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2020年07月06日 11:11 新浪网 作者 天津通

  天津人,提起武清区,你能想到什么?

  是杨村糕干,还是狗屁果仁?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是凯旋王国,还是南湖公园?

  是《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还是《换包装》里的谦祥龟?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王谦祥和杨立新都是武清人

  如果只想到这些,那说明你对武清的认识还处于初级水平。

  老天津人都知道,武清区以前叫武清县,这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县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生产、放牧,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武清(当时叫泉州)始立为县,这是天津地区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建置县,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到今天,武清早已经撤县改区,下辖有6个街道、24个镇,面貌焕然一新,但几千年的历史,也让武清的每一个角落都沉淀下了独有的文化和特产。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杨村

  杨村为武清城区所在地,以前是镇,现在是街道。

  为嘛叫杨村?民间有很多种说法:

  一说是因杨姓首先在此定居;二说是杨六郎以前在这屯兵;三说是因当地汉民为宋军报信“扬旗为号”;四说是因为运河上的漕船,一遇到风就要“扬帆过村”等等。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焉支牧人

  别管怎么着,反正杨村成村于元代以前,早在唐天宝元年(742年)的地图上就已经有杨村的地名了。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杨村的人口开始剧增,因为河流村村里穿过,所以河东叫“东杨村”,河西称“西杨村”。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1958年西哈努克亲王在杨村火车站丨图源@武清万事通

  现在杨村是武清城区中心,一说京津走廊,那必提杨村,因为占据津京要冲,所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兵家用武之地。隋炀帝征高丽,清末义和团抗击英国海军,第二次“直奉大战”,众多战事都曾在这里发生。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杨村糕干,津门名吃丨图源@凤凰视频

  下朱庄

  下朱庄街道位于武清南部,东临梅厂,西临黄庄以北运河为界,北接杨村,南接北辰,是武清区的南大门。

  市里人去下朱庄,大概率一件事,那就是去南湖公园转转,尤其是晚上公园里的音乐喷泉,完爆文化中心。2015年8月,第三届中国绿博会,就是在南湖风景区开幕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是倒退10几年,南湖还是一片荒凉,岸边是杂草丛生,湖水干涸。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东蒲洼

  东蒲洼位于武清城区西北部,历史可以上溯至明朝,当时有阎、王两户移民来此落户,因地势低洼,而且临近龙凤河,多生蒲草,所以叫“蒲洼”,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又分成东蒲洼、西蒲洼两个村。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1975年,东蒲洼公社孔官屯大队,填平旧河遗迹,兴修水利丨图源@武清万事通

  东蒲洼街有大顿邱和小顿邱两个村,顿邱最有名的就是剪纸艺术,天津人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吊钱、窗花。顿邱窗花多为求福、得财、增寿三大主题,据说门上贴肥猪拱门代替门神的天津年俗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黄庄

  黄庄街道位于武清城区南边,早在元代这里就已经形成了聚落,因为黄姓移民在这落户,所以叫黄庄。

  黄庄这地方的特点就是环境好,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是七里海之后第二处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各种水鸟常年在这里栖息。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BELLE8

  除了湿地公园,秦、汉泉州故城的遗址,也在黄庄的乡城上村。黄庄街道下辖的老米店村,也入选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计划,由此可见黄庄这块宝地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厚。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徐官屯

  徐官屯街道里以前有十多个村,像什么陈官屯、孔官屯、薛庄、费庄等等,这里的大多数村都是元末明初形成,多以姓氏命名。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良镇

  大良镇位于武清北部,传说隋朝末期,良姓兄弟两家迁到此处成村,得名良屯。到唐朝,弟弟一族迁出另建村落,称小良屯,原村就叫大良屯了。后来小良村又迁出住户,建了东、西小良,原来的小良村,就成为了今天的北小良。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生活网

  清代时期,大良镇为武清八镇之一,东北部曾有一座明代古塔,塔上的门额刻有“隋唐古物”字样,可惜60年代倒塌了,现在原址处可能还有遗留下来的残损的“石赑屃”。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万事通

  古塔的东面,以前还有口井,称作大寺井,大良镇大南街还有有口井,是大良镇最有名的两座水井,因为这两口井的井水都很甜,所以有大良“人义水甜“一说。

  梅厂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梅厂镇一带,大概7000年前就已经出现聚落,经历两次海侵后,至元代才又形成村落,由梅姓立村,得名梅厂,为了促进发展,梅厂人提出了立集的想法,但清同治年间,立集必须先设镇,也就是这时候,梅厂村立为梅厂镇。

