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读库丨最著名的兔子诞生记

读库丨最著名的兔子诞生记
2020年08月12日 22:43 新浪网 作者 深圳电台飞扬971

  比阿特丽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 1866–1943)

  1866年7月28日出生在伦敦一户富庶的中产家庭。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她养过众多宠物,甚至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辅助,观察它们并记录下来。她最大的乐趣是每年夏天随家人到苏格兰高地的别墅度假,在大自然中充分享受自由。

  她二十七岁时,为了给好朋友生病的儿子带去一些快乐,在信中写下了四只小兔子的故事并配图,也就是《比得兔的故事》初稿。如今,人们把这本书看作最早将图文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童书。

  现在,让我们重返绘本开始的地方,看看那时的世界和儿童的样子。

  主要作品:

  《比得兔的故事》《格洛斯特的裁缝》《两只坏老鼠的故事》

  把七年前写给人家的信要了回来

  首先要讲的是一只著名的兔子。它不是流氓兔,也不是住在月宫里的玉兔,而是来自英国的比得兔。

  这只兔子可是比流氓兔、玉兔大牌得多,英国小朋友从小就读关于它的故事,看它主演的电视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不是一集两集,而是一季两季,每一季都有几十集,关于它的故事怎么编都编不完。

  由它做主角的电影也是层出不穷,2018年上映的《比得兔》又出新花招,让电脑动画形象的比得兔和真人同框演出,想象一下,你床头的泰迪熊突然会说话,会奔跑……除此之外,这只爱穿蓝大褂、从来不穿裤子的胖兔子,还出现在了英国邮票和五十便士的纪念币上。

  比得兔不仅风靡英国,在其他国家也很有名。2016年底在俄罗斯旅行时,我看到很多俄罗斯套娃风格的比得兔;2017年初去日本旅行时,发现了比得兔系列的围裙、餐具、袜子和毛巾。好在比得兔是男宝宝,不然,粉嘟嘟的Hello Kitty 一定会火冒三丈。据说,飞过大半个地球去日本旅行的游客,会争先恐后地购买比得兔钥匙环,一买就是二十个。

  从1901年诞生至今,比得兔已是“世纪老人”,它比米老鼠大二十七岁,比唐老鸭大三十三岁。这位“老人”越来越吃香,2017年,《比得兔的故事》首印本的拍卖价高达四万英镑。

  比得兔的创造者,是一位名叫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英国小姐。

  波特小姐家境不错,多才多艺,除了比得兔,她还为小朋友画过几十本绘本,创造了小猫汤姆、鸭子杰米玛·帕德尔、用尾巴游泳的松鼠楞果子、会缝衣服的小老鼠等形象。

  波特喜欢小孩,却一辈子没要孩子,英国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位画了无数童书、也没有孩子的绘本大师凯特·格林纳威。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孩子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画不出孩子喜欢看的书,但波特和格林纳威的绘本就是强有力的反驳。

  画比得兔时,波特还是单身,只比她大三岁的家庭教师安妮却已经是六个娃的妈妈。除了师生关系,她俩也是闺蜜,波特经常装扮成少女,到安妮家做孩子王。安妮的六个孩子也喜欢波特到访,因为她一来,家里就会变成“动物园”。

  波特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不仅仅是小狗小猫,她还带来了兔子、一篮子小白鼠、一笼子蝙蝠。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大人孩子都在喊、都在跳。波特带去的是生机、是快乐。

  比得兔是在苏格兰诞生的。1893年,波特带着她的宠物兔,和家人一起在苏格兰度假。她听说安妮的儿子诺埃尔·摩尔生了病,非常担心。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网络,问候朋友的方式只有写信。

  波特左思右想,不知道写什么好,毕竟五岁的小朋友也认不了多少字。于是她决定编个故事讲给摩尔听,并且把故事画出来。1893年9月4日,一封画了五只兔子的信从苏格兰邓凯尔德的伊斯特伍德寄出,这封信后来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信之一。

  波特讲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淘气鬼兔子的冒险经历。故事的开头也比较常见:“这个故事是关于四只小兔子的,它们的名字是佛洛普西、莫普西、棉球尾巴和比得,它们和妈妈一起住在沙丘上一棵巨大的红杉树下。”

