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未了/我的日本留学感受

青未了/我的日本留学感受
2022年01月14日 23:35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在日本的大学里, 除了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是重点以外, 人文精神也是关键。人文教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人文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教育理念, 日本的大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理念。

  重视人格养成。

       日本的大学相比学科知识的教授更重视的是学生人格的养成, 而人格的核心就是道德, 内心养成及有良好的价值观。人才的形成, 相比于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所体现的人格魅力。知识可以传授, 但是个人道德素养只能通过自己修炼而提升。一个从大学毕业的人可以事业平庸, 但却很少没有道德品质的侏儒。在日本的大学, 如果教授发现你没来上课, 会主动在校园网的邮箱里提醒你, 并在你的学期末成绩中扣分。如果发现你的论文或者作品造假, 甚至会影响到你的毕业。在日本, 不管你是多么有知名度的教授, 都可以跟他较真, 就一个学术问题都可以与他争论得面红耳赤。

       日本大学的教授素质一般比较高。日本大学的老师大多不会为了点蝇头小利就勾心斗角匿名信满天飞, 在日本, 大学中德高望重的教授才会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尊重。

  学校可以像商场

       在日本的大学, 现实主义的人文思想日益增加。尤其是私立大学, 这些大学里老师经常积极的与政府及社会组织联系, 争取一些现实的社会活动。就我曾留学的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来说, 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让学生帮助设计一些会场设置和商品包装, 或者组织一些半商业的时装发布会, 将学生设计的作品在展示的同时, 也进行贩卖,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到真实利益的感受, 学校可以搞得像商场。

       许多的时候, 日本的大学, 在教育学生学习本专业以外, 非常重视学生业余爱好的培养, 在学校里课余的文化社团特别多, 而且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也比较频繁, 所以有时候一些非本专业的无用之才也非常重要。

       储备多种的知识, 一种是专业学科知识, 一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前者是为了加强工作, 后者是为了丰富人生。因此, 在日本的校园里面, 一般有两类学生, 一类是学术研究方向的学生, 他们在一门领域里面越走越深, 成为学术研究的学者专家;另一类是社会从业者, 日本的大学针对这类学生非常重视多种知识的培养, 希望培养出多学多能的杂家, 而不是单一的专家。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日本的大学有一种轻松散漫的校园氛围, 学生在学校里非常自由, 可以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而不是老师。他们上课的时候, 可以不用死板的坐在桌子前, 在听课途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不用举手就可以直接跟老师讨论, 连休息和吃饭的食堂都建设得跟咖啡屋一样, 学生可以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里跟老师及学生轻松的讨论。日本的大学向人展示的是一种“无用”、自在的追求。这种人文氛围有些像诗歌一样, 那些美妙动听的氛围增添了学生做梦的想象。

       比如日本大学的面试, 更多的是看这个学生有没有发展与学习的潜力, 这往往是面试成功的关键。他们更喜欢像白纸一样有可塑性的学生, 学校希望看到这个学生在入校以后, 在学校的大环境感染下的质的变化和飞跃。日本的大学很重视敢想敢干的学生, 尤其是那些有目标与理想的学生。因为日本的大学认为理想是民族发展的希望。

  开跑车的学生也打工

       概括的说, 日本大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文思想。在日本的大学里, 人文与科技很难分开。很多教授设计的老师同样对物理学或者化学很有研究。他们的素质很高, 他们对人文的东西理解深刻, 但同样对理工的知识也有所了解。这样他们才能在美学的基础上设计创造出更多有社会实用价值的作品。在一些设计学科里, 会搀杂着学习一些物理的力学或者化学的实验, 设立这些学科的目的, 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 开阔自己的思考空间, 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作品。

       在日本留学期间, 我经常看见一些开着跑车的学生, 在放学后照样去咖啡店或者快餐店打工。我曾在咖啡店打工时认识一个日本女孩, 她在课余时间也在这里做服务生, 后来我还知道, 她其实是这家知名咖啡店社长的孙女。她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打工, 一方面是为了挣取旅游的费用, 另一方面也是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日本大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