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实践与技能是莘莘学子开启未来职业大门的钥匙。近日,一位焊接专业领域的工匠大师朱先波走进了大连中港高级技工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干货满满的专业实践与指导活动。
朱先波,中国船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曾荣获辽宁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工匠学院焊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市劳模工匠创新智库核心成员、焊接组组长,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
朱先波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焊接技术的领军人物,精通手工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埋弧焊等高难度焊接技术,技术攻关能力突出,先后参与了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大型安全壳等2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项目与建造任务;主持全球首艘3500立方LNG双燃料30万超大型原油轮等高技术、高难度产品焊接攻关任务;攻克不锈钢厚板免清根、高效深熔焊等7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40多项,“基于TRIZ的厚板窄间隙无坡口焊接技术研究”等10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多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取得创新成果10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3000多万元,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课程伊始,工匠大师朱先波借助多媒体软件,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开启了焊接知识的奇妙之旅。他从焊接的基本讲起,运用直观的动画演示。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沉浸在这神奇的金属连接世界里,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大师还分享了焊接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摩天大楼的钢铁架构,到航天飞船的精密部件,焊接技术无处不在,支撑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焊接专业的重要性与广阔前景。
随后,大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多年来在焊接领域拼搏所获得的荣誉和勋章。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艰辛而荣耀的奋斗历程。他讲述着参加大赛时的紧张与激动,面对高难度挑战时如何凭借扎实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突破自我,斩获佳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同学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让大家明白只要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在平凡的专业领域也能创造非凡成就。
朱先波作为一名工匠大师,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到中港和同学们分享工学一体化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学习方法。以往,理论和实践像是两条平行线,同学们先学理论,之后才接触实践,导致两者很难紧密结合。而工学一体化则让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比如在学习焊接理论时,马上就能在实训中操作,发现问题后又能回过头深化理论知识,就像在知识与技能的循环中不断提升自己。
朱先波大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三年来培养了3名全国技术能手,10名高级技师,100余名国防重点工程专项焊接高技能人才,他的徒弟王野、王玉坤、王维亮等11人在国内外各类大赛多次夺冠,本人荣获国际技能大赛“金牌教练”称号。他通过“中工运课堂”等互联网平台,线上授课培训达10万人次。
朱先波大师站在学生们中间,身着蓝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他的眼神专注而温和,透露出对焊接工艺的深厚理解和热爱。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或在本子上记录。他详细解释每个符号和线条的含义,从焊接方法、材料选择到焊接顺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还会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图纸上没有标注但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
掌握焊接技术,大家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从就业角度来看,焊接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薪资待遇也十分可观。同学们不仅能进入大型制造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更有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从个人成长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还可以向焊接工艺研发、质量控制等方向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此次焊接工匠进校园活动,为中港的同学们搭建了一座与行业顶尖技术人才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桥梁。工学一体化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通道。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被工匠大师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所感染。相信在大师的引领下,这些怀揣梦想的中港学子将在焊接专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传承工匠精神,用精湛技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未来投身国家建设,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