  虽然当时周边的杨村、崔黄口都有集镇,甚至杨村和崔黄口两镇立集都是在明代之前,但梅厂大集后来居上,压过了前两个。(梅厂大集是1/4/6/8)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梅厂大集老照片丨图源@武清万事通

  别看梅厂大集热闹,但很久以前因为梅厂镇名谐音“没厂”,很多企业不愿意来这投资。但随着在招商引资方面新举措,仅建福源经济区就吸引了几百家企业,梅厂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梅厂三宝——新梅厂大桥丨图源@网络

  大碱厂镇

  大碱厂镇位于武清区中部,明用了时期由山西移民苗姓等成村,这片土地比较贫瘠,含碱量比较高,所以在民国初期称为大碱厂。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崔黄口镇

  崔黄口镇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东北部,跟香河、宝坻接壤。崔黄口镇相传建于元朝(1280年)以前。因地近辽运河,为祈求安顺,取名吹风口,后讹传为崔黄口;另说以崔姓、黄姓得名。

  清朝的时候,武清县的衙门就在崔黄口,康熙皇帝也曾来过这里,所以那时候的崔黄口就已经商贾云集,十分繁荣了。

  直到今天,崔黄口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强镇,尤其以“地毯之乡”的称号闻名中外。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有种说法,说崔黄口镇的版图呈元宝形,从风水上看,这里本来就是聚财之地。

  下伍旗镇

  下伍旗镇,位于武清区北部,地处京津冀“金三角”地带,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也是武清唯一带有满族色彩称呼的村镇。下伍旗在辽金时期,本来是运河漕运的一处码头,明朝山西穴姓移民迁入立村,初名薛家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生活网

  顺治年间清兵入关,这里被圈为旗庄地,附近4800亩地属下五旗,后逐渐演变为下伍旗。据说曹雪芹家族原来就是正白旗包衣(皇室家奴),后随清军入关,因屡立战功,一跃而为“从龙勋旧”,曹家也在下伍旗附近圈占了土地。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生活网

  下伍旗镇可以说是武清区的菜篮子,这里水质非常好,是武清城区的第二饮用水水源地,粮食、瓜菜在好水的浇灌下,全部达到国家颁定的“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同时这里也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各种蔬菜年产2亿公斤,远销全国各地。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新武清

  除此之外,下伍旗旅游资源丰富,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青龙湾减河流经镇区北侧,港北森林公园也被天津市政府规划为生态保护和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港北森林公园丨图源@网络

  南蔡村镇

  南蔡村镇位于武清中部,此地在宋辽对峙时期,由蔡姓建村,得名蔡村,元朝统一中国后开通京杭大运河,将天津河段裁直,由香河县孙家务直开到河西务,直穿蔡村、杨村到今天的三岔口。蔡村自此被分成了南蔡村、北蔡村。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在大运河最繁荣的时期,武清曾有数个接运漕粮的重要码头,除了河西务、杨村外,蔡村也是其中之一,加上蔡村及附近生产的各类蔬菜出名,所以每年各类新鲜蔬菜都会从水路、陆路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而蔡村也设置了水陆驿站,因此成为武清县境五铺之一。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北蔡村合作超市(供销社旧址)丨图源@武清生活网

  虽然南蔡村立村于宋辽时期,但在2003年,考古人员在镇下辖的韩营村发现了五座古汉墓,出土了不少文物。

  可以说,自元至清,蔡村一直是贯通南北的水陆交通要冲和商业重镇,但随着漕运被海运代替,到民国之后,蔡村已经非常萧条了,可后来京津公路建成,南蔡村镇交通枢纽的地位又凸显出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之乡、经济强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孟庄镇

  大孟庄镇位于武清中北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活动,曾今出土过汉代文物。明初江南孟姓迁居到此,以种菜为生,得名孟家庄,清初分村,形成了大孟庄和小孟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1993年《武清县地图册》,那时候还是大孟庄乡丨图源@最爱大武清

