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考作文|广东优秀作文9:《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高考作文|广东优秀作文9:《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2019年06月25日 23:13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文/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粤考宣

  24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10篇广东今年高考优秀作文。羊城派记者陆续为您发布优秀作文及权威点评。

  第九篇——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样,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正如古语所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的传统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劳动,培养劳动自觉与热情。

  或许在有些同学心中,劳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操劳,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它似乎只有汗水与苦辛。更有甚者对劳动不屑一顾,或大力吹捧“坐享其成”的态度,或对劳动者的付出嗤之以鼻。但是,这样的认识正确吗?事实上,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流水线上认真作业的工人、大街小巷中辛劳穿行的快递员、大山深处坚持勘测的工人,与实验室默默耕耘的科技研发者、案前兢兢业业的艺术创作者一样,都是新时代可爱的劳动者,都是值得敬重的追梦人。正是他们不断奋斗,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让各行各业焕发生机,让祖国发展繁荣昌盛。因此,我们更需要明确劳动的意义,端正劳动的态度。

  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背后的精神态度,在劳动中获得人生成长财富。如果说认识劳动是我们脚踏的土地,那对劳动的热爱就犹如地上的梯子,让我们收获别样的风景。现实语境中,不少同学认为劳动占学习时间,智能时代劳动没必要。其实劳动与科技、学业从来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相反美美与共,意义非凡。袁隆平扎根农田数十载,奔波于田垄与实验室,方能研发“中国稻”,创造世界粮食奇迹;农业播种新科技一分钟可以撒种8公顷,为农业生产带来便捷,但粮食的成长仍离不开农民的辛苦培育。而回想我们参加的学农活动,辛勤种下了一片地、煮好了一顿饭后,我们也获得了不少对自然生活的体悟,我们的品格也获得了磨砺,这对学习也有更好的促进。劳动,可以让我们在耕耘中点燃智慧,收获内心的充盈,热爱劳动的火光应在我们心中点燃。

  然而,空有热爱不够,真正将劳动用于实践才是硬道理。因此我在此衷心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希望大家投入劳动的热潮。多帮助课室打扫卫生吧!劳动不分大小而重在实践行动。多投入到学农等社会实践中去吧!劳动需切身参与更需锤炼精神。多给挥洒汗水的普通劳动者尊敬吧!劳动者需被敬佩更需被效仿。当劳动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准则,我们这代青年定能以扫一屋之小行,实现扫天下之大志,绘制新时代的蓝图!

  同学们,“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希望在无尽的前程中,我们都有劳动作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体现了该考生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有以下优点:

  首先,紧扣材料主题突出,驳立结合论证深入。作者精确解读题意,紧密结合作文正反两面材料,围绕“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的主题进行思路清晰、深入到位的论证。主体部分对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偏见进行集中的驳斥,对劳动的认识与理解深刻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批驳对劳动的肤浅理解与不屑一顾的态度,提出体力、脑力劳动者都可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做贡献,深刻有力;第五自然段批驳“劳动学习矛盾论”、“劳动科技矛盾论”,提出劳动与科技美美与共,劳动学习相互促进,逻辑缜密。最后顺势提出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建议具体详细,结构清晰条理。

  其次,写作任务完成出色,对话性感召力兼具。作者始终具有强烈的身份意识,能够契合学生身份与演讲稿的文体特征,与预设的读者进行平和、得体而深入的思想交流,对偏见驳斥到位而不尖锐,对同学的呼吁真挚而不空洞,“多投入到学农等社会实践中去吧”等句子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其次,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论证语言形象生动。文章事例论证准确到位而丰富,可见积累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比喻论证合理生动,并能援引古代与当代的诗歌,使文章意蕴丰厚颇具文采;善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整散句结合巧妙,语言流畅,颇能展现自身语言功力。

  当然,这篇文章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的思考上还可往更深处延展,对题目的呼应还可再到位些,但整体而言瑕不掩瑜,属于一篇优秀作文。

  (广东广雅中学 肖广慧)

  编辑:Nancy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高考作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