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Sora会对艺术造成致命一击吗?

Sora会对艺术造成致命一击吗?
2024年02月26日 17:44 新浪网 作者 Hi艺术

  它在以极高的成长速度不断进化

  带来的不只是“输出”这么简单

  目前已有依赖AI的习惯,面对《Hi艺术》发来的问题时,首先问了一下自己的个性化GhatGPT4。对于这些问题,它会结合自己的知识库数据以及它了解到的我的背景,从而做出回答。

ChatGPT4问题页面截图

  在Sora出现之前,我已经在使用其他两个文生视频的AI模型做作品上的尝试了。分别是Gen-2和Pika。我在7月份的新个展中,将会展示这件互动视频装置作品,作品的视频主体部分使用了Pika中的图生视频功能,而图片的生成使用的是GPT4。

  Pika已经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领域中有比较好的表现,但它的缺点是只能生成连续4-7秒的视频,而Sora可以生成1分钟不间断的视频。甚至可以理解文字的含义,从而生成围绕同一主题及角色上的不同镜头的长视频。

  我看完介绍后,一是觉得以后的视频创意、广告业、短视频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随着AI每年飞速的发展,电影业也会受到影响。

视频生成式AI——PIKA使用界面截图

  Sora的出现也必定会影响当代艺术的发展,因为这属于这个时代中最具当代性和变革性的新媒介、新物种,它既会出现在很多艺术家的工作路径中,同时会规训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正如我今天对于GhatGPT的使用和依赖。

  如今AIGC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很多生活层面了,比如在近几个月各大短视频号中,出现了很多以数字人AI生成网站Heygen生成的“俄罗斯美女”或“乌克兰美女”,塑造着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异域留学生,操着略带口音的中国话,讨论着诸如交友与婚嫁(如嫁到中国)、地缘和战争(如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讨论)等话题,最终导向它想要的结果——俄罗斯特产带货。

  评论区清一色点赞、支持(来做中国人的儿媳妇等等)消费,只有零星用户能分辨出此账号为AI生成。Heygen可以支持真人上传视频制作数字人,这个数字人可以用逼真的口型来复述用户输入的任何语言语种、任何文字的内容。所以上述案例也是我认为的很具代表性的、生成式AI会影响我们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案例。

  由Heygen生成的俄罗斯美女视频号截图

  关于“审美的暴政”,我倒觉得这些生成式AI,并不只是一种工具,它可能更是一种生物,它在以高速的成长速度不断进化,就像它谈及的最终目标——物理世界模拟器。

  所以,作为以后会存留在这个世界的高速成长的新物种,我们需要给它些成长的时间,也需要给自己些观察的时间。也许它可以带来的不只是“输出”这么简单。

  新的技术出现才“逼迫”艺术家

  不断“进化”自身逻辑

  看到Sora的发布后,我的第一想法是“之前没时间嫌麻烦的影像作品,终于能省事儿地做起来了”。

  Sora和chatgpt出来的时候很像,刚一上来梆梆两拳很唬人,但是仔细想想会反应过来,就是这些新的技术出现才“逼迫”艺术家不断“进化”自身逻辑

  非常享受工具带来新的视角转变,现在我们很多物理经验往往来自线上的那个虚拟空间,所以我不认为只是模拟经验或者做的跟人一样,就能够改变自身与现实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早就不是以物理世界的准则为驱动的了,为真实世界建模这个层面看OpenAI还是保守了。

  李汉威《宇宙图像总复习圣地在亚投⾏》影像静帧

  5’30’’  HD CG动画视频 2021

  Sora会对艺术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我不能确定,但肯定会出现一大批使用这个工具创作的艺术家(也包括我),艺术家要做的是刷新出新的“网页”。

  有人担心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发展会引导人类无意识地接受其输出,甚至形成一种“审美的暴政”,对此我并不担心,艺术家估计是最希望自己的创作能暴政的。

  李汉威《亚洲蹲(灰色腔调)》 90×163×225cm

  树脂、钢、现成品底座 2023

  Sora对艺术家而言

  机遇比挑战更大

  Sora的发布使AI生成视频的保真度第一次可以比肩商业级制作:帧间基本无闪烁,同内容相机多角度,甚至能遵循基本的物理规律。

  与今天大多数传统电影CG工业的生产手段不同,Sora的训练与生成过程并不依赖3D模型渲染,而是像人一样,依靠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绘制,正如人类在绘画时并不会在脑中三维建模一样。

