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被鱼骨刺伤,或致截肢?出现这种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被鱼骨刺伤,或致截肢?出现这种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2022年08月24日 13:20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美味的鱼虾蟹

  常常出现在餐桌上

  不少人会在家里处理海鲜

  被刺伤导致疾病的事件

  也不少见

  原来真凶竟是它

  海洋分枝杆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海洋生物上的病菌,多见于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等,甚至海豚也会携带,易从破损的皮肤感染人体。这种细菌适宜生存温度为28℃-30℃,超过37℃则难以生存。一旦侵入人体,通常只会在伤口附近的筋膜蔓延,不会侵入温度较高的器官或内脏。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对人体的危害较轻。海洋分枝杆菌一般都是患者在处理海鲜时,手不慎被划伤而感染,这种情况应当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尽快就医。由于人们对海分枝杆菌感染认识不足,常导致漏诊、误诊等使病况拖延,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抗分枝杆菌治疗,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更可能会有扩散性感染或菌血症的潜在危险。

  正确处理伤口的步骤:先挤出伤口中的部分血,用流水冲洗伤口,随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如果后续伤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化脓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若经过二周抗炎治疗后,伤口仍未愈合,应该跟医生说明创口为鱼虾蟹等刺伤所致,排查有无海分枝杆菌感染。

  小心“海洋杀手”

  除了海洋分枝杆菌,被海鲜扎伤时还有可能感染另一种细菌——海洋创伤弧菌,它也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这种细菌主要是通过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或是被海产品刺伤皮肤、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而感染。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 。高危人群(其中包括酒精性肝硬化、原有肝病、酗酒、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和慢性疾病等)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的死亡率高达50%,总体死亡率达70%。因为感染进展迅猛,许多患者被迫截肢,有些患者甚至截肢后仍旧不能保住性命。

  专家建议在处理生鱼、海鲜时最好戴手套防止刺伤

  如果出现伤口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

  发现伤口有感染的迹象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部分资料参考:上海疾控、都市快报 动图:马晶晶 文案&编辑:高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