  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爱偷吃的比得兔闯进麦奎格先生的菜园,结果被麦奎格先生发现,比得兔赶紧逃跑才幸免于难。这大概是一个夸奖兔子跑得快的故事。

  为什么要讲兔子的故事?没错,波特最喜欢兔子。她到哪里都带着心爱的兔子,人家牵狗遛狗,她牵兔子散步。波特对兔子的性情也了如指掌,她发现,小兔子开心时会往地面上磨蹭下巴。

  整个假期,波特给摩尔写了好几封信,她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画到哪儿。这些信让摩尔很开心,他认真地保留好这些信件。还好他这样做了——因为七年后,波特会来讨要这些信件,要是找不到了,岂不是很尴尬?

  波特不是一个特别主动的人,实际上,她是在一位男粉丝的怂恿下,才找摩尔要信的。波特在湖区度假时认识了诗人、牧师德威克·拉恩斯雷。拉恩斯雷很欣赏波特的才华,建议她把画画写字当作事业,出版一些书籍。

  在此之前,波特的确靠画画挣了一笔小钱——她画的小兔子被出版公司采纳,印制成了贺年卡,她因此获得六英镑酬金。尽管家里不缺钱,但靠自己的能力赚外快,波特还是很有成就感。

  出书?出什么书好呢?波特想起她写给摩尔的那些信,那已经是一个图文并茂的完整故事了。但信是七年前写的啊……

  最终,波特鼓起勇气,很不好意思地把寄给摩尔的信件又全部要了回来,根据信里的内容,她创作了童书《比得兔的故事》。

  当时的英国出版商最看重的是图书能否赚钱。波特的这些“书稿”配图小,也不是彩色的,故事一般,看上去并不吸引人。她没出过书,不过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爱画画的文艺女青年。

  波特接连谈了六家出版社,都以失败告终。这些挫折让当惯了“大小姐”的波特很不舒服,何况她认定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一本能够让小朋友们喜欢的书。求人不如求己,波特决定自己掏钱出书。

  直到今天,在英国,自费出书都是实现“作家梦”的一条正大光明的路。

  猜猜英国最著名的自费出书的作家是谁?狄更斯。1843年的《圣诞颂歌》是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作者自费出版物。

  1901年,二百五十册印有黑白插画的《比得兔的故事》上市。波特解释为什么这样处理:“我不给这些插图涂色有两个原因,一是彩色印刷成本太高,二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色彩并不重要。”

  波特的坚持,打动了曾经鼓励她出书的拉恩斯雷牧师。拉恩斯雷好人做到底,帮波特联系上当时英国出版界最牛的费德里克·沃恩公司。公司竟要求波特重画!

  他们要的是大图、彩色的比得兔,并且要波特画一个不那么面目狰狞的麦奎格太太,以免吓坏小朋友。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读到比得兔的故事,波特答应了出版公司所有的条件,但她只有一个要求:书不要太贵!

  1902年,费德里克·沃恩公司出版《比得兔的故事》,比得兔有了颜色。

  呆萌可爱的兔子,加上便宜的定价,《比得兔的故事》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出版社马上加印,比得兔迅速走红。之后,出版公司陆续推出比得兔绘画书和比得兔年历。看,一百多年前,出版公司就很有眼光,懂得开发周边产品。

  为什么比得兔那么讨人喜欢?有心理学家分析,因为比得兔穿着人的衣服,有人的性格,但它还是兔子的模样。它不是波特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活生生存在着的生命,是人们早已熟悉的兔子。很多人都有跟小动物说话的经历,可惜它们从来不搭理人,而在波特的故事里,它们活了。

  在插画史上,比得兔的诞生是划时代的。从比得兔开始,插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插图本身也有了信息量,同样在讲故事。比如,比得兔背过身去站在一旁,表示它不开心;比得兔仰起头,眯眯笑,表示它很满足。

  和蝙蝠、甲壳虫一起长大的富家少女

  波特能够成为绘本大师,和她的原生家庭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童年经历影响了她的人生选择。

  通常在影视剧里,洋娃娃一般的英国女孩会穿着泡泡袖公主裙,抱着玩具小兔,温柔地向家人道“晚安”,或躺在粉色调的房间里,听父母念上一段公主与王子的故事,然后乖乖入眠……

