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2019年11月12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酷炫脑科学

  编辑 | Tinda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不仅仅只是一句励志名言,也是被证明的科学事实。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相信你一定听过:“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那些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这句话一直被我们作为一句励志名言,甚至被很多人贴在床头。当身处逆境时,用来鼓励自己和朋友,让我们相信暂时的挫折是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但话虽如此,其实,在心底,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句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的话罢了。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尼 采

  但是,近期几位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或将颠覆我们的认知。他们通过研究 1990 年至 2005 年 15 年间,曾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申请了R01 基金资助的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他们的结论完全证实了尼采这一伟大名言的科学性!

  也就是说“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不仅仅只是一句励志名言,也是被证明的科学事实。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研究在线发表在 10 月 1 日(就在我们欢庆祖国70华诞的当天),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的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上。论文题为《Early-career setback and future career impact》(《早期职业生涯的挫折对未来职业的影响》)。

  研究中,他们惊讶的发现,相比那些早期发展顺利的科学家,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屡遭挫折的科学家们,往往在后期能取得更加高的科研成就,甚至,他们研究的影响远远高于那些早期一帆风顺的同行!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同日,Science Daily 也发表了一篇题为《Science demonstrates that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stronger》(科学证明: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变的更强大)研究人员发现职业生涯初期的失败促进了未来的职业成功的评论文章。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1.争论不休的“马太效应”与“筛选机制”

  挫折是科学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几乎所有大科学家的共识,但截止目前,早期职业生涯的挫折究竟对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影响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科学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有人信守“马太效应”,有人提出“筛选机制”,甚至为此争论不休。

  “Science is 99 percent failure,and that's an optimistic view",

    科学来自99%的失败,这是一个乐观的观点

                                    —罗伯特·洛夫科维茨 Robert Lefkowitz

  ( Rbert Lefkowitz,因对 G 蛋白偶联受体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过2012年诺贝尔奖。)

  “马太效应”指的是富者愈富、贫者越贫的现象,“马太效应”信奉者们认为:早期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将会极大有助于未来的成功。因为,早期的成功能使个人得到更多的认可,获取更多的资源,而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自信。这些成功使得他们从而更加有动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些观点认为,是早期的职业成功,而不是失败,导致了将来的成功。

  与此同时,也有科学家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筛选机制”。

  “筛选机制”表明,早期的职业失败经历会筛选出那些不确定性高的研究人员,所以相反,只有那些坚守阵地的人才可能会获得未来的成功。早期的成功也可能导致自满以及减少未来的努力。同时,失败后可以从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这是从其他经历中获取不到的,还会激发个人加倍努力。

  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到底该听谁的呢?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2.当初“差一点”组大胜“多一点”组

  为了给这个问题提供定量的答案,研究人员统计了在 1990 年至 2005 年 15 年间所有提交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 R01 基金申请记录,然后选出那些得分刚好落在申请线之上和之下的科学家,他们都曾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向 NIH 申请了基金,他们要么差一点就过“及格线”而错失基金资助,要么就是刚过“及格线”一点点幸而得到基金资助。这样就可以观察比较当初实力接近的人。

  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了两组:第一组,“未命中”基金组;第二组,刚过“及格线”得到基金资助组。然后,分别收集两个小组在未来10年中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这些论文中有多少属于热点论文。其中,是否属于热点论文是取决于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分析显示,虽然第一组人员获得的资金资助较少,但是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却和第二组相同。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与第二组相比,第一组的科研人员在未来 10 年内发表热点论文的可能性要高出 6.1%!

  如下图所示,橙色线代表第一组(未得到资助),蓝色线代表第二组(刚好得到资助)。其中,a 是人均出版物的数量;b 描绘的是接下来的 1-5 年、6-10 年内发表有影响力论文的可能性;c 是两组科研人员所发表文章在 5 年内的被引次数;d 是这两组人员在 1-5 年、6-10 年内得到的资助资金差值(第一组减去第二组)。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可以看出,在许多指标上,第一组都是优于第二组,而且由 d 可以看出,在之后的 1-5 年内,第一组人员拿到的基金资助明显少于第二组(负数),然而,在未来的 6-10 年期间,第一组人员申请到的基金额度却远远大于第二组(正数)!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当初没拿到基金的一组最终发表了和刚好拿到基金的一组一样多的论文,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当初没拿到基金的一组的作品获得的影响远远高于当初险胜他们的同行。

  在观察到这个现象之后,研究人员检验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因素,但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这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其他不可观察的因素(例如,毅力或经验教训)可能正在发挥作用。

  相信,看到这个结果,你一定很意外,因为这和我们的直觉相悖,但或许正在遭遇挫折的你,会不会有些小惊喜呢?

  因为,任何不能杀死我们的,终将会使我们更强大!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但前提是“ not killed ”。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0/191001084008.htm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189-3

  科学证明,科研路上早期挫折越多的人,后面更可能做出大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马太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