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2020年03月28日 22:43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独生子女父母占立遗嘱人“半壁江山”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甘韵仪 通讯员庞华幸

  3月28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以及广西等地数据的详实分析全面呈现全国遗嘱大数据以及各地特点。其中,广东地区的遗嘱中,以老年人订立遗嘱为主,且拆迁房、宅基地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其他城市。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据悉,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作为地方分库的广东遗嘱库成立于2015年,如今登记中心分别在广州越秀区和天河区。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老年人立遗嘱优先保障配偶晚年生活

  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2019年间,遗嘱中所涉及的继承人多为配偶或子女;数据表明,“子女直接继承”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说明群众开始普遍意识到要优先考虑保障配偶的晚年幸福生活。由孙辈直接继承占比13.19%。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选择“其他分配方案”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表明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房子是我们老两口一辈子辛辛苦苦挣下的,得我俩人都走了,才能给儿子。万一我先走了,他要是再找一个我也没意见,现在都追求生活质量”,一位姓李的女士对老伴再婚的事儿显得很豁达,但一提到房产就开始有些含糊了,“但房子可不能给他后老伴儿,得给我们的孩子。”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一方面希望房产由子女继承,但又担心老伴居住受到影响,在老伴在世的情况下不希望子女直接获得房产。如果将房产指定由老伴继承,则又担心老伴再婚后,将房产转赠给外人,希望对老伴做出限制。

  陈凯认为,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对居住权和遗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民法典规定可以通过立遗嘱设立居住权。“这就意味着,房产在当事人去世后,可以由其指定的人居住,但居住权不能转让、继承,因此居住人在世的时候可以居住,但在居住人去世后,房产的归属仍然由产权人控制。”这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既可以照顾配偶的生活,也维护了家庭财产的利益。

  独生子女父母占立遗嘱人“半壁江山”

  2019年,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群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占比47.75%,其次为2-3名子女家庭,占比43.47%;无子女家庭的人群虽然占比最小,但2019年有小幅上升。订立遗嘱人群的家庭结构近年来分布比较均匀。

  对这一现象,陈凯认为主要是由于观念变化导致的结果。以前人们都认为遗嘱是为了防范子女争夺财产,以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需要立遗嘱。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发现遗嘱不只是为了防范纠纷,更能够避免家庭财产损失。

  白皮书显示,60周岁以上立遗嘱人有11.91 %的人立遗嘱原因是为了防止子女离婚导致家庭财产流失。陈凯表示,这些数据都表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保护自己家庭财产的需求更加明确。

  从遗嘱数据看地区差异

  记者发现,从登记遗嘱财产的类型和遗嘱财产分配方案的数据看,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差别。北京地区的遗嘱中,军产房、房改房、福利房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上海地区的遗嘱中,理财合同、证券基金的比例居全国第一;广东地区的遗嘱中,拆迁房、宅基地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作为西南部的直辖市,重庆地区在遗嘱中处置银行存款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对于遗嘱中财产分配方案,选择配偶互相继承的以天津地区最高,上海和江苏的这一比例最低;江苏和杭州的立遗嘱人更多地选择将财产直接由孙辈继承;选择其他意愿的立遗嘱人上海、北京地区最多。据介绍,其他意愿一般是指将财产进行捐赠。

  小数据反映大现象

  在此次的白皮书数据中,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数据却特别值得关注和玩味。2013年至2019年7年间,共有781份遗嘱生效,也就意味着有781位立遗嘱人去世了。

老年人立遗嘱日趋理性 更关心老伴晚年生活

  回访统计后发现,生效遗嘱的立遗嘱人平均去世年龄为81.2岁,最高年龄为98岁。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京沪等发达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已过80岁。同时回访统计还发现,生效遗嘱的立遗嘱人的去世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癌症)去世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3.8%、22.9%。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2013年至2019年间,781份生效遗嘱中,576份遗嘱直接办理财产继承手续,说明遗嘱得到了所有继承人的认可;有205份遗嘱进入调解程序,调解成功的有165件,占比81%;目前仅有5件仍在调解或诉讼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遗嘱表示认可,7年间,群众认为“遗嘱一定要有”的比例从2013年的12.4%上升到2019年的46.87%。

  文盲视听障碍立遗嘱难 或将得到解决

  白皮书数据显示,在无法订立遗嘱的原因中,23.41%因为文盲,66.64%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导致书写能力的原因而无法订立遗嘱。

  据介绍,在中华遗嘱库各登记中心,经常会遇到老人不识字,却迫切想订立遗嘱的情况,之前他们往往会婉拒其订立遗嘱的请求。因按照现行法律,识字能力差或者文盲订立的遗嘱会有极大法律风险。

  陈凯介绍,经中华遗嘱库已开发出一套适合识字能力差或文盲群体的遗嘱登记流程,目前,中华遗嘱库已经开始受理这类遗嘱申请,解决了文盲遗嘱的老大难问题。

  “幸福留言”内容多为叮咛与嘱托 家风传承作用渐渐显现

  中华遗嘱库从2018年3月21日向全社会倡导“幸福留言日”以来,目前已收到幸福留言卡10001张。越来越多的立遗嘱人将自己对后人的叮咛与嘱托写进幸福留言卡中。“幸福留言卡” “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的传承作用渐渐显现。

  根据数据分析,这10001张幸福留言卡的内容,与子女、孙辈有关的高达92.91%,与配偶有关的仅有6,21%,与其他人有关的占0.88%(例如:挚友、同学、同事等)。

  与配偶有关的幸福留言占比低,陈凯认为,是因为配偶在场的情况下,很多人对配偶的心里话可能不方便或感觉没有必要当场写出来。针对这一现象,中华遗嘱库从2019年起已根据场地条件增加私密留言服务。与2018年的数据相比,当前对配偶的留言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据悉,79.02%的留言内容是对后人寄予期望与祝福,而对身后安排的仅有1.84%。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