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工会对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改变工资分布、实现工资溢价

专家观点|工会对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改变工资分布、实现工资溢价
2021年08月13日 15:52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工会定位和作用的争论不绝于耳,传统的“纽带”功能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政治上要求稳定、经济上要求发展、社会上要求和谐、收入上要求增长、福利上要求改善、权益上要求保护等各方面的压力,处于议论中心的中国工会在探索中独步前行。

  工会会员小时工资比非会员高4.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问题新要求,中国工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摆在当前的最重要的问题。

  而工资增长正是工人最期盼的事情,中国工会对工资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界尚尤定论,支持者反对者皆有各自的道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孙兆阳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刘玉锦的研究,则基于已有文献通过对大量微观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工会工资溢价效应的存在,并探索工会对工资影响的机制。

  为了回答工会对企业员工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国工会的工资影响效果的现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接着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2015年混合截面数据,分别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综合技能分组和再中心影响函数的方法,来分析工会工资溢价以及工会影响工资的两种机制。

  PSM分析显示存在工会工资溢价,会员小时工资比非会员高4.18%。进一步分析工会工资溢价实现的两种机制,即"扭曲效应"和"压缩效应",前者是工会通过运用工作工资率谈判改变技能要素回报率,从而实现工资优势,后者是缩小会员工资分布范围,降低工资差异。按照劳动技能水平对员工进行分类后,高收入组会员技能要素回报率扭曲程度最大,中等收入组工会影响最小。工会组工资基尼系数(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小于非工会组,且工资分布集中程度更高,工会使员工整体基尼系数降低了0.020。

  制度化要素如何影响工资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规范的计量方法分析了工会工资溢价,初步探索了工会影响工资的两种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一是数据问题。因为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不是专门劳动力调查,在排除非核心观测值后,样本可能不满足随机抽样要求,有必要利用针对劳动力的专门调查数据来进一步验证工会对工资的作用机制。二是工会会员身份认定问题。个体问卷都采用主观问题判定会员身份,那么个人对工会的认可程度就成为影响分析工会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被工会效应覆盖但不认可会员身份的员工比例高,那么分析结果就会削弱工会的实际作用。本文所用数据会员比例只有21%左右,就有这两方面问题的原因。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判断工会的覆盖范围以及会员身份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

  三是对市场以外因素的分析还不足。工会通过“扭曲效应”改变了会员技能要素回报率,但是在高收入分位中工会要素回报率差值高于中低分位,这与理论预期不一致,同时在中低分位中会员工资中值和平均值均高于非会员,说明存在技能要素以外的因素影响员工工资。

  这些制度化的要素如何影响工资结构,以及工会在其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多关注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升级

  通过研究我们依然能看到,工会对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不容忽视,不管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还是监督法定标准,工会通过“扭曲效应”和"压缩效应”改变了工资分布,实现了工资溢价。

  但是一些地方仍待改善。比如,工会对中低收入组关注还不够、影响还不大。不论是工会对低收入组的客观覆盖率低,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会员认可程度不高,工会对低收入组保护偏弱的情况还有待改善。

  另外,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失去竟争空间,新行业新产业对工人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工会应该更多关注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升级,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的需要,提高收入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