  到了波特小姐这里,剧情大反转。

  波特回到房间,会摆弄一下她的绿色青蛙,问候有点古怪的蜥蜴,轻抚她的蝙蝠大侠,亲吻一下她的乌龟。除了心爱的兔子,波特还养着很多五花八门的宠物:一只青蛙、两只蜥蜴、四只蝾螈、一条蛇、两只火蜥蜴、一只蝙蝠、一只睡鼠和一只乌龟。这些是她家里的常住居民,有时,波特家的客人还包括蜘蛛、蟑螂、蜻蜓和刺猬等。

  曾有一篇报道,称一位英国绅士养过一条从坚果里爬出来的蛆,把它喂到不可思议的肥大。还有一部关于猪的纪录片,一对英国夫妇视猪为宠物,清晨,猪从他们的被窝里钻出来。了解过这些趣事,再看波特养的宠物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能有这样自由自在、和很多动物亲密接触的童年,多亏了波特的父母,特别是她的爸爸。他十分宠爱女儿,虽然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她,但几乎会满足波特所有的愿望。

  如今中国的父母会担心蝙蝠会不会传染狂犬病,蟑螂带不带细菌,而当年的波特却和她一屋子的小动物说着亲密的悄悄话。

  波特的爸爸是位律师,很喜欢画画,并热衷摄影,是伦敦摄影协会会员,波特的妈妈是位热爱跳舞的party lady。波特的父母很喜欢社交,他们经常身着正装,去参加各类晚宴和舞会。大多数时间,波特由保姆照顾。

  有其父必有其女,爸爸爱画画,女儿也爱上了画画。一有时间,波特就跟爸爸去写生,爸爸也带她去博物馆看画展。波特的爸爸跟当时英国最有名的画家约翰·米莱斯是好朋友,两家人经常聚会,还一起去度假。

  波特十来岁时,米莱斯就很赞赏她,认为只有波特和他的儿子最会观察,最会画画。波特对米莱斯充满感激,她写道:“我会永远记得米莱斯对我的关心,虽然我从小就很怕他;他鼓励我画画,他的称赞让我很受用。”

  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现代美术馆里有米莱斯的油画,他画的《奥菲丽娅》,米莱斯的原作,波特对他的评价是——对孩子来说,认可和鼓励尤其重要,更何况是来自心中偶像的鼓励。

  波特的内心一定住着一个小男孩。她童年里喜欢画的不是花,不是公主,也不是美人鱼,而是甲壳虫、蜘蛛、蜻蜓和蝙蝠。一想到这些昆虫和小动物,大多数人会毛骨悚然,而波特却能花大量时间认真观察它们,仔细地画。

  她画得那么细致,几乎画清了每根触角和每根绒毛。为了画得准确,波特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辅助观察,再照着画下来。

  在画小动物的过程中,波特逐渐摸清了它们的脾气。比如,蝙蝠很乖,它有着小黑珠般的眼睛,时而眨眼,最喜欢黄昏的光;而小刺猬就不太老实,让它一个姿势待久了,就会乱动乱咬表示抗议。

  波特像是对待小伙伴一样,和它们讲话,还给它们起了名字:小刺猬叫温迪琪,小老鼠叫Xarifa。

  为什么给小老鼠起这个名字?因为波特的小老鼠特别喜欢睡觉,即便醒来也眯缝着眼,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这让波特想起那首名为《起来,起来,Xarifa !》的童谣。

  这首歌仿佛就是为小老鼠写的,所以她称呼小老鼠为Xarifa。但是在波特后来创作的童书里,她并没有把小老鼠塑造成好吃懒做的样子,而是勤奋善良的楷模,它们会读报纸,会下棋,也会跳舞。

  波特有一个比她小六岁的弟弟伯特仑,他沿袭了姐姐的喜好,也喜欢小动物、喜欢画画。但是弟弟比姐姐能“作”,经常把姐姐的爱宠捣鼓死,做成标本。姐姐伤心欲绝时,弟弟总是劝慰:这样小动物就没有痛苦,得到永生了。

