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泰国双年展:一种未被主流规训、未被资本收编的生命力

泰国双年展:一种未被主流规训、未被资本收编的生命力
2024年03月12日 17:03 新浪网 作者 Hi艺术

  第三届泰国双年展举办的地点位于泰国的清莱府。这里是泰国的最北部,清莱府的清盛与缅甸、老挝毗邻,形成的“金三角”成为东南亚地缘政治、经济最复杂的地区。而在东南亚的现代国家版图形成之前,清莱从13世纪末到18世纪曾经是兰纳王国的领土,受到不同政权与文化的多重影响,让这里与泰国南部的文化相比显得独特。

  双年展的主题定为“开放的世界”,在展览的作品里,人、动物、植物甚至看不见的灵魂轮番出现,科技、佛教与泛灵信仰交织,以多种方式回应双年展所在的清莱府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这让本次的双年展开放而灵动。

  第三届泰国双年展“开放的世界”

  摄影:王婷儿

  作为边界的清莱出现在一百多年前。学者通猜·威尼差恭在《图绘暹罗》里提出,前现代的泰国并没有明确的国界,人们对地理疆域的想象来自佛教的“神圣宇宙观”,由神圣王朝为中心向外辐射,两个中心政权之间有大量的无政府山地。这样的状况在欧洲人到来之后被打破,当曼谷王朝在1893年公布了第一幅现代地理学制成的暹罗地图,传统的神圣空间被祛魅,清莱成为主权国家的边境。

  双年展上,泰国艺术家Nipan Oranniwesna的作品完成了一次对地理制图学的审视。他把湄公河沿岸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照片并置在一起,相似的自然地景因为不同国家的政治状况、环境政策等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展厅中央一幅巨大的由婴儿爽身粉制成的地图,揭示了这一地景背后微妙的脆弱性。

  Nipan Oranniwesna《Silent Traces》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3

  Collection of Artis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Wantanee Siripattananuntakul的影像装置中,湄公河畔许多现存或已灭绝的动物得以复现,“无论你如何紧紧抓住,没有什么永存,因为各种原因——时间和毁灭——它们都将消融在巨大的虚空中……”在古老的兰纳歌谣下,时间如影像中的湄公河水一般流淌不息,映照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又不断消逝的造物。

  Wantanee Siripattananuntakul《Making the Disappeared Appear》

  5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20:09 2023

  Courtesy of Artist

  James H.W. Thompson Foundation

  不同的作品,以多个维度与当地展开对话。艺术不再停留于全球通用、甚至程式化的艺术话语,而是被注入了地方经验,回归到一种具体可感的维度,像是从一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风物。

  越南导演、艺术家阮纯诗(Nguyen Trinh Thi)的声音作品放置于清莱的皇太后文化艺术园的主要展厅金殿里。受清孔草根组织的行动启发,她把湄公河水流的实时数据,以编码的方式转化成一组当地传统的打击乐器与实验音乐的混合声景。当湄公河的水流被搬进金殿,与庙宇里原本陈列的泰北各地的文物一起,完成了一场即兴的现场表演。此起彼伏的乐声在庙宇中弥散,指向历史与当下流动的时间。

  阮纯诗《Sound-Less

  声音 综合媒介 2023

  何子彦的作品则延续了他过去的《东南亚关键词典》系列,直接与展览所在的“金三角”对话。在他的影像拼贴画里,张国荣电影《胭脂扣》、当地的满山罂粟等影像被剪切在一起,作为一次对于当地曾经的“鸦片叙事”的书写。今天鸦片贸易退场,旧有资本权力的真空吸引了新的丛林式资本力量。何子彦影像制造的混合叙事与当地的现实直接呼应:在清盛,从城市的沿河公路眺望过去,即可看到湄公河和对岸老挝的经济特区,金木棉集团的赌场暗示了金三角平静日常下的暗流涌动,让人不禁追问,今天在金三角出现的赌场、电诈贸易是否是过去鸦片叙事的当代续写?