  大孟庄历史遗迹留下来的不多,但却有很多古树,大孟庄村有一棵枣树,胸径40厘米,树高12米,树龄超过400余年,这是武清古树里仅有的3棵枣树。蒙村店、三间房等地还留有不少古槐,树龄最高的达500年以上。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泗村店镇

  泗村店建于隋朝,当时山东泗水县人移民至此,成村后不忘故土,取名泗水甸,后演变成泗村店。关于村名的演变,在当地还有种说法,即建村时称为泗水村甸,后来省略了“水”字,就变成了泗村甸,后又演变成了泗村店。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时,当地人仍习惯把村名写成泗村甸,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泗村店地势低,由西而南有龙河,由北而南有凤河,而且60年代之前,村子就位于著名的泗村店洼东部,所以每年夏季泗村店都会被水淹,1963年,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在泗村店镇境内开挖龙北新河、泗村店总干渠等水利工程,从此这个泗村店的洼淀就变成了良田。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被龙凤河环抱,也是泗村店地理的独特优势,按照《泗村店镇总体规划》,到2025年,泗村店镇将建设成为武清城区的次中心,人口将达8-10万人,镇域内“龙凤新城”项目是天津市重点项目。

  河西务镇

  河西务起源于汉魏,崛起于元初,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朝廷执掌,君王瞩目的地方,历朝历代都在这设官置府,这个临河小镇也是天津历史上重要的漕运咽喉、水陆驿站所在。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

  虽然是个镇,但曾经的河西务的行政地位丝毫不逊于州县,早在明朝急有"京东第一镇"之称。史料中也可以找到很多有对河西务的记述。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有种说法,说西河大鼓就是起源于河西务的

  河西务位于北运河西岸,最初就是个停泊修船的地方,曾有过"河西坞"之名。之后这里成了非常著名钞关,坞也就变成务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油炸嘎吱盒又叫炸嘎吱,是河西务镇的一道传统家常菜

  城关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1939年武清县城地图(今城关镇)丨图源@侯福志

  90年代有个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其中有个故事大家肯定记得:刘罗锅用10箱假金条换了和珅10箱真金条,然后用这些金条修了河堤。

  据说这件事的原型,就是在武清区,人们都说,那10箱子金银财宝实际上被刘墉用来修了当时的武清县城,也就是现在的城关镇,提起刘罗锅重修武清城的事,城关镇的大人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城关豆腐丝

  不过据史料记载,如今的城关镇是明代修建的,但乾隆三十年(1766)重修武清县城的,确实是刘墉,重修后的武清县城设置三门,东曰溯涧,西曰景岗,南曰定澄,三门各建城楼,北侧无门,建镇雍楼。不过1958年,武清城墙被拆除,到1990年前后,城关西北还有一些痕迹。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衙门口大街,以前就是县衙所在地,今天称为北大街,依旧是城关镇政府的所在地。

  后来政府在以前城墙遗址地整修柏油马路,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城路”了。顺着崔廊路进入城关镇不到1公里,有一条横跨崔廊路的柏油路,这条路据说就是以前城墙的墙基。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东马圈镇

  东马圈是武清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镇域之一,但同时也是武清最发达、最富活力的镇域之一,全镇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商业兴旺,一片欣欣向荣。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宋辽时期,萧太后为应付战争需要,曾在武清一带设立骑兵部队,并设置马圈,后来因有移民定居此地,故此得名“马圈”,因村西同样也有个马圈(今西马圈村属廊坊落垡镇),所以被称作“东马圈”。

  东马圈镇有个西马房村,是著名的“打瓜”之乡。打瓜是西瓜的一个品种,果小但甜,过去人们习惯上用拳头捣开,故称打瓜。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黄花店镇

  黄花店镇位于武清区西南部,辽代曾建有省抑宫(皇帝惩罚嫔妃的冷宫),曾经住过好几位位皇后,所以最初叫原称皇后店,黄花店是由谐音演化而来,直到建国后,本地很多老人还会叫皇后店。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万事通

  在省抑宫南面,还有一座玉皇阁(因为通体没用木梁,所以也叫无梁阁),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毁,1993年政府在群众的呼吁下决定原样重修,虽然这座建筑修的有点不伦不类,但黄花店的玉皇阁,依然是天津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道教建筑。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石各庄镇

