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反转新闻可能带来的舆情风险

反转新闻可能带来的舆情风险
2020年11月25日 13:11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所谓反转新闻,是一种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其宏观上消耗了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关注热情,还让公众被迫频繁协调自身认知与态度,或造成更强烈的情绪反弹。对媒体而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立身之本,更要对反转新闻保持警惕。

   新媒体传递的海量信息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使用习惯,受众对速度的需要以及越发激烈的媒体间竞争,让"抢新闻"成为主导当下新闻生产的理念。由此生产的新闻又不断提高受众感受新鲜与快速的阈值,受众与媒体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效率崇拜",放大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内在矛盾。

   客观上,新闻业对效率和速度的崇拜,可能只是现代性症候的一个局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只能随波逐流,仍有一些传统却仍富解释力的原则需被重申,一些操作手段能够做出适应性改进。

  "新闻的有机运动"

  为应对业务性失实提供的启发

   频发的反转新闻,让"新闻的有机运动"重获理论生命力与解释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关于报道的过程理论。在马克思看来,媒体对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呈现是一个由点到面逐步浮现的动态过程。事实的呈现,一方面需不同媒体选择不同切面进行报道,以此展现事实全貌;另一方面,伴随事态发展和了解程度的深入,媒体需提供新的动态,并修正前期的报道。

   由结论式报道转向进行式报道。

   马克思认为,当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发生时,如果有明确的消息来源,媒体作为新闻发布机构,有义务如实并迅速发布,而不必苛求全部细节的完备和因果的论证。当媒体不断进行报道,全部事实就会逐步被揭示出来。

   在操作中,媒体可以尝试从"结论式"报道,转向"进行式"报道。"进行式"报道,是指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即时地、连续地对事件进行的报道。这并非全新的提法,却紧密地嵌合于当代传播的"信息流"特征,成为新闻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在"进行式"报道中,媒体应向受众阐明,目前的报道仅就已掌握的消息负责,后续发展仍待跟进并将尽快对外发布。这避免了事先定性的风险,也让受众更紧密地介入和参与了公共事件的发展。

   坦然承认失实,及时纠正失实。

   不论社会文化环境与媒介技术如何变动,真实仍是新闻的最本质要求。为确保真实性,在具体操作上,新闻工作者应尽可能进行交叉验证。若受客观条件制约无法接触各方当事人,需作出说明,为可能发生的事态变化设立缓冲机制。在"跟团旅游被迫买房"的报道中,并未明确表达目前的信息仅为当事一方说法。受众阅读时,难免认为事实已经确凿无疑,并就此形成自己的判断与情感态度,当新闻反转,受众自然会错愕甚至愤怒。

   承认已有的新闻失实,并及时修正澄清,是"新闻的有机运动"的核心与关键。这样才能使新闻与事实愈发接近,乃至于重合。坦然承认新闻的失实之处,既是一种认识态度,也是纠正问题的具体方法,还是趋向事实的运动过程的重要部分。在这一理论看来,业务性失实并非工作失职,而是多方因素作用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就媒体而言,相比担忧承认失实造成负面影响,坦然承认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实之处,更能体现媒体对真实的不懈追求和持续努力。

   总而言之,新闻的价值就在于其真实性。面对新闻反转现象,媒体人应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以规范的操作尽可能规避非业务性失实,也就是因个人疏漏、工作失误造成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无可避免的业务性失实,媒体应该采用更坦然、更开放的心态,及时纠正失实并逐步切近真相。这才是正确的爱惜自身羽毛的做法。

  (人民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