  有一次,伯特仑写信给姐姐:“从你描述的状况看,我猜那只长耳朵蝙蝠快不行了,如果它半死不活,你最好把它弄死,做成标本。”弟弟还手把手教姐姐如何制作标本,但是波特并不喜欢死去的小动物,她觉得很可怕。

  波特很少画羊和马,她解释说这些动物很难画,她最喜欢画的是兔子和老鼠。而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兔子、老鼠陪伴着波特长大,而羊和马多是英国乡下才有的动物,波特很少接触到它们。

  姐弟俩不常出门,整天待在伦敦的家里,父母也不让他们认识其他小朋友。幸好有小动物做伴,不然,波特会觉得这个家像是监狱。

  波特是个很敏感的孩子,没有知心朋友,她就把想说的话告诉小动物,或写在日记里。为防止妈妈看懂,她用自创的符号语言写日记,一写就是十五年,最后,连波特自己也看不懂当时都写了些什么。

  比得兔带来的爱情,突然没了

  长期的沟通和交往,也很容易令双方产生友情和爱情。

  波特就是一个例子:比得兔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份爱情。

  波特和费德里克·沃恩公司的所有沟通都是通过诺曼·沃恩进行的。沃恩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当时他和两个哥哥共同经营这家公司。沃恩温和帅气,波特机灵可爱,两人一见钟情。当然,主要也是为了讨论书稿,两人几乎天天写信。

  波特和沃恩约定,他们每年合作出版两本童书。有时,沃恩会给波特一些建议,启发她构思故事。比如,沃恩和波特共同创作了《两只坏老鼠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娃娃的家”,沃恩按照波特画出来的样子,手工打造了这样一个“家”,还欣喜地让波特去他家看。

  波特和沃恩珠联璧合。波特的绘本《松鼠楞果子的故事》《格洛斯特的裁缝》和《杰里米·渔夫的故事》等,都是在沃恩的启发下创作的。

  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1905年,两人相识三年后,波特收到来自沃恩的一封甜腻腻的信——他向她求婚了。

  那时候,波特已经是三十九岁的“剩女”,她甚至做好了一辈子单身的打算。这份迟到的幸福,简直太不可思议。

  想象一下,波特的父母该有多高兴啊,然而,他们却极力反对这桩婚事。

  为什么?因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婚姻制度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波特出身中产,拥有名望和地位,而沃恩家境一般,出版商在当时也是不受尊敬的职业。波特与父母一遍遍争执,父母最终妥协,但有一个条件:隐婚——不能让亲戚朋友知道这个消息。

  隐就隐吧,波特的朋友原本就很少,她才不在乎。她开始畅想和沃恩的美好生活:他们要养更多的兔子、狗,共同合作写更多的书……她还给沃恩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调侃两人的将来。

  然而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幸福只是和他们擦身而过。两人订婚后的第三天,沃恩突然病倒,而此时波特正在威尔士随父母远行。波特没来得及见沃恩最后一面,他便永远地离开了,而沃恩也没来得及打开波特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

  波特伤心欲绝,除了继续向自己的宠物倾诉,她还用画画寄托哀思:画中是一片光秃秃的田野。她把这幅画送给沃恩的妹妹,并告诉她:“我努力去想金黄色的稻田和丰收;沃恩的生命短暂,但他过了很有价值、很幸福的一生。”

  此后,波特一直戴着沃恩送给她的订婚戒指,哪怕是多年后她嫁给了别人。

  有一次干农活时,她不小心把戒指弄丢了,幸运的是戒指又找了回来,她写信告诉朋友:“没有它,我的手感到非常不舒服。”

  到湖区疗伤,边出书边养羊

  为缓解伤悲,波特决定离开伦敦,换一个环境生活。

  去哪儿呢?喜欢大自然、喜欢动物的波特想起小时候父母经常带她去湖区度假,她曾在那里采野花,画各种蘑菇,听猫头鹰和夜莺的叫声,抓毛毛虫。湖区带给她无限快乐,还启发她成为“生物学家”。

  那是1882年,波特第一次来到湖区,便对那里的蘑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腐树枝干上的、潮湿树荫下的、茂盛草丛里的蘑菇,都成为她的绘画对象。

