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2020年03月30日 08:20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春暖花开,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陆续返程。3月30日,跟随第三批和第十二批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钢、黄翔也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凯旋。

  疫情暴发以来,在众多“最美逆行者”中,也有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身影。

  2月2日下午,山东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赶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钢随队出征;2月20日下午,记者黄翔跟随山东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

  李钢和黄翔两位记者在支援湖北的战斗中,联合后方团队共发布近600篇图文、视频、直播等,总点击超过2300万,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山东医疗队在湖北的英雄故事、湖北抗疫中的齐鲁力量。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我们是钢”:记者李钢的“钢铁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到一线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成为每一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使命和共识。而湖北作为风暴眼,更是最前线的战场。

  2月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钢跟随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至今已在抗疫一线从事宣传报道工作近两个月,发回大量最鲜活的报道。

  作为多年的医疗条线跑口记者,在出发武汉前,李钢已在抗击疫情报道一线奋战了一周时间,除夕夜就在采访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虽然没有跟随前两批医疗队同往湖北,但为了做好前线报道,李钢与同事们做好分工,与医疗队员建立联系,开设了《前线手记》专栏,每日都会忙碌到凌晨。截至目前,该专栏已累计刊发了数百篇来自前线医护人员的手记,全方位展现山东医护人员的战疫经历。

  2月2日上午10:40分左右,李钢同志接到了单位领导电话:“这一批有一个记者名额,你可以去吗?”

  “我可以去!”

  当时,他正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访即将出征湖北的该院医护人员。不到三个小时后,李钢就赶到了机场,与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一同飞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武汉。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自驰援武汉开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迅速组成了前方报道后援团,为前线报道提供各种支持。在名为“钢哥翔弟后援团” 的微信工作群里,有包括总编在内的50多名记者编辑为前线两位战士服务,涵盖了总编室、壹点内容中心、果然视频中心、调度中心、健康事业部、双微编辑部、分发中心、音频事业部等多条产品线,依据前方采访素材制作了丰富的新媒体产品,并做到最大化的传播。

  在后方的全力支持下,李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报道。

  山东医疗队每次抵达武汉机场,他都会想办法到现场直播,平时话不多的他在直播里滔滔不绝。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李钢在前线拍摄了许多感人的视频,成为爆款,像《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9岁女孩出院泪别山东医疗队》《为鼓励患者战胜病毒, 医护“谎称”是轻症》《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武汉老人手写120人名单,记下防护服上的名字》等。

  在做好常规动态故事报道的同时,他还先后撰写了《追光的18天——山东医疗队援助湖北纪实》《武汉保卫战中的山东力量》《生命方舟中战疫的山东实践》《驰援,武汉抗“疫”中的齐鲁力量——山东省医疗队援助武汉抗击疫情纪实》等多篇全景展示山东援助湖北、援助武汉抗疫的稿件。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李钢在前线跟着山东医疗队员“出生入死”,更是深刻体会到医疗队员的不易。他说,穿上防护服层层包裹起来很难受,就像不会游泳掉到水里一样,喘不上气。而且感觉像是耳朵和眼睛被捂上了,很急躁,恨不得立马撕了它!不少医疗队员反映穿着防护服会有呕吐感,后来李钢也差点吐了,“医护人员天天穿,确实非常不容易。”

  李钢在前线采访了很多爆款新闻,印象最深刻的是医护跟患者的互动:一个是用白纸写下120个山东队名字的老人,一个是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感动全国的9岁小女孩。“我想去再看看这个小女孩,这场灾难给太多人留下心理创伤,希望能有心理干预,让他们不要害怕。”

  李钢在报社的职务是齐鲁晚报行业新闻中心主编,在同事眼中,他不像个领导,总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钢哥”,是同事们对李钢亲切的称呼。李钢是一个“工作狂”,他体谅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宁愿自己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对家人,他有些照顾不周,却从不对人提起这些困难。他出发武汉前没有告诉母亲,到达武汉才告诉老人家。他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天天跟家里报平安,母亲就每天从齐鲁壹点上找他从武汉发回来的新闻报道,万一哪一天没有看到,就非常担心。他的母亲身体有恙,媳妇又要带孩子又要忙工作,他才请同事帮忙,带他母亲去医院检查,需要做的手术也因为没人照看而推迟。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曾为前线山东医疗队发起“如你所愿”的公益活动,为前线队员满足心愿。李钢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公益活动中,为多位前线医护人员完成了心愿。可被问及自己有什么心愿时,他笑着说:“我没什么特别的心愿。我在采访医疗队员的心愿时,也希望队员们提的心愿有纪念意义……”聊着聊着,就聊到新闻业务上去了。

  说到不少队员“给孩子过生日”的心愿,他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我儿子前几天刚过了5周岁生日,不过我们家仪式感没那么强。”别人家的孩子,他很上心,自己的孩子,好像没那么重要的样子。

  到达武汉后,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作为医疗队的一员,李钢被选为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他与医疗队宣传组同志一起负责医疗队的宣传工作,编辑审核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工作简报,与随队兄弟媒体一起,联系各类媒体,增加发稿量,扩大宣传面。据不完全统计,医疗队在各级各类媒体发稿6400余篇次,很好地宣传了医疗队的工作,展现了山东医护人员的光辉形象。

  除了宣传工作,李钢还积极参与党员发展、主题党日组织等相关工作。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多位队员提交入党申请书,与他们每个人谈话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李钢同志严谨细致地组织了与部分递交入党申请书队员的谈话工作。他参加数次党小组会议、临时党支部支委会、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等,对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临时党支部还多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宣传委员,李钢给大家讲解了疫情宣传的注意事项、故事挖掘等主题党课。

