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农科走基层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赴博平镇开展夏季草菇栽培技术指导

农科走基层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赴博平镇开展夏季草菇栽培技术指导
2020年07月03日 19:07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农科走基层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赴博平镇开展夏季草菇栽培技术指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何小春

      6月29日,市农科院食用菌种质技术创新中心团队成员赴茌平区博平镇刘坦村牛胡生态家庭农场开展科技服务,推广草菇轻简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并现场调查草菇品种试验发菌出菇情况,针对菇农草菇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农科走基层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赴博平镇开展夏季草菇栽培技术指导

      牛胡生态家庭农场开展的草菇对比试验品种1295、1296、1172、V11、V110均为我院食用菌团队最新引进并自主扩繁的品种。这五个品种在市农科院实验室小规模栽培试验中表现良好,此次开展区域性栽培对比试验,旨在对比不同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发菌速度、子实体特点、产量、品质、抗病性、保鲜时间等种性特点,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并根据试验结果对优势品种进行推广应用。目前试验品种已完成发菌,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市农科院一行在调查完草菇品种试验发菌出菇情况后,到周边草菇生产大棚察看栽培环境、观察生长情况,随后指出了草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一是温度控制不当。草菇是典型高温型草腐菌,出菇期棚温需控制在32℃左右,但现场调查时棚温仅27℃,不利于草菇原基形成及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建议菇农在大棚入口处悬挂保温棉被、将棚顶保温被间隙盖严、降低棉被高度增加棚体保温性,提高棚温;二是空气湿度偏低。床面覆土层及走道有干土,建议菇农在走道灌水增加空间湿度;三是棚内光线过强。棚前杂草较多、部分走道苔藓较多及草菇子实体颜色较深均说明棚内光线较强,较强的光照会抑制草菇原基的形成,建议菇农增加遮光,降低光照强度;四是播种量偏小覆土面未撒明菌。调查棚播种量为600袋/亩,一般采用玉米芯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播种量在15%-20%,3/4播在料面,1/4作为明菌播在覆土面,可以加快发菌速度,有效减少污染;五是行间距偏大利用率低。一般行间走道留20-30cm,该棚行间距普遍在50-70cm,建议菇农以后减小行间距,增加上料密度,提高大棚利用率。

农科走基层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赴博平镇开展夏季草菇栽培技术指导

      市农科院以此次草菇品种对比试验调查为契机,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菇农生产实践,不仅掌握了不同草菇品种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而且规范提高了菇农草菇栽培管理技术,体现了其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科技服务理念。今后,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将继续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练好内功、服务群众,为聊城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