  何子彦《The Critical Dictionary of Southeast Asia: O for Opium》

  projection of 4 x 2.25 meters

  Video Installation (10 minutes)2022

  2月的清莱依然炎热如夏天。除了偶尔的新闻事件(清莱是2018年著名的泰国洞穴救援的发生地),和时而出没的外国游客在这里投下的当代旖旎,这座泰北小城习惯于一种前现代的日常与平静中,很少进入公众视野。阳光穿过菩提树茂密的枝叶,洒落在地上的树影幢幢,红丝棉树红绿斑驳的枝叶与恣意生长的树枝,为这里增添了一丝阴翳的气质,使人怀疑自然造物中真的有不可见的生命停驻。

  当现代世界的主流叙事退场,双年展上的作品得以向万物有灵的周遭世界敞开,向打破单一国族叙事的多重文化与历史敞开,向边缘视角敞开。

  第三届泰国双年展“开放的世界”

  摄影:王婷儿

  Kader Attia的作品延续了他过去探讨的“修复”概念,在他的创作里,后殖民的创伤如同历史的幽灵一般萦绕在被现代性裹挟的非西方地区。他这次的作品通过一个年轻女萨满的自白,讲述了泰北的泛灵信仰在遭遇现代后的矛盾状况,科学的“共谋”使曾经与佛教共存的鬼魂在今天被视为落后、迷信。两个并置的影像缓慢地打量过清盛的古城墙、废弃的巴萨寺等历史遗迹,如同恢复被现代性抛弃的旧有时空,为这片土地重新召回昔日被驱散的灵魂。

  Kader Attia《Pluviality #1》

  Two-channels digital projection 20 min 49 sec 2023

  Courtesy the Artist & Lehmann Maupin

  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的影像作品《无题(人类面具)》设定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被摧毁的小镇,一个带着女人面具的猴子意外闯入一个废弃的旅馆,它开始在房间里拨弄假发与手指,熟练地游走于这个人类遗弃的空间。在末世的背景下,故事展露了一种幽微的心态:人如何被编织在一套空间的秩序中。猴子的身影反照出人类的缺席,空间里被规训的秩序依然盘旋不去。这件作品也曾经在上海“池社”展出,这次放在清莱,作品里的末世幻影与本地的泛灵气质无缝融合。

  Pierre Huyghe《Untitled (Human Mask)》

  Film, color, stereo sound,2 min. 66 sec

  Running time: 19 min 2014

  Courtesy of the artist; Hauser & Wirth,

  London; Anna Lena Films, Paris

  © Pierre Huyghe

  泰国艺术家Sriwan Janehattakarnkit标志性的“骷髅头”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她一系列的作品中,名画或生活场景里的人物被骷髅所取代,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怪异,而当观者驻足停留,一种超越世俗的视角在脑海中浮现。作品穿透日常所带来的震撼,称得上是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佛教传承有力的当代表达。

  Sriwan Janehattakarnkit《Phra Malai’s journeys to hell 2023》

  布面油画 2023

  双年展上最值得期待的作品之一,阿彼察邦的影像装置被放在清盛一所废弃的小学里。到这里要从清盛市区出发经过一段山路,一路上,城市道路被淹没在山野之间。阿彼察邦借助光影,重新改编了儿时喜爱的恐怖电影《凹眼鬼》(Hollow-Eyed Ghost,1981):原故事讲述了一个凶残的出租车司机挖出了一个乘客的眼睛,并把它送给了自己失明的妻子。在新的故事里,他舍去了大部分情节,仅留下一些片段:司机的旁边,一双爆出的眼珠始终萦绕不去,死去的幽灵在要回自己的眼睛。在旧教室改造的展览空间里,玻璃荧幕的背面构成另一个空间,在这里可以看到正在观影的人。在多层的视听空间里,阿彼察邦施展了他的当代招魂术,观众也被带入未知生命的无所不在的窥视中。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Motion Pictures》2023

  Featuring on-site installations

  Collection of Artist

  Courtesy of Artist

  Supported by James H.W. Thompson Foundation

  在泰北,几国交界的内陆山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未被纳入任何国家的统治,这里是人类学者詹姆斯·斯科特定义中的“佐米亚”(zomia),生活在山地的这些“逃避统治”的民族未被纳入主流民族的统治话语。当主流叙事被弱化,地缘上的“佐米亚”为艺术创作中或复杂、或含混、或边缘的叙事创造了空间。