  未来,我认为AI生成视频不会对学术意义的当代艺术作品形成致命冲击,但是对商业世界中的设计、艺术作品将形成极大冲击。

  未来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因为创作艺术的门槛被AI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而产业中的艺术设计单价也会愈低,竞争更激烈,这源于行业的人才需求被AI显著降低。Sora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次机遇,但是对于艺术家们,我认为挑战的比重更大。

  何诚昊、麻淞滔、詹硕宇《图灵基》

  何诚昊、麻淞滔、詹硕宇《图灵基》

  “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展览现场

  798CUBE,2024

  Sora可能会让很多艺术助理失业

  我不清楚Sora的工作逻辑,可能是基于海量数据学习生成视频,如果是这样,我不清楚能否叫做创作,但也和很多僵尸艺术的逻辑相同。我也不觉得Sora的发展会改变什么,但是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

  Sora的出现会对艺术家创作产生影响。比如我几年前也用建模软件渲染过影像作品,但是繁琐且循规蹈矩的创作过程,还有漫长的等待让我很快放弃了这种工作方式,Sora的出现应该能让我重新尝试移动影像作品,它扮演一个视频制作团队的工作,省得招助理了。但目前位置Sora还没有开放使用,不知道Sora能否生产出数据素材之外的视觉体验。

  冯⾄炫《海王遗响-双生纪元》

  200×200×350cm 铝、钢制绞盘、玻璃纤维、996船舶树脂、环氧树脂、玻璃纤维、不锈钢鱼叉 2023

  周大为收藏展“摸着收藏家过河” 展览现场,C·PARK D栋iag艺术院线,上海,2023

  因此Sora可能会让很多在艺术行业中从事助理工作的人失业吧。让部分艺术创作形式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同时也让艺术家的定义更加狭窄。商业品牌为了寻找廉价内容而产生的艺术家合作项目应该会消失。

  AI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否能生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审美我不清楚,我觉得之前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有一种油腻感,只能说是一种有趣的审美。我觉得讨论AIGC的审查边界更有意思,当Sora开放使用的时候,或许最常被生成的内容和人们使用VPN学习的视频内容一样吧。往往任何新技术出现,只是把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再讨论一遍吧。

  冯至炫《星辰许愿阵》尺寸可变

  铝、钢、不锈钢、树脂、玻璃纤维、铜币、游戏代币、中药材、海藻、贝壳、水晶 2023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梦想时间”展览现场 2024

  对我的创作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不过也要等玩玩看

  Sora发布后,又有新玩具了。如果说「Sora的创作逻辑」指的是图像模型的算法逻辑,那可以说和艺术的创作动机毫无可比性。

  目前来看,Sora的出现会对我的创作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不过也要等玩玩看。Sora让制作一动画/视频变得简单,同时也使其变得更廉价。流媒体中会开始充斥大量呕吐物般的AIGC(已经了)你需要想出更好的主意,脑力竞赛再次加速。

  在作品中,我更感兴趣的是通用数字技术与普通用户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可能影响。这种关系在更早些的图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Mj等)出现后已经开始改变了。

  图像模型依赖于训练集的图像采样,比起“审美的暴政”,人们更应该警惕的是其中的技术伦理与随之而来的图像意识形态。这恰恰应该是艺术家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担心,这会是很棒的灵感来源。

  赵邦《卡通创可贴》02'04" 数字视频 2023

  不要因为太“智能”就唱衰“人工”

  只有借助“人工”才能补全“智能”

