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了给儿子腾地方,上海71岁蜗居的老爷叔每天凌晨3点出门兜圈子!虹口旧改背后的故事你细品

为了给儿子腾地方,上海71岁蜗居的老爷叔每天凌晨3点出门兜圈子!虹口旧改背后的故事你细品
2021年12月03日 11:20 新浪网 作者 劳动报社

  什么是真实的美好?71岁的上海爷叔张扎根说,如今他知道了。

  走在路上锻炼,和熟悉的摊贩打招呼买菜,回到家中烹调美食……旁人看似自然的这些事物,却给了张扎根不一样的感受。他认为,自己现在开朗的很,越活越年轻,“这可能就是空间大了,心情也舒适了。”

  而在旧改之前,老张的生活天天与“逼仄”为伍。一家五口人蜗居于24平方米的小屋之中,那种无奈陪伴了他几十年。

  幸好,北外滩的旧改圆了张扎根和许多人的新房梦。记者了解到,虹口区在旧改中探索“组团打包”工作模式,一次性启动多个地块,让征收周期从以“年”计压缩到“月”。以北外滩为例,一年时间内相继启动了6个打包项目33个街坊,惠及居民2.1万户,1年征收量超过前8年总和。

  “5700步”背后的憋屈

  从北外滩的旧宅,到外滩的人民英雄纪念塔,要走多少步?5700步!张扎根能给出一个让你感到惊讶的精确数字。

  “5700”的背后,是那么多年来的一种“憋屈”。总共24平方米的两间小屋,住了老张家四代六口人。儿子是一名公交司机,每天三点半就要起床上班,为了给儿子腾出活动空间,老张凌晨三点就起来收起折叠床,走出家门。

  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上海凌晨,张扎根就这样重复地行走在马路上,这个男人只能用自己踏出的每一步,去消散心中的闷气。

  人均4平方米,还谈何生活质量?为了90多岁的老母亲健康着想,张扎根不得不把她送到了养老院,家里还剩的五口人,算是勉勉强强过得去日子。

  到了饭点,爱人每每下厨,都是在与六户邻居共用的厨房做饭,过后还要盖起灶台、锁好橱柜。一家人吃饭只能围坐在一张折叠小方桌旁,吃完饭再把方桌立起来,这样睡觉时就能把沙发床拉出来。如此每天吃饭睡觉都是一番折腾,这么多年来,张扎根用一句话道尽辛酸——“沙发床都拉坏了3个。”

  旧改后“一个天一个地”

  今年6月底,随着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生效,老张一家人终于挥别蜗居,迎来新生活,吃饭也可以全家围着“正儿八经”的餐桌一起吃了。

  国庆时,张扎根在宽敞的新居里准备了满满一桌菜,清炒梭子蟹、油爆基围虾、糟猪脚、红烧素鸡等等。看孙女吃得香,老张的眼圈有点红,“这可是孙女出生后,第一次在家里吃到真正的‘台面’饭。”

  “要是没有这次旧改,我哪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现在多好啊,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张扎根说,什么是“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现在自己是深有体会。

  在居住在新家的这段时间里,张扎根一家已经慢慢熟悉了新生活的节奏。他打趣地说道,自从搬过来后,空气好、地方大,自己早上锻炼身体,买买小菜,接送孩子,感觉都变年轻了。

  旧改跑出“加速度”

  张扎根所处的昆明路以南旧改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旧改房屋类型,是虹口区有史以来覆盖街坊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被称为北外滩“最难”旧改。它的成功,标志着北外滩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自此,北外滩新一轮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虹口区率先落实“市区联手、以区为主、政企合作”政策,创新并升级“组团打包”旧改模式,将原先十几个月甚至二十几个月的工作量集中在3个月内完成,建立全市首个“移动党群服务站”服务旧改基地,不断推高生效比例,让更多旧改居民尽早实现“住有安居”。近两年全区共2.5万余户居民圆梦新居。

  所谓“组团打包”,就是把相邻的街坊一齐旧改,一次性启动多个地块。这样就可加快速度,减少居民等待旧改的时间。以北外滩为例,“十三五”以来,该区域旧改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6月,“组团打包”工作模式让征收周期从以“年”计压缩到3个月。一年时间内,北外滩启动了6个打包项目33个街坊,惠及居民2.1万户,1年征收量超过前8年总和。

  未来十年,北外滩地区规划建设总规模将达到840万平方米,并将新建高度达480米的“浦西制高点”。张扎根说,自己一定会经常回来看一看,“现在心情越看越舒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蜗居上海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