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2020年11月27日 20:11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社会服务应该灵活点

  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一则《老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说的是,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当冒着大雨来到医保处缴纳医保时,却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手机支付。”视频中,老人一脸迷茫和无奈的神情刺痛了很多人的心。网友们之所以如此共情,是因为,这就是我们身边很多老人的真实写照。笔者跟帖“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一句善言,可以温暖一颗心;一次生硬的拒绝,却寒了一颗心。”可能说中了大家的心声,被选为神评论。

  更多见诸媒体的是,银行卡需要实名验证,但老年人因为腿脚不便,或者卧床不起,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想要代办,大部分银行营业厅给的答复就是两个字:不行。

  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时候失去手机就寸步难行,买东西要扫码支付,打车要扫码支付,看病要手机预约,乘坐公交车需要出示健康码……然而,在科技给整个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却悄悄抛下了很多老年人。脑力、知识结构等带来的“触网”困难,让这些“便利”的数字渠道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更何况,很多老年人还压根没有手机。如此之下,一些本就因为退休、身体机能衰退等与社会有所“脱节”的老年人,在各种支付、沟通方式的不断升级的这个时代,愈发像一座座孤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9.4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0.3%;而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这意味着,有约1.6亿的老年人可能正在遭遇“数字时代”的尴尬与艰难。而今年疫情之下,减少人与人接触的现实需求,导致全社会对数字平台的利用增多,这又直接拉大了老人面前那道“鸿沟”。今年6月,安徽一名想去外地打工的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一路乘车被拒,不得不步行了1000多公里;今年8月,哈尔滨一位白发老人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由于没有用智能手机扫码,也遭到公交车司机停车拒载。

  科技本该带来的是更便利、美好的生活,然而却让占人口比例1/5左右的老年人群体在这个一路狂奔、高歌猛进的时代掉了队,迷了路。现在的他(她)们,也曾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推动着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本该安享生活的晚年,因技术“失能”,感受到时时处处的迷茫和窘迫,这不应该是现代社会的正常现象。

  老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难道N年以后,我们也会像现在的老人那样无助吗?想想都后怕。如何解决后顾之忧,需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改造我们的社会,完善我们的社会制度,让方方面面的社会群体都能方便地生活。

  这个问题难解决吗,恐怕也没那么难,我们缺乏的,还是更多的关注和承担。比如,以宜昌这件事为例,政府部门能不能更人性化的保留一些传统的现金收费窗口,或是遇到具体事项时灵活处理?如果交现金的老人是工作人员的熟人,会被这么生硬的拒绝吗?从电子产品制造商的角度来说,能不能针对老年人多出一些操作、功能更简单的“老人机”和软件?从子女的角度,能不能多拿出一些时间,教一教老人怎么用。

  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对相关行业以各种借口针对老年人设定的办事门槛说不,可以说顺应了社会关切,是真正的关心民生民情。

  处于公共服务岗位的从业人员,在遇到需要服务的特殊群体时,不要一味生硬地拿条文、规章说事,冰冷地拒绝。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在求助,在需要服务,会怎么办?我们常说:上边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基层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在细化政策执行时,要充分考虑过方方面面的百姓诉求,而不要只顾着方便自己干工作。笔者的儿子上初中时,曾为交校服钱头疼过两天。学校一纸通知,必须银行转帐到建设银行帐户,我夫妻俩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政银行、农业银行卡,就是没建设银行的,去建设银行转吧,好家伙!满满一大厅,都是干这个活的,窗口得排俩小时,自助机得有银行卡才行。不到1小时,银行转不了帐了,说是因为转帐太频繁,系统瘫痪了。前后跑了三次银行,才把这点小活干完。其实现金、支付宝、微信都能完成缴费,为啥非得银行转帐,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是银行想揽业务多办银行卡,有人说是收费人员图省事,反正就是没考虑学生家长缴费是否方便,几乎都对学校有意见

  “人民公仆”、人民至上、顾客是上帝不应该只是喊在嘴上的口号,更应该是落实到行动上每一件小事。俗话说“小事见精神、一滴水见太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做不好,如何能干大事?并且,事关老百姓的事,本身就不是小事。

  壹点号风云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