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风靡一时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

风靡一时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
2020年09月13日 17:00 新浪网 作者 瓷都晚报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办校10年,它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是昙花一现,但却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该校创办于1986年,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刮起一股学习之风,风靡一时,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报名上课。现如今,有的学生在书画领域大放异彩,有些则仍将书画作为业余爱好。

  

  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的老师和学生,讲述该校10年前后始末的故事。

  折射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的开办,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丹忱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1986年,改革开放逐渐辐射到内陆地区,全国上下文艺事业方兴未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天时;而景德镇具有浓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基底,有着发展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地利;而那时,高考恢复不过几年,全国上下迸发出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人们想学、求学,也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这是人和。集齐了这些条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自然而然备受欢迎。

  

  “函大”最先兴起是在北京。1985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创办,诸多离退休中国国家领导人及著名书画大师启功、阿老、欧阳中石等人先后参与了学校创办。而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函大”潮,全国各地相继开办函授大学。

  “1985年,我还在艺术瓷厂上班,但是我个人很喜欢书法,那时景德镇也没有地方让我们进行业余的书法课程或者培训。后来,我就报名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西分校,跑去南昌上课,但那毕竟不方便,获得的老师指导也比较少。”朱丹忱说,1986年,他调到了古窑,“有一次我在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时文化局的局长胡拯民看到我在写作业就问我在干什么,我就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情况介绍给了局长,还跟局长介绍说书画函授大学很有益,可以培养和提升我们的理论修养,我再顺势提议在景德镇办个分校。那时文化氛围很浓,市里也重视,立刻抓住了机会,同意了这个事情。我就写信给总校,总校马上就批复同意了。”很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就成立了,上课地点设在群艺馆,景德镇市文化局副局长、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届毕业生顾正明担任该校第一任校长,许国胜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国画部主任,朱丹忱则任书法系主任。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的教师都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授、老师以及瓷厂里的名人,如胡献雅、黄美尧、王寿霖、白海、陆如、傅尧生、王隆夫、曹淦源等等,可以说聚集了景德镇书画界顶尖人才。“胡献雅是学校的名誉校长,他来上课的时候整个教室都坐满了。那时候大家非常渴望知识,所以这些老师教书也很有劲。”许国胜说。

  

  1986年第一届报名学生非常多,据朱丹忱回忆,当年报名学生中,书法班有150多人,国画班也有150多人,书法两个班,国画也两个班。学校学习采取三年制,属于业余学习,每个班分一、三、五或二、四、六晚上面授上课。

  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会带学生出去写生。“我记得第一批去武夷山写生的学生有30多个,王锡良老师也带学生们去雁荡山、龙虎山、三清山、武夷山等地写生,白海是写生的指导老师。”许国胜说。

  学校所用教材都是总校编撰的,特别受欢迎。“当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老师、教授编撰了一套教材,非常受欢迎。要知道,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才没多久,我们也没有什么专业的书籍可看可用,所以那套教材很受欢迎。我记得山水教材是著名画家白雪石所著。”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许国胜告诉记者。朱丹忱对书法教材也有印象,每学期所学的内容不一样,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等,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书法的概况以及发展史,对学生的书法技巧也有很大的提升。

  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存在了十年的时间,影响了景德镇市一大批书画艺术爱好者。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生仍活跃在当今景德镇陶瓷领域,如舒立洪、王秋霞、喻木华、喻冬华、蔡玲玲、吴国兴、齐丕成、李晓辉、王静、林雪等等。

  报名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瓷厂工人、垦殖场工人、小学的老师和校长、火车司机等等,他们中有些人正在从事陶瓷相关工作,而有些人则是因兴趣而利用业余时间来上课。

  

  每次与人聊天,吴国兴总会说,自己当今的成就离不开曾经在学校学习的日子。他感恩于学校多位老师的指导,让他从一名火车司机转型成陶瓷艺术家。来学校报名学习时,吴国兴还是一名火车司机。平时,他除了开火车观察沿途风景外,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是到景德镇陶瓷友谊商店去参摩,或者去瓷厂美研室观看陶瓷画师们搞创作。后为了系统学习陶瓷绘画,他考入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在学校里,他学习认真,也经常参加写生,至今他家中依旧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当年陆如、白海等老师为他修改的作业,厚厚的一摞,被他整齐地收藏在一个红色的四方盒子里。“吴国兴为了学习,还自己拿出工资交别人帮他顶班开火车,他到处跟着我们去写生。后面他就辞职不开火车了,一心一意画瓷器。”许国胜回忆道。

  当时学生们求学爱学之心令许国胜至今都很难忘。他说,在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鲇鱼山镇工作,离学校20多里路,那时候路也不好走,那个学生每天下午5点多钟骑自行车赶来上7点钟的课,下了课又骑自行车回去。

  

  “市里很多热衷书法的人都报名了,不过以书法为职业的人不多,但是很多学生到现在都还将书法当做业余爱好,书法对他们的修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朱丹忱感慨道,在学校的那段时间对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通过函大的学习,我系统的了解了中国书法史、书法理论、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函大办学实践中,我与师生们一起参观西安碑林、泰山摩崖,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在我从事陶瓷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没有书画函大就没有我的今天。”

  时代的产物永恒的记忆

  从1986年成立到1996年结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因时代应运而生,又因时代变化而走向没落。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两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在那样的时代,学生们求学若渴,老师们倾囊相授,这种求学、爱学的氛围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非常宝贵。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曾在采访中回忆函大执教时这样说道:“当时有很多住在鄱阳、鱼山、浮梁等偏远地方的学员都是骑着自行车赶一、二个小时的路程,风尘仆仆来上学的,有的晚上还要骑回去,每当看到他们那求学心切的眼神,感染到他们那旺盛的求知热情,我特别欣慰,作为一名老师,学员们能如此认真,感觉自己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时至今日,仍有人在回忆函大学习时光,对他们而言,那段二三十年前的求学经历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人生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书画大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