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
2021年07月26日 11:45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吴浩

  7月26日,“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济南专场举行。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这为济南市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埋下了重要基石。

  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省会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布局科创核心承载区,大院大所纷纷落地。围绕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规划建设了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经十东路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区、中央研发区、创新发展区、创新配套区,打造“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密切与高端科研机构合作,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已经纳入中科院战略规划,近年来,中科院已经有15个研究机构落地济南。

  此外,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大院大所也在济建立了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总共达到170家。这些高能级的科创平台的落地,为增强济南创新策源能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引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落地建设“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提升了济南在国家科技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泉城实验室、微生态生物医学、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等3家省实验室获批建设,初步形成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国际首个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创造了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的世界纪录;空天信息研究院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终端,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亮点纷呈。探索建设管理权限独立、运作模式创新、资金来源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全省首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衍生、孵化高技术企业174家,带动社会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集聚高技术人才3000余人,涌现出一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成立了由诺奖得主丁肇中任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建成了全球第三个AMS(阿尔法磁谱仪)数据中心,也是未来全球最大的宇宙线数据库,可为各国学者提供世界级粒子物理研究平台。着力构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与成果转移转化特色服务体系,四年来评估专利7923项,挂牌科技型企业产股权及高校专利成果项目成交金额31.4亿元,发放科技贷款60亿元。

  四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各路英才纷至沓来。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了“人才30条”“高校20条”等高含金量的政策,对新引进的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和各行业的领军人才,最高给予了1亿元综合补助。“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由140万增至200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汇聚了一大批两院院士和海外院士团队。在全国首创了“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获18家银行授信1800亿元,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13.8亿元,“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的典型案例。

  下一步,济南将在塑强新时代山东综合竞争力上强化济南担当,为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助力科技强省、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