  波特还用显微镜观察蘑菇孢子的形状,后来她研究蘑菇成瘾,发现了孢子繁殖的方式,并撰写了论文《关于菌类植物孢子发芽的研究》。

  因为当时女子受到歧视,被禁止参加学术会议,波特便委托男同事代表她在伦敦林奈学会陈述了这项发现。从那时起,波特便深深爱上了湖区,她毅然决定摆脱城市的喧嚣,到湖区乡下做农民、干农活。

  波特能够自主决定未来,重要原因是经济上的独立。她出版绘本的收入,足以买下湖区的一座大农场。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一下子变成身穿粗布衣干农活、照顾农场动物的女汉子,波特没有一点不适应。

  在湖区安静又与世无争的环境里,波特有了更多的灵感,她以湖区农场为背景,完成了《汤姆·猫咪的故事》、《络腮胡塞缪尔的故事》(The Tale of Samuel Whiskers)、《杰米玛·帕德尔鸭的故事》和《金杰和皮克的故事》(The Tale of Ginger and Pickles)等绘本。

  只是此时,她把写书画画当成了副业。

  波特在湖区,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爱人,对方是帮她出主意、买农场的当地律师威廉·希利斯(William Heelis)。两人从工作伙伴发展成好朋友,然后是爱人。

  希利斯喜欢上了这位来自大城市,却不娇不嗔、不怕脏累,能把动物画得细腻美妙的女子,波特也无比信任忠厚聪明的希利斯,认为他会是自己的依靠。

  1912 年夏天,波特的新绘本《托德先生的故事》(The Tale of Mr.Tod)出版,希利斯向四十六岁的波特求婚,两人在第二年秋天结婚。

  大概因为愈发沉迷于乡村日常,波特的新作越来越少。波粉们陆续长大,她的绘本即将成为这些人的童年记忆了。结果,有一位美国女士成功说服波特复出。她叫安妮·卡罗尔·穆尔,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也是纽约公共图书馆儿童馆的第一任馆长,热衷于为少年儿童提供好书。

  她来英国的目的,是推进战后的儿童图书馆重建。1921年,穆尔来到湖区拜访波特,她的游说打动了波特波特——第二年圣诞节前夕,波特的新作《赛西莉·帕斯莉的童谣》(Cecily Parsley's NurseryRhymes)出版。

  波特小姐创造的丰富的动物世界。

  谁也没想到,这位绘本大师竟然成了养羊专家!她最擅长养的是湖区本地产的贺德威克绵羊。因为羊养得好,波特还被选举为全英贺德威克羊饲养协会的首位女会长。

  同时,波特也没忘记绘本创作,出版了童书《小猪鲁滨逊的故事》(The Tale of Little Pig Robinson)。

  因为深爱大自然,以及大自然中的生物,波特也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当时,英国工业化持续向乡间蔓延,不少开发商到农村囤地盖楼开厂。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的乡野被吞噬,波特爱莫能助,她能做的只有尽量保护湖区的土地。

  好在她靠写作和养羊攒了一笔钱,她用这笔钱买下湖区四千英亩(约十六平方公里)濒临分割的土地,将其中一半低价转让给英国国民信托组织,并许诺在她去世后将另外一半无偿捐赠给对方。

  1943年12月22日,七十七岁的波特与世长辞。她委托牧羊人汤姆·斯托雷(Tom Storey)继续帮她经营农场,并嘱咐对方将她的骨灰撒到湖区的田野里。

  1986年,斯托雷去世后,再也没人知道波特的骨灰撒在哪里,但毫无疑问,她永远沉眠于湖区的土地上。

  波特一辈子没有子女,却为孩子们画了三十多部绘本;她原本是伦敦富庶人家的大小姐,却在乡下干体力活,为世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她的收入,大都用于保护湖区四千英亩的田园。

  位于湖区的波特故居和“波特与比得兔的童话世界”里,蜂拥前往的不仅有小朋友,还有更多年轻人和老年人。人们如此迷恋童话,追逐童话,喜欢那些美好的事物,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1893年9月4日,波特小姐给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写信,里面是一个共计八页、图文并茂的故事。八年后,这些信得以出版,比得兔由此诞生。

  · e · n · d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