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脚踏独竹,乘风破浪:走近广西独竹漂传承人、河池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蓝建卓

脚踏独竹,乘风破浪:走近广西独竹漂传承人、河池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蓝建卓
2020年09月27日 16:26 新浪网 作者 河池融媒

  手执划竿,脚踏独竹,在碧波绿水之上,身轻如燕地舞动着曼妙的英姿。这种在武侠片里才能看到的绝技风采,在河池学院的一项体育运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这就是为河池学院争得无数荣誉,引以为傲的民族体育项目——独竹漂。

  而这一项目的传承者,就是河池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蓝建卓。蓝建卓也因此被称为“脚踏独竹乘风破浪”的“哥哥”。

  蓝建卓

  以竹为笔,一汪水池写传承

  “独竹漂”意即一人一竹,运动员赤脚踏在漂浮于水面的一根特制的竹子上,手拿一根细竹竿为“桨”,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展现“一苇渡江”之妙。

  独竹漂并不是河池本地甚至不是广西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项目,而是贵州赤水流域民间运动亮相全国竞技比赛的一个典范。这一项目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好的观赏性,于2006年左右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列为筹建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的焦点项目,从而进入了河池学院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机遇,让蓝建卓成为河池学院这一体育项目的教练。

  2009年,蓝建卓到贵州参加独竹漂教练员培训班。

  2009年底,蓝建卓参加了在贵州举办的独竹漂教练员学习培训班。

  但是,虽然拿到了独竹漂教练员证,蓝建卓却不敢用“学成归来”形容自己。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当年,蓝建卓就受自治区体育局委派组队参加全国民运会项目比赛。

  学员们在进行独竹漂技术训练。

  没有队员、没有训练场地、也没有任何训练经验,器材也没有。怎么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个时候,蓝建卓丰富的篮球、足球、排球等教练经验发挥了作用,他忙而不乱。“我们买了不同种类的竹子进行实验,找不同的训练场地作水势比对分析,寻找切合我们实际的训练方法。”回忆当年的情景,蓝建卓的脸上透出坚毅的表情。

  

  训练最开始在学校内的一个水塘里进行,水塘周边杂草丛生,塘底怪石嶙峋,水质浑浊。队员从最初的几个慢慢发展到十几个。而到了枯水季节,水塘见底,蓝建卓只得带着队员们到学校附近的龙江河里练习。在自然河流里,经常会碰到急流、漩涡等突发情况,有时还会碰到暗礁,风险较大,但蓝建卓带领队员们,依然每日风雨无阻,坚持训练。

  

  独竹漂静立支撑。

  为保证训练质量,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在校园内打造了一个人工湖,用作独竹漂训练基地。湖底铺满鹅卵石,湖边围上木栅栏,还种上美丽的鲜花。独竹漂队员们有了稳定的训练环境,不再受限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训练效果有了质的提升。而该训练池也因为独竹漂队员取得的一个个耀眼成绩,成为河池学院的知名景点,并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金盆捞月。

  在这片小水域里,蓝建卓建构着这一支幼小而充满活力的“独竹舰队”,打捞他的“舰队”梦想。

  学员在竹竿上进行一字马表演。

  他一边带队艰苦训练,一边进行着独竹漂训练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系列研究,填补了独竹漂竞速训练中现代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的空白。

  “只有在保留民族性的基础上同时充分表达出现代性的体育诉求,独竹漂的传承才可能尽善尽美。”蓝建卓说。

  

  2009年至2013年间,经过多次往返黔桂考究,蓝建卓先后完成了《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独竹漂竞速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应用研究》等系列代表性论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综合地比较、考量,提出关于体育民族性与现代性建构的系列方法论断,并将其方法论融入实践训练中,不断寻找实证和突破。

  蓝建卓和独竹漂女队站在全国民运会冠军领奖台上。

  2011年,蓝建卓首次带队出征全国民运会,就斩获了2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

  师严为桨,此岸彼岸划传奇

  要练就“水上轻功”,绝非易事,需要下很多苦功。因此,蓝建卓对队员的训练要求特别严格。他的严是一种很特别的严,严在精致,严在精准,不留缝隙。

  “几年来,我们几乎看不到他发脾气,虽然他严厉,但总是以一种婉转的方式细心地加以教导,让我们幡然醒悟。”陆春桃是蓝建卓带出的得意门生,她认为能有今天的成绩,是自己遇到了一个很严格且很有事业心和爱心的老师。

