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山东邹平一个村子的腾飞记,十年出了二十多名博士硕士生

山东邹平一个村子的腾飞记,十年出了二十多名博士硕士生
2020年09月15日 15:09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同飞 刘亚男 记者 赵旭 见习记者 陈甜田

  他,带领村民流转土地2000余亩,成立苗圃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办企业,为本村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

  他,利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小清河大桥修建、道路硬化、文体广场、安全饮水、民俗博物馆等民生工程。

  他就是邹平市码头镇炭刘村党支部书记唐兴福。

  兴办村庄企业,解决就业问题

  在2018年被滨州市委授予“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的唐兴福在和记者的攀谈中语气谦和、神情自若。

  1995年接事村主任的唐兴福,利用自己干过电工的手艺揽下了村里所有的用电维修工作。村民随叫随到,干活专业利索。慢慢地,唐兴福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和认可。

  唐兴福上任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展经济。唐兴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技术培训、考察实地项目,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针对本村特点,兴办村庄企业,解决村里一百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

  近年来,唐兴福带领村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让更多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2019年的土地流转工作中,共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种粮大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为炭刘村的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让近1000名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直接增加就业200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9月11日上午10点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村里周大爷的家中,此时周大爷正在吃米粉,看见记者到来热情地迎进屋内。周大爷的儿女都在外地上班,平时一个人在家。他热情地告诉记者,晚上闲暇没事就出去走走、打打扑克,“咱村的变化可大了!卫生方面啦、人的素质方面啦都很好,村里的老头们都挺舒坦!”

  自建农俗博物馆,留下老一辈的乡愁

  唐兴福不仅带领乡亲们走勤劳致富之路,更重视村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他和其他“两委”成员利用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村委办公室改造提升;投资150万元修建跨小清河桥一处;硬化道路、修建广场4处;投资30余万元用于村庄绿化。

  十几年来,该村每年五万余元的水费、保洁费都是由村集体承担。

  同时,村委会关心党员群众生活,经常看望老、病、残党员,每月给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补助。

  另外,炭刘村重视孩子们教育和文化传承。十几年的时间村里培养了18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生。刘大爷的孩子就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就读博士,中午正在院子里晒花椒的刘大爷放下手里活,拎着几个马扎坐定后向记者骄傲地说起孩子的成长之路,“孩子很自觉,我们当家长的也没怎么用心。”

  刘大爷曾经是村上的语文老师,说起这些年村里的教育他深有体会,“从1996年,村里的领导对孩子们学习就很重视,那时老师的待遇也好,学校里有食堂,那我们当老师的更应该全力以赴地教孩子们了。”

  几年前,唐兴福投资7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处农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农村生活老家什和农耕老工具,虽然面积不大,但存货不少。“为了不忘初心,让年轻下一代记住这些乡愁。没有这些东西的直观感受,光靠说,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

  炭刘村是码头镇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我将继续以百倍的努力,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和实施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继续前进。”唐兴福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邹平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