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照片中找“团圆密码” 楚雄女警3年助15名流浪者回家

照片中找“团圆密码” 楚雄女警3年助15名流浪者回家
2023年10月25日 09:02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原标题:照片中找“团圆密码” 楚雄女警3年助15名流浪者回家

  “8年了,这个中秋节终于能和儿子吃顿团圆饭,谢谢你们。”嵩明县的老李激动地给楚雄市公安局民警潘芳打来电话。8年前,17岁的小李离家走失后,与家人失去联系,从此杳无音信。

  9月20日,老李一家连夜赶到楚雄市,在民警的陪同下,与失散8年的儿子相见。见面时,小李往民警身后躲,直到父亲拿出一张老照片,小李才扑到父亲怀里哭起来,这是一张十几年前的全家福,上面的小李还是个孩子。

  儿子的失踪,对老李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家里田地荒废,夫妇俩每天醒来要么哭,要么呆坐着发愣,逢年过节,别人家团圆喜庆,老李一家满脸愁容,不敢串门。

  为了找儿子,老李想过很多方法,无论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的寻亲组织,他都试着联系过,只要有人给他发去线索,哪怕只有一丝希望,老李也会第一时间赶过去。8年里,他孤身奔走在各地,暑热的天,鞋子磨得脚上都是血泡。

  接到警方电话时,老李第一反应是:“还活着吗?”听到电话那头肯定的回答,46岁的老李老泪纵横,“每晚都梦见他,想听见他的消息,又怕听见他不在的消息”。

  这种亲人团聚的场景,民警潘芳不止一次面对,但每一次都深受感动。“虽然收到过很多‘谢谢’,但每一句感谢,我都倍感珍贵。”

  2020年来,楚雄市公安局与楚雄州救助管理站合作,成功帮助15名被受助人员找到家人,其中滞留时间最久的长达21年,最远的离家600余公里。

  由于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聋哑等原因,许多受助人员连正常交流都无法进行,导致其真实身份难以查明。尽管交流困难,但那双炽热的眼神却传递出“我想回家”的期盼。

  经过不断摸索,民警潘芳发现,对于无法正常交流的受助人员,利用公安技术手段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寻亲方法。然而,公安系统内受助人员的照片多是十几年前的老照片,很难辨认面部特征。

  被救助的小李就属于这种情况,2015年9月,走失的小李在路边被武定县公安局民警发现,当时小李身上有伤,不与人交流,无法提供有效信息。民警便协同民政部门将小李送往楚雄州救助站。

  8年过去,小李的相貌也发生很大变化。屏幕上的照片密密麻麻,每一张都很像,又不那么像。面对这些相似度较高的照片,潘芳要找出最像的那一张,无异于大海捞针,可她和同事都不肯放弃:“流浪人员回家的‘密码’就藏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的坚持是他们的希望。”

  突然,一张照片让潘芳眼前一亮,这张照片与成年的小李虽然差别很大,却都是双眼皮,左脸颊上都有一颗小痣,而且年龄也对得上。潘芳激动地喊来同事一起比对,大家都认为照片上的孩子就是小李,很快,民警辗转联系上小李的家人。

  对于潘芳而言,这还不是终点。每天盯着屏幕比对照片,她的眼睛经常又胀又酸,同事劝她注意休息,但她总是当面答应,转身便忘。一想到受助人员期盼的眼神,她还是忍不住继续点击下一张照片,心里默默地想:“看一张再看一张,说不定下一张就是了。”

  (云南法制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