  蓝建卓在指导独竹漂学员。

  “尽管蓝老师训练要求极高,但我们都没有厌倦感,身体累,心却不累。他的训练手段和教育方式与别人不一样,有意思,进步很快”。蓝建卓的话也常常提醒队员, “我们都是山里娃,没有一点不努力的理由”。

  

  独竹漂不像其他竞技类运动,凭的是水感,靠的是精准的力道。为了培训学生们的平衡性,蓝建卓将3根直径20厘米左右的水管固定在一起,每根水管之间留有20厘米左右的空隙,让学生们站在中间的一根水管上,练习平衡。无数次的反复训练,队员们每个人双手的虎口上方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特别是细皮嫩肉的女队员,每天都是脚黏住独竹,手握长4.5米、重3.5公斤、直径4厘米的划杆训练,不仅手脚磨出血泡,还要忍受落水的浸泡。

  陆春桃

  这种特别的严,融在爱里的严,严出了奇迹,使得河池学院独竹漂在传承发展中,一次次地突破该项目运动的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水上传奇。

  2014年以来,河池学院独竹漂队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共荣获40枚金牌,52枚银牌和铜牌若干。其中,2015年代表广西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征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陆春桃摘得的女子独竹漂100米直道竞速金牌,既是广西代表团征战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斩获的首枚金牌,也是该项目在全国民运会上首次获得的一等奖。

  蓝建卓和他的金牌学员黄适骥(左一)和陆春桃(右一)。

  2019年,河池学院独竹漂队伍征战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大放异彩。陆春桃摘得女子独竹漂100米和60米2个项目的金牌,黄适骥则斩获男子独竹漂60米、100米、200米3个项目的金牌。独竹漂项目共设置有6枚金牌,河池学院代表队就独得5枚金牌,是名副其实的“独竹漂梦之队”。

  

  蓝建卓和他的队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沾着浓浓汗水的奖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也收获满满。

  从新队员入队始开始,蓝建卓就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述包括独竹漂在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创新、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且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建议选向和日常议题,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责任、使命和目标。

  陆春桃在2019年全国民运会上,荣获两枚金牌。

  在平常训练时,蓝建卓叮嘱队员不仅学会这个动作,还要深知这个动作的由来,“队员应该体验到水上体育的一份快乐,同时也应该找到自我更多的价值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此外,为提高独竹漂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向群众展示独竹漂的魅力,每到壮族“三月三”、环江毛南族 “分龙节”等节庆活动,蓝建卓还带领独竹漂队员们进行跳高、倒立、一字马等表演,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广受群众好评,推动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辟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黄适骥在2019年全国民运会上,斩获3枚金牌。

  河池学院独竹漂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每年都会有队员因为毕业而惜别训练队。但他们离队却技不离身,爱不离心,韦杨遮、黄国强、马龙奇、韦柳萍等一批批优秀运动员依然活跃在独竹漂运动上,帮助和指导着区内外各地独竹漂体育项目的开展,为独竹漂在河池学院的崛起并延伸至兄弟院校和全国更多的地方作出他们的贡献。

  更让蓝建卓感到欣慰的是,连续在两届全国民运会上斩获多枚金牌的独竹漂冠军学员陆春桃和黄适骥,继续留任河池学院,成为他的助教。有了得意门生担当左膀右臂,蓝建卓如虎添翼。

  陆春桃荣获多项全国大奖。

  正因为有蓝建卓和队员们的艰苦付出,2013年8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训练基地——独竹漂训练基地顺利落户河池学院。2016年10月,河池学院与河池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河池学院不仅成为培养广西独竹漂运动员的摇篮,也是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传承传播基地。

  正如站在河流的起点,河流往哪里,那里就是他们要到达的地方。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卓 冯敏桂 通讯员 韦文韬 黄必辉

  编辑:罗艳江

  校对:覃筱宁

  编委:王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广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