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话剧《尘埃落定》让原著作者阿来落泪!文学性终于回归戏剧

话剧《尘埃落定》让原著作者阿来落泪!文学性终于回归戏剧
2021年04月17日 17:23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2021年开年,话剧《尘埃落定》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不少观众盛赞“文学性终于回归戏剧!”日前,小说《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话剧《尘埃落定》编剧曹路生等人齐聚上海,讲述“后疫情时代”复活经典的缘由,探讨史诗质感、诗意呈现与戏剧冲突并存的可行性、呼唤文学回归戏剧舞台,共同实现了一次“戏剧与文学”的深刻对话。

  谈文学改编: “精气神都在”

  阿来在观看《尘埃落定》后,曾经留下了八个字的评价“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在阿来看来,小说《尘埃落定》的成功,不是人物关系或者是题材的结果,而是“语言的胜利”。那么在戏剧改编中,如何在特定的空间中,用特定的戏剧形式讲述这个故事,并且表现出故事之外的“语言的胜利”,成了主创团队最大的挑战。

  舞台的设计,让阿来觉得恰好是最大的胜利。“原来我始终没想过,结果一看彩排,我觉得对了。一方面他是叙事者,同时他也是参与者,而且同时非常自由,在这个戏里戏外,自由出入。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第二点就是群众性演员。他们既在演绎具体的剧情,但很多时候他们又变成了有点抽象的符号性的群众,这些群众性的场面,是带着抽象感的。”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杨则补充道:“好的文学作品跟好的戏剧是有重合的。《尘埃落定》完成的很棒。”

  谈话剧创作:“话剧的特色就是语言”

  18年前,曹路生一口气读完了《尘埃落定》原著小说后,就沉湎于小说诗意的语言难以自拔,“甚至可以说是很震惊!”

  正是因为“舍不得放掉”阿来原著如此诗意美好的语言,所以曹路生在改编时有意保留了主人公傻子的大量内心独白,并以此贯穿剧本,这在18年前的话剧舞台上,是现代前卫的,甚至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对此,曹路生表示,“话剧的特色就是语言。在各种先锋派戏剧提出不同见解的当下,我依旧这么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曹禺、老舍的剧本可以流传下来、常演不衰的原因。”

  “只有话剧,才是最适合改编阿来的。唯有用傻子的叙述方式来构建这部作品,才能保持小说的精髓和内蕴其中的哲理和思想性。”曹路生表示“我们总说要解构原著,可是小说《尘埃落定》那么好,我为什么要解构他?我所做的,不过是让更多的人看到阿来的诗意,阿来的精神内核。”

  谈经典复活:“让戏剧和文学一起做点事”

  让出品人张力刚下定决心完成《尘埃落定》这个项目的原因是2020年影响全中国人的那场疫情。在疫情之前,九维文化成功运营的项目中90%为国外项目,如《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大河之舞》等项目的成功曾让他和整个公司对于市场的前景和公司的发展极其看好。但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外项目被搁置,业务几乎全线停滞,这无疑对董事长张力刚来说是“当头一棒”。

  在那个关口,他想到了《尘埃落定》。“当时代迅速发展,‘聪明人’依靠经验主义的判断已经全面失效,那么在快速的变化中,我们该何去何从?”他又重读了一边小说,“我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所有迷茫的人有所启迪。”

  从《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从《巴黎圣母院》到《乱世佳人》,九维文化几年来完成了许多经典的“复活”。所谓“复活”,不是让“逝去的东西活过来,而是让文学从书里走出来。”

  为什么选择“文学经典”,张力刚表示,“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剧作家占了一半。而我们的剧作家,感觉离作家很远。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戏剧回归文学?或者说至少让剧作家可以跟文学家,并驾齐驱地去做一些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