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夺冠》与中国女排

《夺冠》与中国女排
2021年02月26日 15:20 新浪网 作者 体育标签

  《夺冠》这个电影,拍出了郎平的青年时期、重回国家队主教练的过程,艺术再现了与陈主教练的个人关系,对女排精神,做了深一步的探讨。再辅以紧张的比赛情节,总体上是一部成功的体育电影。

  体育电影,其实是最难拍的。比赛的不确定性和激烈程度,永远做比赛的时刻是最真实的,电影的补拍,无论多么的逼真,是还原不了比赛当时的情形的。优秀的体育电影,就要结合电影之外的时间,去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百万美元宝贝》,这个奥斯卡金像奖电影,表面上看是一部拳击电影,但其实掺合了父女情感、亲情、梦想等众多等话题,让别人看到能够感动身受,而不仅仅是一拳击运动员才能触动到的。每个卑微的人,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坚韧不拔,在功成名就时那种欢欣雀跃,在梦想崩塌时对于前途和生命的绝望。这些都真切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

  中国女排,在中国体育界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是一帮子老运动员在艰苦条件下,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指挥下玩命拼出来的江湖地位。在一贫如洗的旧中国,如同两弹一星的成功一样,照耀了无数人精神的荒漠,给士气低落、自我怀疑的炎黄子孙极大的精神鼓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竞技体育这盏明灯,为我们打开了外向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固化了或者说辩护了很多年,直到今天。

  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他项目、其他队员,我们也是这么训练的,但却没有像中国女排一样闪耀世界。我这里绝对说的不是中国女排运气好,而是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电影中还着重讨论了女排精神。郎平一代和郎平指导一代,对中国女排精神的理解。电影后半段,郎平想让自己队员了解到为什么打排球,为自己?为父母?为国家荣誉?为了国家荣誉的话,没有借郎平的口说出,通过忠和的话,给讲了出来。

  

  影片里,还通过忠和同志的话,来说明,热烈讨论了是否还需要一个世界女排世界冠军,来提升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他们这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如今的中国,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早已打破,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各个产业链都有的国家,GDP世界第二,人均GDP也已经超过一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人会疑惑,主教练也会疑惑。最终,忠和同志说,不管别人需不需要,他都需要。他希望他的朋友郎平,能拿到世界冠军。

  从另一方面讲,如今的运动员,已经不需要再背负提升民族气节的去打球了。打球为什么,为自己,为父母,为团队,为国家,综合因素考量下的一个产物。运动员不再是以前穷得揭不开锅,没办法的一个出路,更像是拥有了身体天赋,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得到快感。

  女排精神,是旧时代的物质方面的精神提炼。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一种豪气,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状态,每一分,每一局,每一场比赛都要竭尽全力、稳扎稳打去夺得最后胜利的精气神。女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但仅仅依靠女排精神是赢不了球的。成天空喊女排精神,如同义和团天天喊刀枪不入一样,最终会成为一个笑话。战略、战术的得当运用,把工作做在前边,也正是物质方面的工作。

  

  郎平的三大改革方向,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一:采用大国家队模式,增加进攻人员的可选性和进攻路线的多样性。

  第二:全球聘请教练,拓展眼界,吸收全球的丰富经验。

  第三:取消主力和替补,只分首发和非首发,打造变幻莫测的阵容。

  《夺冠》电影里有个镜头让人惊叹。在比赛场上,对方球员刚出招,郎平就示意工作人员将对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让计算机分析对方的招数,然后再针对分析制定应战计划。而我们的女排姑娘们在郎平的新模式下,队员是灵活的,进攻路线也是多变的,所以成功地绕过了计算机的围堵。

  想起一位伟人的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拥有女排精神,强调“三从一大”,拥有战无不胜的勇气固然精神可嘉,但一味瞎练、蛮练,不接受外界思维,一味强调流血流汗,则会变成井底之蛙,受人嘲笑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