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你以为追的是“靳东” 其实正陷入新型网骗

你以为追的是“靳东” 其实正陷入新型网骗
2020年10月15日 15:10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接受“明星”全网告白后,61岁的黄月(化名)决定离家出走,寻找真爱。家人、民警、心理学家轮番劝说,都没能把她劝回。这几天,这则新闻成为网络热点,有人问“为什么”,有人说“好心酸”。

  “类似这种假冒‘高富帅’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其实并不少见,归根到底都是利用所谓的爱情,把你套牢。”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警官潘仁华表示,面对此类诈骗,防范重在事前。

  “没享受过爱情”的六旬阿姨为追“靳东”离家出走

  江西赣州61岁的黄女士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明星靳东。今年年初,黄女士开始迷上刷抖音,在该APP上关注了“靳东”后,就与“靳东”保持了密切联系。“靳东”每天对黄女士嘘寒问暖,“弟弟爱你”“您这辈子吃太多苦了”等“情话”层出不穷。黄女士的丈夫表示,妻子一天到晚玩手机,饭也不吃,瘦了10多斤。

  黄女士还关注了“靳东”的每一场直播带货,每次都花费不少。直播中,“靳东”每一次叫出黄女士的网名,都会让她激动不已,认为“靳东”在全网向她告白。不久前,黄女士突然离家出走,理由是“靳东”约了她见面,并许诺给她100万元和一套房。

  黄女士的儿子一路追母亲追到了长春,当时他担心母亲是不是陷入了什么传销组织。得知实情后,家人找了当地媒体和警方出面劝说,甚至在家人约“靳东”当面对质无果后,黄女士仍坚持“不会放弃”,表示自己“没有真正享受过爱情,如今要勇敢追爱”。

  而实际上,靳东并未在抖音APP上注册过任何账号,黄女士关注的“靳东”完全是一个山寨的“批皮”账号。10月13日,靳东工作室就发布声明,表示“靳东”系列账号均非本人,严厉谴责并警告这种行为。

  众人五次劝阻“我就是要给他汇钱”

  其实,勇敢“追爱”的并不只有黄女士。就在不久前,上海某机构的护工陈阿姨也走进银行,想要汇款给网恋对象。陈阿姨是通过婚恋网站与“爱人”相识的,微信来往半年后,“爱人”提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障碍,希望陈阿姨能伸出援手,“暂借”一笔钱。

  第一次,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蹊跷,马上劝阻,见陈阿姨执迷不悟,随即报警,与民警一起进行第二轮劝阻。经过两个小时的车轮战,终于劝服陈阿姨放弃了转账。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下午她又被“爱人”说服,通过自助设备向对方账号转了2万余元,好在这笔转账默认24小时到账,第三次劝阻就此展开。但陈阿姨不愿取消转账,执意要走,热心的保安一路追、一路劝,第四次劝阻失败,就一直跟着她到了工作单位。在单位门口,面对民警、保安、同事的第五次联合劝阻,陈阿姨始终不相信自己的“爱人”是骗子,反而表示:“这事和你们没关系,我只相信他。就算单位辞退我,我也要给他汇钱,我不能辜负他!”

  你以为遇到“渣男”实则遭遇有组织的诈骗

  “面对爱情,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但也要有识别的能力。”据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警官潘仁华介绍,随着诈骗体系的不断更新换代,不同诈骗领域的骗子对受害人的称呼已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这种通过网络,打着交友名义,假冒“高富帅”,与受害人培养感情并获取信任,再诱惑受害者投资、汇款从而实施敛财的情感投资类诈骗,被称为“杀猪盘”。

  “骗子把受害人叫做‘猪’,微信、短视频APP等交友工具是‘猪槽’,聊天剧本是‘猪饲料’,所谓的恋爱过程就是‘养猪’,最终的诈骗是‘杀猪’。它套着爱情的外衣,用虚假故事、甜言蜜语引诱受害人上当,除了欺骗感情,更会让受害人倾家荡产。”

  潘仁华警官表示,骗子的手法日新月异,从最早的“哭惨”引诱受害人汇款,到后来的“一起赚钱”哄骗受害人参与网贷、赌博、投资,再到现在的鼓动受害人在视频直播时不断刷价值不菲的虚拟礼物等等,之前的“情感投资”,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钱。

