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年以后,请过低耗生活(深刻)

中年以后,请过低耗生活(深刻)
2023年08月26日 07:15 新浪网 作者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白九一(富书作者)

  俗话说,千难万难,中年最难。

  的确,行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渐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在这个年纪,睁开眼便是一家子的衣食住行,生活的重压与工作的危机扑面而来。

  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之上。

  中年以后,人生往往不堪重负,最好的活法,莫过于将生活调整为低耗模式。

  

  身体低耗

  人到中年,腹背受敌。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压力接踵而至。

  若是两者之间平衡不当,便容易导致身体罢工。

  千万不要等到住进医院,才醒悟舍弃健康挣钱,是多么愚蠢的事。

  

  看到过一则新闻:南京的徐先生,在工作之余,常常兼职做游戏直播到凌晨两三点。

  长时间的作息不良,使身体做出反抗。

  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徐先生查出尿检异常,但他丝毫没有重视。

  最终,徐先生被确诊为恶性肾病,多次治疗仍不见好转。

  而徐先生直播挣来的钱,也悉数投入到治疗当中。

  最扎心的莫过于:你硬撑拿命换来的钱,还不够生一场病。

  恰如那句话所说的:“一个普通人和穷人的距离,就隔着一场大病。

  好在,很多的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

  节制饮食,杜绝大吃大喝,可以减少肠胃的压力;

  定期锻炼,长期坚持运动,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

  杜绝熬夜,每天早睡早起,可以降低生病的风险。

  人到中年,身体已经不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你的爱人,父母和孩子。

  生一场病,垮掉的不只是自己的身体,还有一家老小的生活水平。

  比起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为全家拼搏,把身体照顾好,才是对家人最好的负责。

  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方能长久地追逐自己的向往、陪伴我们所爱之人。

  

  

  物质低耗

  网友@Stella,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

  有一段时间,为了成为一个精致的“都市丽人”,她疯狂购买装备来装饰自己。

  她租的房子不大,衣柜却有两大个,衣柜里装满了各种风格的战袍。

  她将工资悉数花在装扮自己上,不惜花上两个月的工资也要买一个奢侈品包包。

  衣柜里的战袍很多都无用武之地,奢侈品包包也在聚会上频频分散她的注意力。

  拥有的奢侈品,非但没能让她更加精致,反而被掏空了积蓄。

  直到看见一位朋友被裁后的境况,才让她感受到了危机。

  朋友三月被裁,快年底了也没找到工作,不得不回老家。

  看着曾经阔绰的朋友连一杯蜜雪冰城都嫌贵,她不得不忧虑:自己30岁了,若是家中发生变故,自己的积蓄是否足以应对风险?

  思及此,她才发现降低消费,对自己来说是一件越发迫在眉睫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只考虑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人过中年,便成了全家的倚仗,在这个处处都需要钱的时代,我们不得不为老人孩子考虑,有所顾忌。

  中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有了钱,受委屈时才能不将就,父母生病才能扛得住,孩子上学才能提供优质教育。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风险什么时候来临,“及时行乐”也许能让你一时爽,但是将钱存住,才能让你拥有长久的安心踏实。

  省钱,不是鼓励不花钱,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让危急关头有钱可花。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降低物欲,多攒一分钱,就是为未来多攒一分安全感。

  

  

  精神低耗

  撒贝宁在刚刚参加工作时,表现十分不好,频频在镜头前忘词。

  而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源于他想得太多。

  在当时,撒贝宁极度希望得到前辈的认可。所以每次录节目,他总是将注意力放在编导等人身上。

  但凡看见有同事皱眉摇头,他都会反复想:是不是自己表现得不好?

  听见耳麦里有人叹气,他的内心就会波澜起伏:是不是自己言辞不妥当?

  总之,同事间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他在节目上惴惴不安。

  这使他常常陷入内耗之中,没办法与嘉宾开展良好的互动,导致表现总是不如人意。

  后来,他终于想通:自己更应该将心思放在节目上,而不是同事的反应。

  此后,他全心思关注嘉宾,失误少了,节目也越做越好。

  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陷入“想太多”的境地: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被我们放在心里一想再想,一猜再猜。

  松浦弥太郎曾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并非境况太糟糕,而是想得太多,给自己徒增压力与负担。

  一个人若是长久陷入精神内耗,为没有发生的事殚精竭虑,最终只会丧失热情和精力。

  只有摆脱内耗,人生才会开阔起来。

  相信我,当你开始寡思少虑,你会发现人生的烦恼少之又少。

  

  

  社交低耗

  作家余秋雨说:“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的确,一个人只有断绝无意义的负累,才能专注于提升自己。

  青年画家崔景哲曾分享过一段自身经历。

  上大学那会儿,他因为在学生会任有职务,同时身兼学校校报的副主编一职,一度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少人加他。

  那时,他随手发条动态,都有几百个赞;走在校园里,一路上都有人和他打招呼。

  他自诩朋友多,于是但凡有空,他必定和大家相约聚会游玩。

  有一年,他因交不上房租,便向那些叫他“崔哥”的朋友求助。

  本以为对方定会解他燃眉之急,不曾想却吃了无数次闭门羹。

  此刻,他才醒悟,那些社交,除了占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别无益处。

  自此,他便开始精简社交,用以前社交的时间来苦练画功,画作多次得奖。

  年轻的时候,我们奉行“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交友准则,于是四处结识人脉。

  为此,我们不惜牺牲金钱和时间,应付在每一场毫无意义的饭局上;

  通讯录被不认识的人占满,微信里每天被与自己毫无相关的消息刷屏。

  就算如此,我们也未能实现当初拓展交友的初衷,反而引来不少困扰和负担。

  步入30岁,才恍悟:想要凭借觥筹交错让对方拉自己一把,无疑是幻想。

  一个人最好的人脉和贵人,就是强大的自己。

  与其将时间消耗在不确定的人脉上,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扑来时踏浪前行。

  

  

  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告诫年轻人:

  “30岁左右,是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处乱跑之后,为人生做一次减法的重要时间。”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被过多地占据与消耗,只会让我们疲惫不堪;只有过滤掉一些消耗我们的事物,才能真正摆脱中年困局。

  人生下半场:

  身体低耗,无病无恙,才有资本博取未来;

  物质低耗,消费降级,安全感才能得到升级;

  精神低耗,寡思少虑,才能使身心轻松愉悦;

  社交低耗,清理圈子,才能得到好的人际滋养。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

  愿你远离给自己添堵的人和物,过低耗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也是最明智的活法。

  作者简介:白九一,富书作者,最浪漫不过长久的相依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江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