  去年Midjourney出来后,有人惊呼摄影完蛋了,也有人目不斜视。我觉得两种反应都显得极端。

  通过我去年的实践发现,AI生成器还是应该理解为媒介,它只有借助于“人工”才能补全“智能”,不能因为太“智能”就觉得“人工”不行了。

  首先得承认它是以往我们没有遇到的媒介,其次,我们利用它可以尽可能开发我们的想象力。

  海杰用AI绘图软件生成的图片作品

  坐在山上眺望远处的男子

  2023

  躺在干草堆里的女子 

  AI生成:海杰  2023

  傍晚纵火的少年 

   AI生成:海杰  2023

  现在用文字可以生成60秒视频,未来生成视频的时间也不会成为问题。60秒其实已经足够,但这60秒目前只能做到长镜头,能让它顺利讲完一个事的起承转合,这里面的迭代还有很大压力,比如人物识别与场景转换,比如前后镜头的视角切换等等,即便是通过几段60秒的视频进行剪辑,也会面临我说的两个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Sora已经展示出令我们惊讶的视频生成能力。对于AI,我觉得我们尽可能地去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在线逃逸”。这个“逃逸”不是“逃避”,不是躲开它,而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校正审美偏差,使其尽可能地接近我们的想法,而不是被它展示的结果驯养,那样我们就只能跟着它走了。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里面还涉及到材料和逻辑转化的问题。所以,最后拼的还是想象力和认知及观念,我们遇到了那么多媒介,最后不都拼的是这个吗?

  没必要把能输出视觉结果的AI

  和艺术放在一起比较

  虽然Sora比同赛道的Pika,Runway,有明显输出结果上的差异,但我一直觉得没有必要非得把一个能输出视觉结果的AI大模型和艺术放在一起比较。

  拟人化地看待AI ,会给理解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输入相同的“一窝金毛幼犬在雪地里玩耍,

  它们的头从雪中探出来,被雪覆盖”,

  Sora与同类竞品模型Pika和Runway生成视频的区别

  不难看出Sora在视频流畅度方面优势明显

  图片来源:X账户Daily News

  World Model(世界模型) 和 World simulators (世界模拟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不认为现在的Sora是其中任何一种。

  我2019年开始筹备个展Cave Simulator(洞穴模拟器),关注点开始放在如何使用算力理解我们生存的周围,到2020年的个展 Deep Simulator(深渊模拟器), 我尝试制作文字冒险的3D单机游戏,请玩家以算力的世界观去理解时间和自身的处境。

  aaajiao个展“洞穴模拟器”现场,AIKE,2020

  aaajiao 《深渊模拟器》 游戏

  2020 截屏

  当时对算力的讨论有很多阻碍,并不是一个公众容易理解的议题,直到2022年底chatgpt出现,算力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公众话题。

  对于我,从概念上或者从理解世界存在的方法上,Sora也好,chatgpt4也好,让我感兴趣的是作为一种AIgc的用户产品,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而不是他们给我的创作带来的启发。我想不少关注互联网的艺术家和学者们早已推演过,或者通过作品预言过当下被实现的很多想法。

  

  AI生成的图像世界不具有反思能力

  而这恰是艺术生成图像的任务之一

  现实

  AI图像当然是不现实的,它不来源于某时某刻,某地某人。

  事实

  AI图像来自于历史——人类完成的图像,来自于既成事实。生成图像的一刻如同相机定格影像的一刻,不容篡改。

  董大为 AI生成耶稣像 2023.7

  真实

  AI图像和真实的关系是辩证的。AI生成的脸当然是不真实的,它不来源于具体的一张脸。但它来自亿万张脸,撷取亿万张脸的共性,普遍性。对于外星人来说,它比人类任何一张具体的脸都真实。

  艺术

  AI图像具有物理一致性,艺术就再没有理由去生成似真图像。

  AI生成的图像世界不具有反思能力,艺术生成图像的任务在于反思图像和真实世界的关系。

  李明 美术馆里的猴子 AI生成 2023

  AI无法完全取代艺术

  对于Al模型Sora和AIGC,我感到十分兴奋和好奇。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灵感来源,同时也挑战了艺术创作的边界。

  虽然Al技术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艺术仍然具有人类独特的情感和创造力,这是Al无法完全取代的。

  王刘唯《黑无空白》展览现场

  798CUBE,2024

  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我更倾向于“感受”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去创作。我觉得这是我与Al最大的区别。因此,人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具有温度和情感。

  在现阶段,人类艺术家可以利用Al技术作为创作工具,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被Al所取代。

  艺术的核心不只是生产图像

  像Sora等AI模型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图像生产技术和美术设计等工业流程。但是作为艺术的创作动机来讲,它只是呈现了人们创造图像所需要的某些能力和工作环节。

