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广州到杭州,我们的亚运记忆

北京、广州到杭州,我们的亚运记忆
2023年09月23日 11:06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今晚(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

  中国上一次举办亚运会,还是在13年前的广州。对于亚运会,不少人的记忆可能相对模糊。如果不上网查阅资料,很多人应该不会记起上一届亚运会的举办地是哪座城市。

  跟奥运会相比,作为洲际赛事的亚运会“咖位”不够;跟各类单项国际赛事相比,综合性的亚运会又貌似专业性不强。对于连续几十年称霸亚洲体坛、三次举办过各种奥运会(北京夏奥会、北京冬奥会、南京青奥会)、越来越惯于在“家门口”看到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中国人来说,亚运会在体育竞技方面的意义似乎在下降。

  但对中国人来说,亚运会又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33年前,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是中国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头一个十年,刚进入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那时候的中国人无比迫切地想要向世界展示开放形象和发展成就。而成功举办一届大型运动会则是这种展示的最佳载体。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来看,举办奥运会还有些吃力,亚运会成了我们最合适的选择。

  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

  1990年的那个夏天,一首《亚洲雄风》风靡大街小巷。而今,借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有短视频平台发起《亚洲雄风》接唱挑战,让这首歌又一次火了起来。“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熟悉的旋律至今让人心潮澎湃。跟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的“冰墩墩”一样,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也是彼时的顶流。作为“80后”的童年集体记忆,“盼盼”不仅影响了一代青少年,更影响了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设计理念。北京夏奥会的“晶晶”、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成都大运会的“蓉宝”……在这些吉祥物身上,我们几乎都能看到“盼盼”的影子。而“盼盼”这个名字,更是凝结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在“家门口”招待四海宾朋、举办亚运会的热切期盼。

  亚运会第二次来到中国是在2010年,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广州。对于那届广州亚运会,想必老广们还有深刻的记忆。

  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2008年,北京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夏季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办。广州是顶着这样的“压力”来举办第16届亚运会的。走出体育场办开幕式,珠江游船搭载运动员入场……广州以“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给亚运会留下了独特的岭南记忆。那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416枚奖牌,其中金牌199枚。这一亚运夺金成绩迄今未被超越。

  对于广州人来说,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届亚运会的“遗产”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开幕式举办地海心沙早已成为广州城市客厅的核心;为迎接亚运而建设的广州塔是最著名的羊城地标与城市形象LOGO;2004年广州获得亚运会主办权之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至2010年11月亚运会开幕前,广州相继开通了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八号线、APM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站点数翻了两番多,地铁逐渐成为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即将开幕的杭州亚运会,似乎跟当年的广州一样面对着“压力”。去年,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不到两个月前,成都大运会吸引了全球年轻人的目光。蓄势待发的杭州将给我们创造怎样的亚运记忆?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琮琮、莲莲”

  与以往大型赛事开幕式不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取消实体烟花燃放,转而通过数字科技,利用三维动画、AR(增强现实)等技术,展示“烟花”场景;同时还将采用“数实融合”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创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从这些“剧透”信息来看,本届亚运会充满“科技范儿”“未来感”,这也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从北京亚运会的崭露头角,到广州亚运会的基建发力,再到杭州亚运会的未来科技。中国与亚运会互相成就的故事,还将继续写下去。

  文 | 记者 赵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吕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