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
2024年11月12日 17:40 新浪网 作者 北青网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8窟隋代壁画。其中的中亚波斯风格连珠纹见证了丝绸之路多民族往来交流。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71龛唐代石胎泥塑大佛。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全景。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72窟北魏造像及壁画。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1窟唐代飞天。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造像,带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1月11日,游客在炳灵寺石窟参观。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造像,带有犍陀罗艺术风格。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炳灵寺石窟丹霞峰丛。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 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