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2020年07月14日 19:07 新浪网 作者 齐鲁晚报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乃彰 王震

    银白色盐海一望无垠、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在威海南海新区,有一片“60多岁”的盐场,名叫高岛盐场,60多年来,这里的盐工们晒海为盐,靠大自然的馈赠世代劳作,在这5万公亩的盐场上,不仅晒出了收成,也“晒”出了一个非遗传承保护单位的“金字招牌”。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盐工经常要扛着“犁耙”把结晶池从头到尾“犁”一遍,让卤水达到相对均匀的浓度。

    1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高岛盐场,烈日高挂,盐田里的海咸味愈发浓烈。眼下虽然不是出盐期,工人们依旧在盐田中辛苦的忙碌着,对晒盐人来说,每年气温最高、阳光最猛烈时,正是盐业生产的“黄金”时节。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读取波美表浓度值。

    “光照足、气温高、盐的品质也比较好。”52岁的老盐工董崇会说,对于盐工来说,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晴天的烈日再强,却是他们的希望寄托。但为了能减少太阳的灼晒,他们通常都会用各种“武器”将自己的面部和身体层层围住。往往一会的功夫,早已经是汗流浃背。

   时下,盐场正是原盐结晶的时节,连成片的盐田在日光下犹如一块调色盘,五彩斑斓。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这种五彩斑斓的景象是古法晒盐过程中大自然赐予的一道特殊‘风景’。”高岛盐场的生产副总经理于培森是一位有着30多年制盐经验的“老盐工”,对于晒盐的每道工序他都了然于胸。据于培森介绍,日晒法制盐主要依靠日照和风力自然蒸发、结晶成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池内卤水浓度不一,才形成一块块丰富的色彩。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日晒制盐的生产流程虽然简单,但是每道工序需要经过长期的生产经验积累,都很讲究技巧,讲究科学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蒸发日晒,当结晶池里的盐析出来后,我们就需要将用过的老卤撤出来再注入新的卤水保证池内盐的质量和快速生长的需要。只有钠镁比值达到要求的卤水,才能长出优质、高产的原盐。”于培森说,特定的地理纬度和季风性气候特点,给高岛原盐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过280天日晒后自然天成的高岛海盐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鲜咸不齁。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大自然的“调色盘” 威海南海古法晒盐 成非遗保护单位

    要完成从海水到海盐的蜕变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对一个企业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在高岛人看来,这看似低效的劳作,却是每一位“晒盐人”的初心。“这种古法日晒海盐技艺摒弃了工业添加,保留了传统的鲜咸味道,生产的每一颗盐都是原生态的优质好盐,给人们每一天、每一顿、每一口饭菜都添了一份健康与安心。”于培森说,南海新区海水水质好,海盐原料无污染,北纬37度的地理位置为我们开滩晒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盐工们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晒出质量佳、纯度高、杂质少的高岛海盐。现在,高岛海盐生产基地每年可产出5万吨优质日晒海盐,产品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