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面对LED冲击,传统光源零部件制造企业如何自救?老劳模陶美华领衔,用工匠精神照亮产品转型升级之路

面对LED冲击,传统光源零部件制造企业如何自救?老劳模陶美华领衔,用工匠精神照亮产品转型升级之路
2021年10月13日 12:32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等疾病的脑机接口植入电极片工艺研发、一种可治疗高龄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瓣膜修复器部件加工、植入型医疗产品金属表面处理……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医疗器械零部件加工新产品新工艺,来自一家传统的光源零部件制造企业——上海亚尔光源有限公司,而研发出这些产品的正是75后上海市劳模陶美华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这几年,传统光源产品受LED的冲击,逼迫我们不断加快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医疗器械领域就是我们开辟的新市场之一。”亚尔光源技术质量部工艺工程师陶美华说,劳模工作室就像企业的智囊团,其他部门啃不下来的技术“硬骨头”,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接下,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流程、立项制订目标。工作室定期召开月度会议,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找出问题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季度设工作室“接待日”,采取座谈、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各部门在技术、质量、工艺等方面的“疑难杂症”,再召开专题会议,由各条线负责人认领改善项目,将问题高效地一一解决掉。

  2021年初,有老客户主动找到亚尔光源,需要他们加工一种心脏瓣膜修复器部件,该产品主要运用于微创手术,针对心脏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病变进行修复,避免高龄患者开胸手术带来高风险,同时可提高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工作室接到任务后,积极展开技术攻关,在产品装配工艺上,开发定位组装精密模具,配合精密激光焊接,使产品热变量小,开合顺畅;同时改良部件表面处理工艺,解决了人体与部件的生物相容性。该产品为国产创新开发,属国内首创,已进入临床植入阶段,将给国内千万患者带去福音。目前,产品正处于小批次生产期,为公司产生效益约200万元,预测未来5年将会贡献上亿元的产值。

  像这样带着技术难题和大额订单找上门的客户,这两年越来越多。据了解,近年来,工作室每年立项四五个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获得9项实用新型专利,团队贡献的销售额占公司的2成。“今年立项的4个项目已提前完成,我们又新增了3项,未来的目标是占企业年销售额的30%。”陶美华踌躇满志道。

  陶美华是仪电系统的老劳模,她独创“看、转、点、查”四字电极装配焊接操作法,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2002年还被列入企业新员工培训教材,并带出了一大批徒弟,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我们这行技术更新得太快了,我已经没啥好教给大家的了。”陶美华谦虚道,她希望工匠精神能激励大家,勇于创新,照亮产品转型升级的道路。

  在陶美华的带领下,工作室组成技术攻关小分队,积极探索新工艺,努力升级产品,为企业转型献计献策,并培养出上海仪电工匠陆磊等技术大咖。陆磊是亚尔光源制造部设备经理,他主动承担起医疗器械零部件新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组装任务,在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使设备有效率翻了几番。近五年内,陆磊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与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为公司转型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带头作用。在开发医用吻合器核心配件钛钉项目中,陆磊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成功为公司开发出多规格的钛钉加工设备,打破了高质量钛钉产品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为企业抓住市场机遇,进入医疗行业拿到了“敲门砖”。“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现场的生产实干中才能练就真本领”,这是陆磊经常对徒弟们说的一句话。他牵头成立“青年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人才。

  一名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凝聚一种精神。陶美华说,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劳模工作室就是要勇于担当、创新进取、体现作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劳模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