  艺术创作的核心不只是生产看似是某种艺术形式的图像,而是在新的技术和媒介环境中找到更多的可能,这个显然不是AI模型和工具本身所能提供的。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媒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寻找新的视角去反思和面对今天的新的问题?在这样新环境下我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创造力?应该是艺术创作者关心的问题。

  人或机器,本质上是一个东西

  我们曾经认为艺术最美好的部分是艺术家作为人自然而然带来的偶然性,而现在似乎这种偶然性也同样可以被编程。

  在一个作为图像的世界当中,原创性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每一个图像都是原件,也是复制品。在这样的新地基上,创作者说到底都只是一些排列组合的出口或者是通道,在艺术生产的维度并不具备强调自身的主体性的资质。

  所以以Sora为代表的一些AI艺术/图像生产工具都可以被理解为这些支流的汇流,在大的根茎状网络上建立了一个制作枢纽。人或机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东西。除非有些艺术家能实现无我的境界,直接通过更玄妙的方法纵向超越。

  Matt Hope个展“AUDIO CURIOSITY”展览现场

  SIMULACRA,2023

  从去年起,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第三阶段的拟像,也就是超真实。人们开始无条件地信任信息的流动是合理的并且自成目的。在现阶段,可能还是会有所谓利用AI辅助自身创作这样的概念,但是这样的想法也会逐渐显得陈旧。

  这世界终将成为一个巨大且有温度的戏仿,皮诺曹终将会自己起舞。历史上每当高质量的科技范式转移出现,艺术家的工作逻辑必定要发生重大转变。但理解变化的关键抓手仍未变化,即是“Representation”。

  就像摄影术在19世纪逐渐取代绘画作为再现的核心工具,AI的动静态图像生成技术也会在当代逐步取代摄影术作为再现世界的平台,捏造新的“真实”。

  甚至可以说这些技术把representation本身甚至都再现了,所以对艺术的普遍定义恐怕也会迎来另一个转型。在我看来,大概率是进一步的个人化/小圈子化/细分标签化,所以对于艺术的付费逻辑可能会变得进一步定制化。

  审美和心智将被重新界定

  面对AI模型Sora的发布有点慌!似乎真实世界会像一个气球将被戳破,却在另一个更大气球肚子里。

  Sora的逻辑算力是革命性的,而且只是刚刚开始,什么比真实更加真实值得思考。

  “童昆鸟:蔫花坏鸟画中姬” 展览现场

  偏锋画廊 2023

  未来Sora、AIGC的创作逻辑模拟可能会是艺术创作动机背后的旁观者,当局者迷。我觉得个体面对现实世界在将来不得不接受多重现实的判断自觉性,我接受自己能作为未来世界的临时实验品就不错了。可见作为艺术家发挥有温度灵魂的重量不能停留在21克,至少奔着半斤八两去。

  艺术某种程度也是模拟和异化现实世界的一种形式和状态,当AIGC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审美和心智都将重新来界定。

  童昆鸟《第二自然人-红嘴守护者图》60×50cm

  绢面、矿物颜料等 2022-2023

  童昆鸟《恐龙物郎图》60×50×5cm

  木板丙烯,火漆蜡 2021

  AI模型非常适合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

  看到Sora发布时觉得很兴奋,有点像神笔马良。

  我觉得AI模型非常适合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因为它常常会出现逻辑错误,导致意外的结果。我个人艺术创作的动机常常是去触发不确定性,不可定义性和不可见性。然而在创作中遇见的障碍往往是个人的偏狭理性思维,即太合理,体现为说教和僵死的性质。意外、失误、没逻辑等过程是某种探险,我个人觉得艺术创作和探险是很相似的,它在拓宽未知领域,或者表达不可被理性逻辑表达之情境。

  陈轴《形同虚设III》表演现场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2023

  ©陈轴

  我觉得可以这么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鱼类获得了可以和人类沟通的语言,它们会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对水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人类的维度无法触及的。对我们而言水是透明,流动,会蒸发,结冰等属性,但对鱼而言,可能水更接近风?我这种假想也是非常局限的,因为鱼会告诉我们一个人类完全没体验过的世界模型。