  在这场风花雪月中,不少受害人上当之后,还以为自己是遇人不淑,遇到了“渣男”,损失了钱财,但其实遇到的是有组织、有套路、有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

  不要一味指责受骗的老人用心理干预喊醒“梦中人”

  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浦骏表示:“六旬阿姨迷恋‘靳东’、护工阿姨遭遇婚恋诈骗……当这些个案发生时,请不要一味地指责上当受骗的老人。”

  浦骏分析说,从好的方面来看,能看到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有追求自己精神层面、追求梦想的需求,在追求的过程中,绽放出自己的“第二春”。

  但问题的关键是,老年人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规划晚年生活新目标时,应该掌握好“度”。

  “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认识到哪些信息可信、哪些不可信,对老年群体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年人产生疑惑或误信也是正常的,不要一味地去指责上当受骗的老人。”

  浦骏表示,不断更新的诈骗手段常常让人防不胜防,老人首先应加强防范,如果问题发生了,自己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妨向周边亲朋好友求助。倘若老人自己、身边人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希望社区、社会资源能及时介入,比如社区通过心理志愿者结对、专业工作者疏导等,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喊醒“梦中人”。

  一旦出现老人受骗上当,千万不要去“堵”,让老人产生排斥心理,“屏蔽”所有信息只会导致老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和社会脱节,发生极端事例。各方要学会疏导,找到老人心理症结和解决方法。

  “假”靳东“真”迷恋背后的警示

  江西赣州大妈追星追到抛夫弃子、离家出走的新闻这几日刷了屏,引发热议。有人说大妈“脑子绝对坏掉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追星追到走火入魔;有人嘲讽大妈年过6旬还做着白马王子“要踏着七彩祥云来迎娶自己”的大梦……然而,如果把整件事前后仔细捋一捋,看看大妈与假靳东之间的留言互动,旁观者们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如今,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对各类骗术有耳闻,但无论如何宣传防骗防诈,每一年,被各类骗术骗去巨额资金的老年人依然数不胜数。本报记者在长期的跟踪走访中发现,骗子这些年来已渐渐从简单粗暴的“一锤子”诈骗,发展为有故事、有话术、有剧本,细水长流式的情感诈骗,最终导致被害人不仅“钱”没了,“感情”也被骗了。本报去年曾做过“危险的美国大兵”系列报道,讲的就是骗子潜伏在各类相亲交友网站中,专门结识有情感需求的中老年人,日复一日嘘寒问暖,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情感类”诈骗得以成功,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被害人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在江西大妈追星事件中,假靳东非常了解中老年妇女的情感软肋,无论是头像背景的配色,还是对“姐姐”们的喊话,无论是每日对“姐姐”的体贴,还是对这一代辛劳的妇女真善美品质的“懂得”,字字句句都戳中了这些“姐姐”们的心,让她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得到了久违的认可,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爱”。有一个大姐在留言中写道:“姐一生受尽苦还是为了这个家,我是他家老黄牛,累了苦了有谁理解,他整(日)喝酒还打架,受尽了人间苦无人过问……”此类留言不计其数,那些初看新闻就哈哈大笑的网友,试问,看到这里真的还能笑得出来吗?

  情感需求,人人平等。然而,即使是在21世纪的繁荣中国,中老年人正当的情感需求却从未真正得到过社会的盖章。新闻中的这位大妈,其实是一位走到极端的情感缺失者,媒体报道她因小孙子“姓”什么的问题与自己的丈夫失和,且两人本就“没什么共同兴趣爱好”,“再加上借钱买房和对后代教育的分歧”,家庭生活可谓是一团糟。大妈的行为固然不妥,但我们应看到在当今的社会,还有更多处于情感缺失中的中老年人,他们没有过激行为,没有伤害别人,没有占用公共资源,但却心甘情愿沉迷于骗子的温存,即使付出全部的钱财也不后悔。家庭美满、琴瑟和鸣的人们不会理解,世间为什么会有这种“脑子有病”的人?不是“脑子有病”,更多的是心“病”了。

  过激行为不可取,但在这份“迷恋”背后,社会公众,尤其是为人子女的年轻人,家有老伴的中老年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家中老人的“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爱”才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当“心”被关爱与温暖填满,骗子才可能无处遁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