  石各庄地名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庄头姓石,而是明初大移民时,先后有10户迁到此处定居成村,所以最初叫十家庄,而在民间,有的地方“家”被读成了“ga”音,与“各”(ge)音相近,所以乾隆年之后逐渐演变为石家庄、石各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石各庄名胜不多,但出过不少名人,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表演艺术家郭振清,他祖籍是武清石各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新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春节联欢会是在1956年,然而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就是郭振清和郭兰英。

  王庆坨镇

  自汉代开始,王庆坨一带就有人居住,但那时这地方叫什么地名无据可查。王庆坨之名的形成,大致有三种说法。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王庆坨

  第一种就是宋辽时期,汉人从海河东岸、北岸南迁,其中以王姓居多,人们都集中居住在高坡土堆之上,故名王家坨,后演变为王庆坨;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第二种是燕王扫北从江南迁来众多大户、富户,百姓为效忠燕王朱棣,庆贺北迁,住户们自称王庆庄,而此地位于三角淀,人们都居住在土坨高地,渐渐演变成王庆坨;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第三种说法是以前这地方叫王清坨,谐音“亡清”,雍正年当地的百姓畏惧朝廷怕受株连,便将王清坨改为主庆坨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提王庆坨,不能不提自行车,近10多年,王庆坨全镇自行车年产量稳定在千万辆级,电动自行车年生产在百万辆级,一个镇的自行车年产销量,占全国产销量13%左右,所以王庆坨被业界冠以“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称呼,发展历程也一度成为中国自行车产业发展的缩影。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王庆坨自行车打破了市场上“飞鸽”等老品牌垄断的局面。

  汊沽港镇

  汊沽港这个地名,可能很多天津人都念不对,这里的“港”,应该读作“讲”。

  汊沽港于永乐元年立村,比天津卫大一岁,最开始村名叫“里二甲”,后来为了纪念孝女茶花,改叫茶姑村,之后因地处河汊,根据谐音改成为汊沽港。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汊沽港镇的六道口村,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大村,以前古文化街有个专卖空竹的修竹斋,这的掌柜的老艺人屈文台,就是六道口人,他用“刘海戏金蟾”图案作为商标,所以他制作的空竹被称为“刘海风葫芦”。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除此之外,六道口最出名的就是殡葬用品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河北屯镇

  河北屯镇一带的人类活动史比较久远,在河北屯村的西北,曾经发现过燕国刀币,证明至少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聚落,使用货币了。宋辽时期,运河流经这里,元代由军屯立村,因为位于运粮河北,所以叫河北屯。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直到今天,河北屯依然是武清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建有3000亩农业示范园区,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上马台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生活网

  金朝时期,金章宗完颜璟曾乘船沿河巡视,查看制盐和渔业,回京时在这地方登高台上马,所以得名上马台。天津宝坻还有个歇马台村,相传也是金章宗在那驻跸而得名歇马。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武清生活网

  上马台是武清最发达的镇之一,以汽车产业为龙头,据说,很多外商和台商企业非常喜欢“上马台”这个地名,认为在这个地方创业,一定会如骏马一样快马加鞭,所以上马台汽车产业园发展非常快,其投入产出规模和效益在全市排名中总是名列前茅。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著名的上马台汽车产业园丨图源@武清生活网

  上马台镇是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镇域内拥有占地近7000亩的金泉湖,这是武清最大的水库,原来叫上马台水库,总库容量达2730万立方米,从2016年开始,有关部门对上马台水库周边进行保护性开发,现在已经是以湖面、花草为主的金泉湖旅游观光区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2016年以前,廊坊、北京等地的钓友经常来上马台水库钓鱼丨图源@廊坊弹簧

  大王古庄镇

  大王古庄镇位于武清区西北部,西临廊坊开发区,北临通州永乐店镇,地处“通武廊”三地结合处、往大了说,这地方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武清金三角。

  大王古庄一带,汉代就已经出现聚落,隋末唐初由王姓立村,村民为了自保,把村防设施建的非常坚固,所以叫王固庄。明初部分居民迁出成立小王古庄(2014年拆迁),原村就叫大王古庄了。

  大王古庄镇的工业发展一直就位于全区前列,镇内的京滨工业园是天津市市级示范工业园区。蒙牛、阿里巴巴、当当网、京东、一汽大众等大批知名企业,及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大院大所项目都在这里落户。

