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师生原创话剧再现党旗诞生历史——党旗所指,心之所向

南农大师生原创话剧再现党旗诞生历史——党旗所指,心之所向
2021年06月14日 06:56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

  记者 王拓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在这场跋涉中,最终懂得土地与人民的含义。”“有党旗飘扬的地方,就能汇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6月10日晚,由南京农业大学师生策划编排的原创话剧《党旗飘扬》被搬上舞台,话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旗的诞生历史,同时跨越时空演绎了“新农人”在党旗引领下带领村民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党旗是每一位党员再熟悉不过的旗帜,有人以为自它诞生伊始,就是如今的模样,但事实并非如此。”话剧以南京农业大学一堂正在开讲的思政课开篇,思政课教师苏木槿带领观众一同回溯党旗诞生之初的三段历史。

  1927年,秋收起义前,毛泽东提出此次起义应该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帜,并责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何长工具体负责。此后,何长工、陈树华和杨立三3人在江西修水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讨论、设计并绘制出了第一面属于我们党的革命红旗,兼具党旗与军旗的性质。

  1945年初,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成立“党旗党歌委员会”,征集党旗图样。延安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筹委会收到应征的近230幅设计式样。其中,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提交了二人合作设计的“斧头镰刀羽箭”党旗图样;著名诗人艾青也在入党之后,重拾画笔,把自己对党的理解和热爱融入到自己设计的党旗图样上。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旗样式有了明文规范。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在党章中专门增设了“党徽党旗”一章。

  在生动还原党旗从诞生到定型的历史的同时,话剧的另一条主线同时推进——在脱贫攻坚一线,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党政干部石小磊,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奔赴学校定点扶贫的贵州省麻江县,志愿要将农业高校的科技力量注入当地特色产业,擦亮“金招牌”、再现“新红火”,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虽然刚开始屡屡碰壁,但在鲜红党旗的感召下,他百折不挠,将奉献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子,对于涉农高校而言意义深远。”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表示,“由南京农业大学师生原创的这幕历史话剧穿越时空,将党旗与大地、党旗与人民紧紧联结。为人民服务,是贯穿百年党史的宗旨所系,为人民服务,也是激励南农人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

  “这是一幕构思巧妙的精彩话剧,更是一堂以建党百年为背景的大思政课。”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坚强表示,“这堂课将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旗的历史与乡村振兴大业、涉农高校使命熔于一炉,掷地有声、发人深思,是思政课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

  据了解,话剧《党旗飘扬》从策划、创作到编排,历时半年,38个角色全部由南京农业大学师生演绎。“话剧中的一幕幕,让我回想起在高枧村驻村的点点滴滴。”石小磊的原型、南京农业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校团委副书记、浦口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施雪钢在观演后表示,“非常庆幸有这样一段珍贵的挂职经历,一人驻村、全校帮扶,在学校的全力推动下,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菊花、锌硒米、红蒜三大产业在麻江县的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事业中全面发力,梦想中的‘四美乡村’正逐渐变为现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经典诗句,也是广大南农师生内心最深的感触。”艾青扮演者、南农大生科院辅导员王哲告诉记者,38名师生演员,来自学校16个学院和单位,在排练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旗所指,心之所向”的磅礴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