  第三届泰国双年展“开放的世界”

  摄影:王婷儿

  一些作品重构了边缘的女性视角。泰国年轻艺术家Kamonlak Sukchai的摄影系列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一个年轻女性因“不洁”遭至惩罚,她在去世前向因陀罗祈求来世转生为一朵红莲花。在原本的叙事里,女性作为性诱惑的象征存在,为处于权威的“不朽”式宗教主题增添了绚丽的花边。而Sukchai在摄影布景中重新书写了这个故事,她把女孩置于舞台的中心,当女孩望向观众,眼神中透露出或张皇、或茫然、或绝望的神情,暴露了传统刻板叙事中女性身体所遭受的暴力。

  Kamonlak Sukchai《Red Lotus》

  80×100cm 2019

  Photo coll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另一件作品来自于出身缅甸的华人艺术家陈煦媚(Soe Yu Nwe)。她的雕塑受到在掸邦的儿时记忆的启发,雕塑里,一些女人、蛇、植物的片段共同构成了一个正在分娩的女性身体,破碎的身体交织在生与死之间,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当欲望交织着痛苦,死亡又透露出新生,从原有的断肢中生长了水晶,化为一种重生的力量。在缅甸掸邦的泛灵信仰中,巫神“纳特”(nat)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自然之力化为一种神性。

  陈煦媚Inspirations from Shan State》尺寸可变

  Hand built ceramics and sculpted glass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with ceramic and glass

  另一些作品的表达则饱含生命力。在泰国青年艺术家Korakrit Arunanondchai自我对话的私影像里,科技泛灵论、人类世、认知科学、泰式嘻哈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他的艺术融合主义。受到泰国传统与现代西方文化的混合影响,当他把各种颜料一股脑地倾倒在身上,并用力撞向画布时,一个年轻的个体以肉身回应这个世界。而行动与在场留下的痕迹揭示了他所寻找的答案本身。

  Korakrit Arunanondchai《2557 (Painting with history in a room filled with men with funny names 2)》2013

  受阿卡族传统信仰中佛教轮回和泛灵崇拜影响,从缅甸村庄里走出来的阿卡族素人艺术家布伊苏·阿贾(Busui Ajaw)把八幅绘画直接画在水牛皮上,和阿卡族传统的水牛棺木一起展出。在她未被规训、生猛直率的表达里,艺术回归到最原本的意涵,如同一场仪式,一声呐喊,与她所生长的族群与社区紧紧相连,艺术近于一种宗教祭祀的表达。

  Busui Ajaw《Mor Doom and Ya Be E Long》

  尺寸可变 2023

  双年展的场馆分散在清莱和清盛的各处,不像城市里的展览那样集中,更适合一段放松身心的旅行(好在双年展的官方大巴还算方便)。清莱清盛的地景构成一股牵引力,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融入到当地创造的场域中。这也让观展体验与城市里的展览有所不同,被打散的展览空间使观众跳脱出城市里艺术消费式的视听体验,让观众也不得不在当地的氛围里敞开自己。

  清莱清盛的地景构成一股牵引力,串联起双年展

  摄影:王婷儿

  这片尚未被祛魅的土地也向创作者提问,追问艺术创作的可能。仅仅遵循某种程式,或是延续过去的创作习惯不再足够,创作者需要打破原有的创作惯性,调用创造力,把自己投入到作品中。

  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够和这个场域产生呼应。在笔者看来,一些在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的“好学生”,如韩国艺术家梁慧圭(Haegue Yang),其在双年展上的作品反而显得不过不失。她的作品显出被国际主流艺术语言规训的痕迹,简单的拼贴和形式借用像标准答案一样中规中矩,无法召唤本地的灵气,在更深层次与这片丰富的文化土壤产生关联。

  梁慧圭作品《ncantations–Entwinement, Endurance and Extinction》2022

  Installtion–digital color print

  Digital color print on self-adhesive vinyl film,

  paper pinwheels

  Supported by Silpakorn University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佛教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