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2020年07月12日 08:07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叶永烈在第一次投稿的投稿箱前留念  

  用书信见证历史

  文 | 叶永烈

   我收藏的最早的信件,信封上写着“叶永烈小朋友收”。那是1951年,11岁的我第一次向报社投稿,收到编辑的回信,说是采用我的小诗,将在下一期的副刊上发表。我一直珍藏着这封“历史性”的信,尽管信末只是盖着编辑部蓝色的长方形图章,没有留下编辑的名字。在30多年之后,我正是凭借这封信的笔迹,找到了责任编辑——我的启蒙恩师、散文作家杨奔先生。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叶永烈收藏的最早的信件  

   早年,我跟科学界的交往相当密切。真是不查不知道,光是写信给我的院士,就有20多位,而且这些都是著名院士,诸如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遗传学权威谈家桢,“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等,还有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院士、考古学权威夏鼐院士等。

   华罗庚院士写给我的信夹着文言,但是字东歪西倒,他自谦是“蟹爬字”,然而苏步青的字则工工整整,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夏鼐院士的信用毛笔竖行写在花笺上,千家驹院士给我的信则成了“无字天书”——他为了快捷,写好信用传真机给我发来,如今褪色成了一张白纸。所幸当时我留了复印件,字迹如新。张存浩院士在1979年11月22日、1981年7月27日写给我的信中,回忆了他的姑父傅鹰院士怎样花费多年心血培养他,字字句句洋溢着对傅鹰院士的深沉真挚的敬爱之情。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叶永烈(右)采访华罗庚  

   文学界的书信更多,我保存着冰心、徐迟、柯岩、秦牧、柯灵、秦瘦鸥、陈伯吹、流沙河、戴厚英等的书信,他们都是文坛名家。

   我收藏的“图文并茂”的信,要算是秦瘦鸥先生1983年的信。我曾拜读过他的长篇小说《秋海棠》。他的长达三页的回信中,不仅详细回答了我关于1925年上海《福尔摩斯报》的相关问题,而且还欢迎我去他家访问。他说他的家不大好找,特地自绘了一幅地图,四纵四横八条马路都写上路名,然后用箭头指明他家的位置,其详细不亚于今日Google(谷歌)地图。他在图旁写了一句话:“我年老力衰,很难走访,您是小伙子,倘便道经过这里时,欢迎下顾!”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秦瘦鸥致信叶永烈  

   在秦瘦鸥先生的眼中,我是“小伙子”,而“世纪老人”冰心写给我的信则称我为“永烈小友”。我在梁实秋留学美国时留言册页上看到她的题字,称梁实秋为“鸡冠花”。我不解,向她请教。她的回信很幽默。她说,她正要给梁实秋题字,说他像一朵花,旁边的几位朋友哄笑起来:“实秋是一朵花,那我们是什么?”于是她便写下梁实秋是“鸡冠花”,因为鸡冠花是“花中最不显眼的”。我原本以为,在作家之中,写信时夹一张单面复写纸留底的大约只有我一人,谁知在拜访冰心老人时得知她也如此。她说她“总是用圆珠笔,夹一张复写纸,留一份复写稿”,以便编文集时收入。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冰心在信中称叶永烈为“小友”  

   我收藏的书法最漂亮的信,要算两位诗人(流沙河和汪国真)所写。流沙河用端端正正的小楷写信,而汪国真的草书信笺可以说体现了中国传统书信之美。出人意料的是,乒乓球“三连冠”庄则栋给我的信,也是一手好毛笔字,而且用语富有古文韵味。

   论书信的文辞之美,当推柯灵。我读柯灵散文,宾服其词汇丰富。他写给我的信,随手拈来,便见用词精美,足见文学功力之深:“手书并《今晚报》奉到,谬承笔底春风,并拟推爱及于海外,感刻之余不胜惶惭。”“嘱写《劫难》序文已完稿,邮寄恐付洪乔之误,何时命驾一谈如何?”“我尘务粟六,俯仰随人,想认真写点东西,总是不能如愿,为之奈何?”

   我收藏的最认真的信,要算是鲁迅之子周海婴的信。他为了要更正我在香港《镜报》发表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写了两封信给我,甚至还向丁玲的丈夫陈明先生的妹妹求证,以表明他的意见是绝对可靠的。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周海婴致信叶永烈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也非常认真,在校对我的《钱学森》一书时,极其仔细,修改之处不是随手画一道线,而是用尺画出笔直的线。他俩可谓得乃父之“真传”。中共党史专家、曾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的龚育之先生,在1980年、1981年给我的两封信,也极其认真,其中一封信长达2000字,为的是以当事人的身份,纠正我的一篇报告文学中两处错误。他的这两封信,足以列为中共党史文献。

   我收藏的最“花哨”的信,是梁实秋夫人韩菁清写来的。她喜欢在花花绿绿的卡片上写信给我,而在信封上贴了五颜六色的卡通粘纸。当然,她也有“郑重其事”的时候,那信是写在印有她与梁实秋合影的专用信纸上,读来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她是台湾歌星,却颇有古文根底,而且自幼练过书法,信的文笔流畅。征得她的同意,我把她写给我的一封信,作为《梁实秋与韩菁清》一书的序言。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韩菁清致信叶永烈  

   在整理书信过程中,我注意到一封来自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的信,写于1979年2月15日。这封长达千字的信是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写来的,由于信中讲述自己在业余创作的遭遇颇为感人,我当时不仅回信鼓励,而且把这封信保存下来。此人便是郑渊洁。他后来经过努力,成为蜚声文坛的“童话大王”。我想,今日郑渊洁倘若见到此信,一定会向我索要复印件,而且会收入文集。

   还有一封1979年4月9日的信,来自北京电影制片厂尚未出道的年轻人,跟我商谈改编《小灵通漫游未来》为电影剧本之事。信共三页,我也保存了此信。此人便是梁晓声,后来成为名作家。

   艺术名家给我的信也不少。老音乐家贺绿汀、“三毛之父”张乐平、漫画家方成、电影演员程之、电影导演张建亚、“二胡女王”闵惠芬等都与我有许多交往,因而也都留下了书信。尤其是张乐平,他画《三毛学科学》时,找我给他出点子,所以来往较多。1988年中秋节,我去看望张乐平时,刚从医院出来的他欣然用毛笔画了一幅三毛像送我。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房中。

   钢琴家傅聪从英国写给我的信,钢笔字很潇洒。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从美国给我写信,钢笔字则显得端庄。

   由于我后来的创作转向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长篇纪实文学,采访众多政坛名人,也就收到诸多他们的书信。其中即有毛泽东的长媳刘松林、毛泽东侄子贺麓成、陈云夫人于若木、方毅夫人殷森、艾思奇夫人王丹一等。我多次到北京刘松林家采访,而她也曾三次来到上海我家看望。我也曾多次采访艾思奇夫人王丹一,她写给我的信有十几封。其中有一封信,信纸很薄,皱巴巴的,差一点被我当作废纸扔掉,细细一看,竟是艾思奇夫人王丹一1978年9月2日的信,谈了关于艾思奇这名字的三种说法,极为珍贵,赶紧放进了文件夹。

他用书信见证历史:冰心称他为“小友”,郑渊洁给他写信谈创作

  《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全三册)

  叶永烈 著

  天地出版社

   叶永烈以自己交往、采访中的第一手名人书信为媒介,讲述这些书信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也都是一篇人物特写,揭示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悲欢命运,重现了隐藏在书信里的时代风云,不仅令读者丰富了见闻,领略了名人风采,同时也体现了这些书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冰心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