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雅砻江最后的采燕窝人: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因为是拿命在“搏”

雅砻江最后的采燕窝人: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因为是拿命在“搏”
2019年05月24日 09:27 新浪网 作者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站在几百米高的悬崖边,脚底是深不见底的雅砻江,燕洞位于千仞绝壁的中间位置。55岁的余成明将绳子拴在腰间,双手揪住绳索“嗖嗖”下窜到岩下,用脚蹬着岩壁向半山腰滑溜。当下至洞口附近时,余成明一脚蹬在岩壁上,如同老鹰一样飞离绝壁,像“荡秋千”一样飞进了燕洞,整个过程可谓惊心动魄。

  余成明从1979年开始采燕窝,十余年前,和余成明同行采燕窝的还有五六人。如今,余成明成了雅砻江河岸上最后一位采燕窝的人,现在的余成明心里很矛盾,他既想将这门赖以生存的绝技传承,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又不希望两个儿子“子承父业”,因为深知这其中的危险。

  对于每一次采燕窝的经历,余成明都用两个字形容:搏命。

  市场

  见证燕窝的价格攀升一级货一斤卖2.6万元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青纳乡海子村2组,就是余成明的家,距离县城100余公里。烈日当空,中午的气温超过30度,余成明正在自己的玉米地里浇水,他个子不高,大约1.7米左右,看起来瘦小精干,皮肤黝黑发亮,他笑着说自己是“猴子”,擅长在悬崖间攀爬。1979年,余成明还是十多岁的小伙子,就开始学采燕窝了。这些年来,余成明见证了燕窝的价格攀升,他称,最初卖2元钱一两,十年前就涨到了200元一两,今年可以卖到1000至2000多元一两。

  余成明的家是一栋两层的砖房,他从二楼的房间中抱出一个纸箱,里面全是今年采摘回来的燕窝,“这些都是按个卖,一个的价格在一两百元,今年应该能采到五六百个燕窝。”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塑料袋,指着袋子中的燕窝对记者说,“这种才是一级货,要卖2600元一两,也就是2.6万一斤,已经有人预订了。”

  长期以来,余成明卖燕窝主要靠人介绍,极少拿到市场上售卖,现在他每隔几天就要去冕宁县城发货,购买燕窝的人全国各地都有,“不愁卖,有时还没开采,就有人打电话预订了。”

  艰险

  系着绳子荡在悬崖之下 燕窝是拿命“搏”回来的

  虽然燕窝的价格昂贵,但是采燕窝十分艰险,只有极少数人敢于尝试,余成明这样形容,“燕窝都是拿命‘搏’回来的。”

  余成明从家里拿出攀岩的绳索,装进一个军绿色的包里,“每个燕洞的情况不同,有的需要几十米的绳子,有的要上百米的绳子,仅仅是买绳子就花了1800多元。”

  这次行程,余成明叫上了舅子赵支成等两位亲戚。三人驾车从海子村出发,沿着雅砻江岸行驶。当车行驶至一处陡崖时,余成明指着悬崖的腰间说,“这里有个燕子窝,一次能采几十个燕窝。”

  上山的路异常艰险,余成明贴着崖边的羊肠小道一步步往上,有时钻在灌木丛中摸索着前进,有时只能在崖边行走,有的地方只能放下半个脚掌,双手要抠着岩石或者拉着藤条攀登,每走一步都需要谨小慎微。不时,碎石滚下山崖,等待片刻之后,才听见微微的响声。

  徒步了两个多小时,来到山顶的悬崖边,一条宽阔的沟谷深不见底,燕洞处于千仞绝壁的中间位置。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余成明将绳子拴在腰间,身背蛇皮口袋揪住绳索,“嗖嗖”几下就窜到了岩下,赵支成站在崖边,小心翼翼地将绳子下放。

  余成明用脚蹬着岩壁向半山腰滑溜,绳子放了五六十米后,已经下至燕洞附近,余成明一脚蹬在岩壁上,如同老鹰一样飞离绝壁,等绳子荡回来时,他已经飞落进了燕洞,这个过程就如“荡秋千”一样。过了一个小时,余成明顺着绳子爬上来了,收获还算不错,他的额头全是汗水,衣服早已湿透,手指上还有血丝,“经常要用手指头抠岩缝,指甲也长不出来。”

  法则

  每个燕洞一年只光顾一次 给燕子生儿育女的机会

  至今,余成明采燕窝已经整整40年,也靠此养活了一家人,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我。”

  余成明对方圆数百公里的燕窝了如指掌,他采燕窝的范围远至甘孜、雅安、乐山等地,采燕窝的时间主要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有时一次要出去几天几夜,成本还是挺高的,要住宿、要吃饭,我知道的燕窝洞有42个,都在悬崖上。”

  这几十年来,余成明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每个燕洞一年只光顾一次,“这些燕子生蛋之前采的,在生蛋到小燕子长大期间,我们是绝对不会碰的,主要是要给它们生儿育女的机会,如果燕子都没了,哪里来燕窝呢?”他说,最近几年,采摘燕窝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即便燕窝卖得贵,余成明也从不吝啬,一家经常吃燕窝。采燕窝归来,余成明拿出两个燕窝,在温水中泡开,然后杀了一只土鸡,用柴火炖了一锅鸡汤,一家人围坐在院坝里享用,时而传出欢声笑语,他说,“每一次归来,和家人在一起,都觉得很幸福。”

  在海子村,在悬崖上采摘燕窝,是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绝技。如今,只有余成明还会这门绝技,“十几年前还有五六个人采,现在生活条件更好了,他们都不采了,就只有我一个人敢下洞子,主要是太危险,如果掉下去了,命肯定没了。”

  遗憾

  难以传承的绝技 作为父亲心里满是矛盾

  采摘燕窝需要技巧,经常是两三个人搭档完成,最重要的是要彼此信任。当然,余成明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更加艰难,“绳子只有拴在树上”。“攀岩的人是徒弟,放索人才是师父。”余成明介绍,放绳子的人不仅要好的体力,更需精敏、准确,“放绳子需要把握好尺寸和节奏,如果放短了,人悬在洞口可能进不去,绳子放长了,荡回来的时候就会撞在岩壁上,很危险。”

  但诸多危险的经历,并没有让余成明退缩,“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要干到干不动为止,丢了实在可惜。”前些年,余成明希望将这门赖以生存的绝技,教给两个儿子。一开始,两个儿子还饶有兴趣,但是很快就放弃了。

  33岁的大儿子余正才还记得,第一次跟着父亲去采燕窝是在2013年,余成明站在悬崖边,向他讲解着攀岩下行的技巧,余正才却吓得全身发抖,“实在太高了,悬崖起码一百多米,双脚阵阵发软,根本不敢下去。”如今,讲起这段经历,余正才面色还流露出惊恐。

  二儿子余正华,也曾跟着父亲学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放弃了,“虽然采燕窝赚钱,但是太危险了,我干不下来,人站在上面都心慌。”现在,他们两兄弟宁愿出去打零工,也不愿意跟着父亲学采燕窝。一旁的余成明接过话,语气中带着惋惜,“以前,我还希望他们跟着我学采燕窝,但是作为父亲,我又不希望他们干这个,主要是太危险了。”

  李顺云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