  所以近些年,大王古庄镇重新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京滨智能制造小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京滨工业,大王古庄镇的重要支撑丨图源@北方网

  陈咀镇

  陈咀镇位于武清区西南部,历史上永定河决口,泥沙在这里淤积成沙丘高地,元末有陈姓在高地处落户建村,得名陈家嘴,民国之后称为陈咀。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陈咀的"鲜食玉米"是特色主导产业,一年复种面积3万亩,出口800万穗,常年销往东北、京津、华北及韩国、日本等地。

  不过陈咀最有名的,估计还是永安公墓,一到清明这绝对是天津市最热闹的地方,能跟它比热闹的,只有汊沽港六道口。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豆张庄镇

  豆张庄是由明初张姓成村,因为张家以种菜、种豆为生,所以初名为豆角张庄,清代简化成豆张庄。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提豆张庄,必提的就是1959年4月14日毛主席来此视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1968年豆张庄曾改称为“四一四人民公社”,豆张庄火车站更名为“四一四”火车站。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经历过那个火热年代的豆张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岁月。“四一四”这个特定的历史名词也成为豆张庄近代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缩影。

  曹子里镇

  曹子里大概在辽金时期就有人口活动,这里曾出土过金代陶器,到明永乐时,一曹姓移民落户于此,此人士儒出身,在当地设馆教书,村民都喊他曹老夫子,称村子为曹子村。到清代演化为曹子里,还分成了前曹子里、后曹子里。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曹子里镇有“绢花之乡”的美称,这项技艺在曹子里有300多年历史,在这个镇,很多人祖祖辈辈都以绢花为生。如今,全镇绢花生产以拾棉庄村为中心,覆盖6个专业村,500个专业户,开发出丝花、拉花、塑料花、绒花等1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产品,行销国内外。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时,天安门前高举的组字翻花就来自曹子里镇。

  大黄堡镇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黄堡镇位于武清区东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大黄堡湿地范围内。境内拥有2万亩芦苇荡,是古代著名的“燕王湖”故地,被誉为“北方小江南”。

  据《武清县地名志》载,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黄姓来此定居,初搭窝铺居住,得名黄家窝铺。明末村里部分居民迁往东南1公里处另立新村,起名为小黄铺。黄家窝铺遂对应改为大黄铺,民国年间改称大黄堡,现在大黄堡村早就已经拆迁完了。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黄堡旧址丨图源@侯福志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黄堡中学旧址丨图源@侯福志

  大黄堡古树不少,其中百年以上的有7棵,古槐6棵,古柳1棵。分别位于代庄子、东丝窝、武装户、张辛安庄、朱曹子、后蒲棒、曹家岗等。其中最奇特的当属曹子村200岁古槐,它的外表像头驴,据村民说,每逢阴雨天气,树下总能听到类似于驴咬牙的声音,之后必会下雨。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大黄堡是一个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为数不多、原始地貌保持较为完好的典型芦苇湿地。2005年7月,大黄堡湿地被批准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图源@侯福志

  高村镇

  高村镇东汉时期就已经形成过村落,原村东南头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之后海侵被淹,唐代之后再次成村,因为周围低洼,村字建在高处而得名高村。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高村镇的土质为中性沙壤土,地下水充足,非常适合种植瓜果蔬菜,是京津地区有名的西瓜之乡。

  白古屯镇

  白古屯汉代出现聚落,唐代屯田成村,开始称为田村,并建有田村塔。金代白姓潜入,改成白家屯,之后演化为白古屯。文革时候这地方曾一度改名为红古屯,1984年才恢复。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武清区白古屯镇东马房村占地面积22亩的巨幅稻田画丨图源@武清生活网

  天津人都知道,武清的豆腐丝最好吃,正宗的豆腐丝应该是城关豆腐丝。但据考证,城关豆腐丝是在白古屯镇东马房村生产的。只是因为光绪年间由东马房刘记豆腐丝房制作后,常年在城关大集销售,才被人们统称为“城关豆腐丝”。

详解武清区30个镇的历史,一个比一个厉害……

  武清历史记载为“京东大县”

  武清之大

  凸显的不仅仅是地域之大

  更是地理区位的重要

  经济社会的繁荣

  武清作为京都门户和漕运咽喉

  在天津城市历史上

  作出过无以取代的贡献

  而今天武清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相信在京津一体化的进程中

  武清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明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历史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