  前线新闻报道和医疗队日常工作几乎占据了李钢所有的时间,他抽不出空来每天都与家里通话报平安,却还挂念着后方他负责的教育事业部、健康民政事业部等部门,找时间就开视频会议为后方团队纾解压力,研究停课不停学、线上问诊等相关报道及线上服务开通工作。在后方同事的努力下,壹点网课、壹点问诊、壹点问考等相关服务平台陆续上线,真正做到了抗疫宣传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他是一个低调而纯粹的人,永远先想着别人。”同事陈玮这样评价“钢哥”。他从不跟后方提及他在前线的困难,自己的困难怎么都能克服,还在年轻同事黄翔抵到武汉后,帮助他协调一些物资,照顾有加。

  “90后”担当:记者黄翔的战疫见证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与李钢从通知到出发只有3个小时不同,黄翔为出发武汉做足了准备。

  作为齐鲁壹点客户端的编辑,他从年前就一直奋战在全方位报道疫情的工作中,也时刻盯紧山东队驰援的消息。在三次报名参战后,他终于获准跟随第十二批医疗队驰援武汉。

  为了到前线去,他自费一千多元海淘买口罩,他说,能自己解决的,就不给组织添麻烦。

  28岁的黄翔虽然会有害怕,但记者的使命感让他充满力量。刚刚到达武汉时,街上空无一人非常安静,他说,就像战争片儿里一个部队新到达战场那种感觉。

  尤其是到战疫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去,他自己描述说,“很紧张,去之前一直打鼓,第一次进的时候提心吊胆,感觉我的防护服在漏风,总感觉鞋套掉了,护目镜没带稳……但是一忙起来,这些就抛在脑后了。我的目的就是去记录下山东队员们工作的场景。因为他们每个人虽然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很伟大。每个医护人员都是时代里的一个个注脚,是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我一定要记录下来。”

  第十二批医疗队分三队分别派驻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首义院区、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黄翔时常跟着队员们一起值完一整个4小时的班次,加上穿脱防护服、消毒、路上时间,需要耗费8个小时。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27日,黄翔发布了一个深夜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的vlog,21:40从宾馆坐接驳车出发,跨过长江,22:30到达医院。做好防护后24:00进入病区开始工作,凌晨4:00离开病区,5:00坐上接驳车返回。

  在返回的接驳车上,黄翔的镜头记录下队员们一起唱《歌唱祖国》的片段。

  黄翔介绍说,因为他们累了,有点困,就提议说唱首歌,给自己鼓鼓劲儿,打起精神吧。而且回来路上经常唱歌,不光唱提振士气的《歌唱祖国》,他们也唱那些抖音神曲之类的。

  为了照顾医疗队员们的作息,黄翔利用医疗队员下班后的时间,插空展开采访,尽量不打扰到医疗队的正常休息。所以他经常在半夜传稿子给后方。除了日常采访写稿工作,医疗队的大小事儿他都参与进来,给队员过生日的策划、当地来慰问送物资帮忙卸车、或者帮大家拍照留念。他闲不住,“能出力的出力!”

  黄翔跟医疗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虽然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他也与队员们一起培训安全防护,一起出入病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帮互助。穿着防护服工作很长时间之后,身上起疹子、或者有什么不适等,大家有药膏的、或者其他解决办法,会相互交流经验。

  作为一名记者,医疗队的信息都汇集到黄翔这里,他更是时刻被山东医疗队的故事感动着。

  因为疫情特殊,患者心理上很孤独,因为自己生病了,家人不能来看望,只能通过医护人员来照顾。而山东医护人员特别热情,都带着非常积极的情绪和精神去感染他们,努力走进患者的内心。山东第十二批医疗队护士赵昕照顾的老兵患者从沉睡中苏醒,她为老兵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想唤起他的回忆,没想到这位老兵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精神好转。

  这种感人的场景经常上演。黄翔说,打感情牌,山东队也是稳赢。

  在黄翔细腻的观察和挖掘下,山东医疗队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可感。他撰写的《见证山东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勇敢担当!读懂他们,在战疫的字里行间》《山东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10日:15把“尖刀”插进最前线》《前线直击|金银潭医院里的生死时速:300次按压把病人抢回人间》、视频《前线直击丨临沂患者清零,援助武汉的她与老家一线的丈夫遥相加油》《前线直击|重症病房里的男护士长:心思细腻的“鲁大壮”》等深度稿件被全网重点推荐,从点到面,全景式地展示了山东医疗队的“勇敢担当”。

  战友回家!齐鲁晚报记者李钢和黄翔的武汉战疫记录

  繁忙的工作间隙,黄翔偶尔会在个人抖音里发发1岁多儿子的视频。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他最惦记孩子。有时他会在吃饭时与家人视频,他笑称是“远程云吃饭”。媳妇告诉他,儿子会拿着手机叫爸爸,因为常在手机里看到爸爸,儿子有点傻傻分不清手机是爸爸还是爸爸在手机里。

  黄翔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后带着家人再来一次武汉,这次带着任务来去匆匆,仍然觉得武汉特别美,武汉人都特别好。所以想带儿子来看看爸爸曾经在这儿,参与了一次大战役。

  每一个有理想的新闻人,都有一个“战地记者”的梦。在和平年代,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成了新闻人的战场。全国各地跟随医疗队到湖北支援的医疗队里,都有记者的影子,李钢和黄翔与同行们一起,在战疫中如医护一样冲锋在一线,记录和传递战疫中的温暖、苦难与坚强,传递着战疫的信心与希望。

  济南的海棠花开好了,亲爱的战友们,欢迎回家!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曹竹青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李钢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