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扎堆上市,IPO元年谁能脱颖而出?

动力电池企业扎堆上市,IPO元年谁能脱颖而出?
2022-11-28 18:40:18 买车网官方微博

又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宣布即将IPO,这一次是被誉为“黑马”的蜂巢能源。随着蜂巢能源加速进军资本市场,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也愈加白热化。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车企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风口。在这当中,动力电池堪称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领域战火也愈烧愈旺,行业内卷不断加剧。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达到了59.1GWh,同比增长98.1%。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大半江山,而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以及亿纬锂能等种子选手也不断发力。

如今,随着蜂巢能源即将IPO,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上升至资本领域。

二线动力汽车企业冲刺IPO元年

日前,蜂巢能源发布消息称,其IPO 获上交所受理,计划发行 25%股份,拟募资150 亿元,对应估值为600亿元。

而就在蜂巢能源之前月余,中创新航刚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市值更是一度超过670亿港元,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独角兽。不仅如此,国轩高科于今年7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欣旺达也于11月14日登陆瑞士。

在二线资本市场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的背景下,业内也将2022年看作是“动力电池企业的IPO元年”。

对于动力电池抢滩资本市场的原因,有分析指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加剧,上游资源大幅涨价,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且尚未自我造血,上市能拓宽融资途径。此外,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关键窗口期,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能扩张和规模化布局。

以蜂巢能源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蜂巢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和44.74亿元。虽然营收连年增长,但亏损却持续扩大,2019年-2021年其分别亏损3.26亿元、7.01亿元和11.5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到8.97亿元。

据了解,此次蜂巢能源IPO募资的150亿元,将投资公司在常州、湖州、遂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3个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能力分别为年产电芯47.41GWh、年产 30.24GWh动力电池和年产29GWh能量型动力电池组。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动力电池市场供需两旺,一场新的产能扩张“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在获得资本市场的加持后,动力电池企业也将持续实现技术创新与迭代,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聚焦创新,谋求行业发展长期红利

在“双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新能源市场也由政策驱动转型为市场驱动。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其发展提速也给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97GWh,同比增长超100%。市场研究机构GGII预计,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未来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基于此,动力电池企业也通过不断完善产品与技术,力求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2019年至2021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分别为3.75亿元、3.80亿元和7.24亿元。而2022年仅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便达到5.72亿元,已经达到2021年全年的70%还多。

目前,蜂巢能源客户群已全面打开,并加快了短刀电池市场导入进度,其中长城汽车是第一大客户。除长城外,其还与吉利、零跑、岚图、小鹏、理想、光束、赛力斯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其目标是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并推出系列短刀电池新品类。据悉,目前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已实现成功量产。

除蜂巢能源外,中创新航也致力于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变革。目前,中创新航研发团队有超过2900多名具有多学科及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人员,其中约27%拥有博士、硕士学位。

与此同时,其也是业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完成动力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以高压三元技术与产品为例,中创新航引领了三元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能量密度刷新行业记录,电芯最高达280Wh/kg,电池系统最高225Wh/kg,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等突出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还在下一代电池及前沿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研发与创新,致力于在无钴化、高锰化、高压化、固态化四条技术路线上实现引领。

目前,企业在常州、厦门、成都、武汉、合肥、江门、眉山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客户群体也涵盖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等,同时还是Smart的动力电池主供。

此外,欣旺达也不甘落后,斥资超过百亿元进行布局。今年9月,欣旺达相继宣布在宜昌、义乌投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合计投资总额333亿元。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的当下,动力电池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在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抢滩登陆资本市场的当下,其之间的竞争也扩大至产品、技术、产能等多个维度。而面对愈加胶着的市场竞争,谁将脱颖而出,也值得期待。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