期之后,各地迅速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作。我市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乡三级防汛责任网络体系,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水工程度汛方案,按标准备齐备足防汛物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并开展演练,并分阶段科学安排防汛准备检查和防洪隐患排查。根据“前期重点防山洪灾害、中期重点防江湖洪水、后期重点防台风降雨”的特点,合理调度安排,增强防汛抗洪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防汛抗洪最紧张、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及时调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形成军地抗洪抢险的强大合力。2014年和2015年,先后有效应对特大台风暴雨洪灾;2010年、2016年和2017年,成功战胜新世纪以来罕见的大洪久汛,实现了水库无一垮坝、圩堤无一溃决、无重大人员伤亡。特别是2016年防汛抗洪工作得到国务院、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援浔抗洪部队首长的高度肯定,很多经验做法被省防总批转全省,市水利局等8个单位获全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近年来,全市先后实施1000多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4个中小河流治理、10个五河治理项目和385公里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工程,开展了长江崩岸应急治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和鄱阳湖万亩以上圩堤达标建设,着力补齐防汛短板。今年7月中旬,受强降雨影响,短短几天,长江、鄱阳湖、修河水位全线超警戒,且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多月,所有水利工程没有一处发生大的险情。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实施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和高铁新区倪家河水系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列入全省计划的21座万亩以上圩堤加固整治,加紧做好列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项目的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民生优先——保障供水安全

  我市虽然水资源丰沛,但仍然存在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2处,完成投资7.2亿多元,累计解决15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591处,总投资7.6亿元,覆盖受益人口160多万人。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内容,在项目、资金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今年初经核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7.8万余户26万多人已全面解决饮水问题。

  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十二五”期间先后实施6批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17亿元,累计改造灌区总数1461处,整治渠道1万多公里;“十三五”以来主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累计完成农田改造总面积280多万亩,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优化水资源配置。先后完成柘林大型灌区和8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德安樟树水库新建、24个抗旱应急水源引调提项目以及1785座山塘整治,同时积极推进各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城市供水保障。目前,市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已经正式启动。

  综合治理——保障生态安全

  我市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诗篇”。

  严守水资源红线。我市先后出台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一系列制度、规划、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2012年起对全市39个重要水功能区、12个重要饮用水源地、12个主要界河断面和25座重点水库开展了水质动态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及管理,40个纳入管理的违规设置入河排污口基本完成整改。2016年,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代表江西省接受国考抽查,得到高度评价。

  积极开展节水工作。突出节水制度、节水载体、节水氛围建设三大抓手,制定出台了《九江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建设基本覆盖,企业节水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瑞昌理文造纸和湖口萍钢两家企业获全省节水型企业称号;县域节水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推进迅速,修水县、濂溪区、瑞昌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全民节水意识得到加强。2015年,“践行节水护水,畅享碧水蓝天”项目还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编制了《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九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与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合作成立了水生态文明院士工作站,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水生态文明科研合作。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多万亩,2015年修水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2015年12月我市启动河长制工作,2018年全面推行湖长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全覆盖、江河湖库(渠)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的河湖长责任体系,全市共明确各级河湖长2328名,设立河湖基层专管员、巡查员、保洁员近万名。全市各级坚持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不断探索河湖管护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实现了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实、有成效”。特别是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工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多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引发了全国范围“刷屏级”关注和“井喷式”点赞。全市河湖水质持续向好,地表水达标率91.7%,重要水功能区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2018年12月6日,在贯彻实施《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新闻发布会上,市委书记林彬杨作为设区市唯一的总河长代表作了发言。

  由水而名、因水而灵、伴水而兴,九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利大市。今后,我市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和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扎实抓好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执法、河长制湖长制、重点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为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