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滨州农商银行:深化产业帮扶 助力脱贫致富

滨州农商银行:深化产业帮扶 助力脱贫致富
2020年08月06日 21:08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忠才 通讯员 杨春娜

  滨州农商银行深入落实金融助农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扶贫工作措施,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畅通养殖脱贫路

  沾化区利国乡是以牛、羊养殖为主体产业的特色畜牧乡。滨州农商银行积极围绕当地养殖农户展开深入走访,调研资金需求,深化产业帮扶、助力脱贫致富。

  “感谢滨州农商银行,让我有了带领家人致富奔小康的盼头!”利国乡的年轻小伙许河龙是农商银行金融政策的受益者,说起自己的致富经历,他感慨地说。2008年,中专毕业后的许河龙步入社会。囿于择业就业困境的他,最初选择南下务工。因收入微薄、远离亲人等原因,他很快重返家乡,子承父业干起了绵羊养殖。但由于缺乏资金、人手,养殖规模、效益原地踏步,收入状况始终不温不火。

  由于缺乏经营资金,购进饲料、扩建羊圈等一系列后续生产难以为继。正当一家人为此一筹莫展之际,滨州农商银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后,工作人员认为,许河龙资信状况稳定、群众口碑良好、从事绵羊养殖意愿强烈,具备完善的信贷业务办理要素。为尽快帮助许河龙纾解困境、脱贫致富,工作人员当即为许河龙办理了10万元贷款。

  在该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购置饲料、购买羊崽、扩建养殖场地等一系列难题都迎刃而解。如今,许河龙的绵羊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余只。

  托起冬枣致富梦

  “小冬枣,大产业。”下洼镇是远近闻名、享誉全国的“冬枣之乡”,在这里,冬枣的种植、销售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冬枣收获季节,各地客商便会齐聚于此。

  近年来,由于种植规模零散、技术老旧,销售利润微薄、渠道单一、冬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农户收入始终差强人意,当地冬枣产业渐渐不复往日兴盛。为推动农户增收、支持乡村振兴,当地政府提出了植株育新、产业转型的新思路。在金融扶持产业转型、推动地方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滨州农商银行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下洼镇西孙村,是当地知名的冬枣种植大村,全村种植冬枣1400余亩。西孙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岐,也是当地冬枣种植农户之一。孙洪岐原种有7亩一代冬枣,亩产约2800斤。一代冬枣口感不够脆甜,且利润微薄,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经过植株嫁接改良的二代冬枣,加配冬枣大棚种植技术后,口感清冽甘甜,深受市场欢迎。然而,引进二代冬枣及大棚技术的费用较为昂贵,多数村民望而却步。

  为有效扶助三农、推动农户增产增收,滨州农商银行选取西孙村开展整村授信,发挥金融力量,帮助当地村民扩大规模、拓展销路,支持村民增收致富。

  孙洪岐第一时间办理了滨州农商银行5万元信用贷款,用于冬枣种植。有了充裕资金的他,又承包了6亩土地,盖起了冬枣大棚,引进嫁接改良后的二代冬枣植株,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代冬枣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经大棚技术种出的冬枣产品,每斤售价近20元,收入状况大为改观。

  有了孙洪岐的示范带动,西孙村第一批冬枣种植农户开始尝试植株改良及大棚引进。该行及时对接枣农生产需求,提供信贷资金援助。西孙村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大棚推广、产业转型的示范村。

  该行还积极拓宽冬枣产业销售渠道,帮助枣农想办法、找出路。通过金融资金帮扶,强化经营引导,鼓励冬枣代收代办,支持枣农延伸冬枣冻干、榨汁、蜜饯加工等产业上下游项目,协助构建完善产业链条。以打造“冬枣主题银行”为契机,依托“智e购商城”电商平台,对接购销需求,为买卖双方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枣农拓展销路、增收致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