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2020年04月18日 10:24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4月1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新闻》播出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李志坚理事长采访观点报道。李志坚表示,疫情之下,广东转为危机,借力科技创新复工复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疫情之下,科技创新是“转危为机”的直接驱动力。有了科技的支撑,对疫情的防控才能更加的精准有效。随着复工复产的到来,“硬核科技”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显重要和突出。

  健康码成为复工复产定心丸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广州大力推行全民申领、全面使用“穗康码”作为市民通行凭证,以“无接触方式”严格做好人员排查、监测、管理健康服务等工作,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也为外来流动人员实现在广东省内工作、生活、通行等各方面的便利。小小一个健康码,打通了不同渠道的信息,为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提供数字化支撑服务。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通过远程在线办公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

  为支持复工复产,腾讯、华为、金山等一批提供远程线上办公平台的企业,通过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低门槛、低成本甚至免费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实现智能化办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广东各地的写字楼里,不少企业开发了远程办公系统,实现了云端复工。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4月15日举办的春季广交会推迟至6月15日,且63年来首次改为线上举办,将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首次实现了完全网络形式的交易会,乃是一次突破性的创新举措,不仅能够有效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也是传统展会的迭代升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了交易会的品质和效率。在疫情期间,各地大量网络平台提供网络培训课程、直播展示、内容营销等各种市场推广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线上服务和体验的同时,推动各类企业“云复工”,能通过网上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复工复产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多措共举助力科技赋能复工复产

  在疫情危机下,广东省市各级政府化危为机,充分发挥科技攻关作用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广东省出台科技惠企17条措施,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紧急启动4批27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省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6亿元,推动220家孵化器对企业减免租金约1.5亿元。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大量政务事宜办理、市场营销从线下转向线上,疫情过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智能平台的价值,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先后发表《打好转危为机、新旧动能转换主动战》《疫情加快孵化“宅经济”,进一步下沉是关键》《以防疫为契机,加快远程服务发展》等文章,提出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线上线下一体化、鼓励扶持远程服务发展等核心观点,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力量,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献特殊力量。

  相关报道

  打好转危为机、新旧动能转换主动战

  编者按

  面对风险,既要防范抵御,也要主动化解,而不能被风险牵着鼻子走。“战疫”之下,广州在“两手抓、两不误”做实做好基础上,要做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谋划,主动找准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确保安全有序复工之间以及转型升级中找准平衡点和突破口。

  作者简介

  李志坚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专家

  江丽鑫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高新产业所所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笔者认为,广州在做实做好“两手抓、两不误”的基础上,主动找准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确保安全有序复工之间以及转型升级中找准平衡点和突破口。

  转型发展是广州疫情防控的制胜法宝

  疫情席卷而来,广州经济遭受阵痛,要靠转型发展破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广州餐饮、酒店、旅游、线下商业等服务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及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新业态经济(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得到明显发展。对此,广州可创新政策福利,扶持相关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迎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实现保企业、保经济、保民生诉求,使得广州平稳度过此次难关。

  广州有底气、有条件转危为机,实现转型发展。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完备的产业体系及高水平的消费市场能够为转型后的新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千年商都”的经济积累与华南交通枢纽强辐射力,可为广州经济转型提供支撑;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转型发展新产业提供智力保障。此外,享有盛名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也为经济转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信心。特别是疫情下,传统行业深受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生存面临挑战,迫切需要转型,政企转型诉求达到空前一致。

  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培育新动能

  疫情下,广州培育新动能要把广州“十三五”收官和科学谋划“十四五”充分衔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在转危为机过程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技术创新

  疫情当下,需要逆境而上的精神,时刻不忘技术创新,做好技术储备,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稳定国际市场。广州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助力,着力优化布局“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引导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的核心技术。

  产品创新

  此次疫情在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和“宅经济”影响下,萌生了大量新产品的需求,例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游戏手游、VR/AR、无人机、运输机器人等。广州信息技术发达,医疗资源丰富、制造业底子雄厚等,应快速抓住这波需求,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培育经济增长点。

  服务创新

  广州应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模式发展新趋势,以商业模式创新和培育新业态等方式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对接国家数字经济、“互联网+”战略,以“互联网+制造”“制造+服务”等模式,构建以互联网引领的智能制造价值链体系,特别探索医疗O2O智能分诊、人工智能参与的智能问诊、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基于大数据的新药研发等“互联网+医疗”应用新模式。

李志坚:广东借力科技创新推动复工复产与"四新"经济发展图片来源:猎豹移动

  广州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主战场

  相比“非典”,疫情发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次疫情将会加速经济调整步伐,陆续催生新的业态,成为经济升级的一个新起点。笔者认为,广州要转危为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可着眼十大重点领域:

  一是生物医药研发。广州是华南地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拥有量居全国第三。广州可充分发挥医疗健康产业独特优势,聚焦高端医疗、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研究。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已成为一个地区赢得主动权的普遍选择,也是疫情突发下,服务模式转型保障民生需求的主要支撑。

  三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厂商应快速响应需求,满足并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流畅、极致的体验,这可能会带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拐点。

  四是自动化物流。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地完成医用物资、生活用品等物流配送服务,为疫情期提供便利,需要完善构建“大数据+无人运输机器+快递柜+配送人员”的现代物流网络。

  五是云办公。疫情期间,企业云服务软件、工具、平台成为不少企业的刚需,若形成用户习惯,这种办公模式不会伴随疫情结束而消失,将成为未来人们工作的一种新方式。

  六是数字娱乐。数字娱乐模式和生活模式,通过此次“宅生活”实现初始用户积累,抓住机会开展产品推广和产业生态建设,有望迎来新暴发式增长。

  七是互联网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线上服务;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八是新零售。电商给居家防疫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在这一特殊时期,为“无接触”新零售新业态发展注入了新的商机。

  九是网上教育。受疫情影响,全国高等教育、中小学都暂缓开学,线下教育遇到了客观难题。但全国海量大、中、小学生转向线上教育,为互联网教育打开一片新的蓝海。

  十是智慧城市及治理。要做好疫情前市场监管、城市规划、交通运行和疫情后人员跟踪、信息公开、应急灾备、社区管理等。

  编辑: 宝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