  那比如对蚂蚁而言方向意味着什么?对蜜蜂而言视觉是什么?我们所谓的这个物理世界在其他物种的维度里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这样扩展的看,大多数人类定义的现实世界,或者物理世界还是很狭隘的。我觉得如果有一天AI可以读取其他物种的经验,并想办法转移给人类,那可能现有的真实会被更快地扩展。我自己的创作也跟体验存在有关,现实是松动的,一切固化之物被松动都是令人兴奋的。

  陈轴《山神训鹰记》短片 高清2080P 14分钟 2021

  陈轴《我非非非陈轴》

  单频道录像 2013

  我会率先投入对Sora的使用吧,很期待。对我而言创作理念不太会变,人的感觉和直觉系统对无言之境的捕捉和表达是AI工具所没有的功能。创作媒介的话也没变,本质上还是影像。

  我觉得工具的更新会直接影响效率,成本还有门槛。之后天马行空的造梦不再有技术难度了,那剩下就更考验一个创作者的素质了:他如何在海量的创作中生产独特的表达?这要求创作者有更精微的感觉触角,捕捉难以描述的精妙体验能力,对细微差别的判断力,基本都是人类更深层的感觉能力,因为这个功能是AI目前所不具有的。

  这个世界一直在创造你说的“审美的暴政”,这不是AIGC带来的新问题,这个是人类自身的问题。自古以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意识的接受外部世界。

  我挤压多年的一些剧本似乎可以开始生产了,令人振奋。

  使用AI的人与将拥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我觉得不久就能一键生成娱乐产品(电影,电视剧,游戏等等),而且这件娱乐产品是根据你今天的情绪定制的。但这项服务不是每个人能体验的。

  至于Sora的创作逻辑与艺术的创作动机相比,AI模型吸收很多很多信息,被命令吐出一个东西。艺术家吸收(远)没AI那么多的信息,自愿吐出一个东西。

  陈熹

  《组成我那些由机器构成的平行世界里的抽象画细节-16号》

  150×100cm 水彩、墨、岩彩、丙烯、纸 2014

  OpenAI 直接在官网上写了如下的惊人话语:“Sora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models that can understand and simulate the real world, a capability we believe will be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achieving AGI.”

  在我看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实现AGI。

  蒸汽机投入到纺织厂后,使用了蒸汽机的厂淘汰了没用蒸汽机的厂。

  200年后,电动汽车正在淘汰掉燃油车。

  不久后,使用AI的人与不使用AI的人相比,将拥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这些看起来都是物竞天择,其实是(能买单的,能开发维护的,能使用的)人的选择。

  陈熹《步行指南 》

  77分钟 单频道高清有声视频 2018

  

  会形成一种新的

  人工智能艺术美学

  最近爆热的Sora作为一个AI大模型,把人类的文本转化为视觉影像,对人类的创造力而言是一种逆向工程。

  它相当于把想象力通过标准化的咒语进行固化,然后生成不可控的视觉内容。这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想象力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固化,人机协作下的作品似乎更趋向于产品化,更加具象化与商业化。

  然后, Sora技术上突破了机器对于 “世界模型“的精准模拟,它会基于真实世界进行再编辑,从而生成出一个人类容易理解的真实物理世界,我觉得是巨大的进步。

  机器系统对我们人类世界如此了解,然后自主性的生成时间媒体,并且看得如此清晰,这个是很难得的。

  大部分人都会提到的人工智能数据的偏见,那除了偏见之外,我认为它会形成一种新的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更想探讨的是人类的创造力能否会被机器吞噬,让机器理解,从而激发机器的创造力。

  郑达《机器的皮肤》95×80×17cm 

  机械装置、数据控制系统、亚克力、可拉伸织物

  2019-2022年

  人类艺术家可以给到AI什么“回报”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以上问题的语境中,我们对AI的想象是停留在TA仍是某种工具?只是变得更好能有能力?还是TA已经可以被视作某种不是演化而来的“另类智能”或“生命形式”呢?如果TA们是另外的生命形式,在其文明中或许未必有“艺术”这件事吧。

  那如果继续在人类艺术的范畴内讨论,当TA成为了另类生命形式,作为艺术家与另一个生命合作时,身为合作者,我反而好奇的是人类艺术家可以给到TA什么“回报”呢?

  “费亦宁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费亦宁《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2022)影像静帧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AIHi艺术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