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鲜见“四合一”的圣山——广德横山

鲜见“四合一”的圣山——广德横山
2024年02月26日 08:37 新浪网 作者 文粹斋主

  “四合一”的第一山——广德横山原创2024-02-24 16:28·文荟轩皖南广德,古称桐汭,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有笄山、灵山、太首山、横山等众多名山,其中横山为著。宋代诗人喻良能曾在《桐汭》诗中称道:“祠山千古盛,州宅四时嘉。”

  横山,又叫祠山,以横山为中心,千百年来形成了是祠山文化、佛教、道教、儒教等四种文化交融的“圣地”。在国外有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国内也有为数不多的“三教合一”的岳麓山、泰山、崆峒山等。然而,像广德横山这种“四合一”的横山文化,实为鲜见。

  

  一、横山的祠山文化

  谈起横山,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祠山文化,即指西汉末年起,以广德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祠山文化起源于西汉宣帝神爵3年(前59年)所建的祠山殿昭德宫,祠山殿,又叫祠山寺,后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自宋至明清得到皇帝或朝廷的册封,使得横山成为祠山文化祖殿地

  

  二、横山的佛学文化

  佛教传入广德的确切年代无考。祠山寺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初建原为佛教寺庙,后改为祭祀张王的祠山庙。据旧志载,西汉末年时宝林禅师就在广德传教收徒,其“常就横山巅一石,朝夕屈膝其上,讽诵经典,间或闲游”。可见,从现有史料来看,广德佛教文化源于横山。

  北宋时,横山建有明教禅寺,该寺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位于横山麓,在祠山庙南,并建明教禅院,宋代著名佛学大师、诗人契嵩曾主横山明教禅寺。契嵩禅师(1007-1072),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出生于镡津(今广西藤县)。为洞山派大鉴下第十一世,法嗣洞山晓聪禅师。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契嵩博通内典,尝作原教、孝论十余篇。有《镡津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南宋时,横山还建有佛教场所横山庵,据《嘉靖广德州志》“横山庵,去州治西五里,宋淳熙(1174-1189)中建。”

  明初,朱元璋驻跸横山,登临明教禅寺,曾赋有《幸横山》:“巍巍高耸碧云间,上有禅师悟透关。礼斗台前真胜境,快吾登眺得江山。”诗词中有句“上有禅师悟透关。”据《江南通志》所释,朱元璋所提及的“禅师”,就是宋代高僧契嵩禅师。

  明万历年间,知州陆长庚(1583-1587在任)在横山建观音庙,“观音庙,在横山之巅,知州陆长庚建。”观音庙在横山的建立,则说明广德以临济宗为一统的南岳佛教,横山包容了观音庙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传播形式的兼容性。

  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近千年的明教禅寺依存,只是已经改称为天宁万寿禅院了,但额名依然为明教禅寺。

  从西汉末年宝林禅师坐禅横山,到祠山寺、明教禅寺、横山庵、观音庙等,寺庙的建立,以它们延续至清末,甚至到民国时期。显现出佛学文化在横山生命力。

  解放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祠山寺在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得到了恢复重建,并于1998年作为佛教活动场所登记开放。说明佛教在横山源远流长两千年,佛学文化中横山根深蒂固。

  

  三、横山的道教文化

  道教在广德流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现有史料来看,始建于西汉宣帝神爵3年(前59年)的祠山殿,是广德最早的道观。

  昭德宫定名于宋代,规模和影响最大。昭德宫前身为建于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的张君祠,原是邑民祭祀西汉末年在广德治水未果而殁的张渤所立的祠庙。宋淳祐五年(1245)赐额曰:“昭德宫”,此间道家入宫住持,遂成为皖南一大名观。以后历代都有敕封,历朝列入祀典,从此声名大振,皖、浙、苏三省来此朝香祈祷者颇多。

  元末,朱元璋征战江南时曾在此下榻,由此来宫朝拜者激增,直至民国时期顶礼膜拜者仍不绝于途。该道宫在抗日战争中毁于兵燹。

  广德道教多为民间为死者做道场的土道士,道教文化深入民间。而千年来横山官民共建的道教文化是江南难得一见的现象。

  

  四、横山的儒学文化

  广德儒学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1),为时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范仲淹所建。历经明清三代多次修茸扩建,代表性场所有复初书院、正谊书院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后,儒学停办。广德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宗旨,尊奉孔子为“先师”,传播着儒教文化。

  儒教文化在横山的传播较晚。1945年10月,广德中学始迁入横山南麓祠山殿。广德中学的前身为广德儒学文化的代表复初书院。广德中学“格物树人,精进求新”的校训,其““格物树人”是复初书院始祖邹守益“格物说”的缩影,体现了广德中学把传统儒学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理念——知行合一。

  

  【结束语】

  被朱元璋誉为“天下英灵第一山”的广德横山,是一座千百年来兼具祠山文化、佛学、道教、儒学等“四合一”的圣山,在古今中外实属罕见的历史现象。横山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横山文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极大的历史包容性,其内容博大精深。

  

  (作者徐厚冰,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