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魅力云南:腾冲水乡海棠箐

魅力云南:腾冲水乡海棠箐
2021年10月14日 15:37 新浪网 作者 腾冲文旅

  云南腾冲滇滩的母亲河西沙河,自北向南贯通全境,浩浩荡荡,滔滔不绝。西沙河一路向南,在河西社区海棠箐一带,造就的风光景致最为迷人,堪为腾北水乡。海棠箐村位于西沙河右岸,2014年被评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西沙河奔流至此,于村西头突然扭首左拐,河道自西向东形成“7”字流轨,从村寨面前哗哗淌过。

  与海棠箐村庄隔河相对的是一望无垠的稻田,村寨背后青山林立,绵延缀翠。村前河岸上绿树成荫,微风吹拂,柔柳抚风,翩翩起舞。柳絮翻飞的时节,沿河两岸就成了雪白的海洋。河水水质清澈,河内鱼虾往来翕忽,阳光普照,上下天光,河面微波荡漾,树木村庄倒影水中,景色美不胜收。冬日清晨,水面薄雾迷蒙,晨练或漫步河畔,倍感神清气爽。

  村中俱为李姓,原籍湖南衡州府衡山县老鱼骨太庙,相传始祖李昆、李文俱为领军校尉,于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随兵部尚书王骥征讨麓川,平叛后屯田腾冲城麦子田。明嘉靖十六年(1517)李大公、李大冠又调阿幸,驻扎左所河坝营(今葛家营团河坝一带)。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遭洪水泥石流,河坝营被淹埋,迁往海棠箐。见此处靠山临水,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军事防卫。又见山箐间长满海棠树,时值仲春,海棠花烂漫,千树万树争奇斗艳,落英缤纷,蝶舞蜂飞,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山下清清河水奔流不息。开阔对岸,良田沃土无边无际,大有江南水乡神韵。李姓祖人被这天造地设的丽绮风光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深深倾倒,遂定居于此。寨后青山,高耸挺拔,因海棠树漫山遍野,称海棠山,村庄建于山麓箐坳,乃命名海棠箐,延续至今。

  在固板柏油路距离左所社区村委会100余米处,沿着石板岔道向西,行150余米,抵达河西大桥,为石拱桥,建于1985年,南北走向,横贯西沙河上。穿过大桥,即进入海棠箐。河西大桥右上,是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的铁链桥永固桥。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岁月冲蚀,沧桑变幻,仅遗留两端斗角飞檐、造型别具的临江亭。北亭所在位置称石龙滩。河堤上,一活灵活现的石雕龙头伸出堤坝,昂首挺胸,对着南岸龇牙咧嘴,若有所云。

  南岸凉亭上行二十余米的半坡上,建有桥神庙。建造时间和建桥时间大致相当。永固桥南端上行十余米,进入海棠箐古村落,块石铺砌的入村道路平整宽阔整洁,村寨靠山面水,坐南朝北。家家庭院一袭青砖墙,筒瓦房,白照壁,四合院,齐整俨然,古朴典雅,端庄大气,颇具典型的湘楚建筑艺术风范,湖湘文化在此可窥一斑。户户屋后树木葱茏,房前翠竹蓬生,绿韵忽闪。垂柳婀娜多姿,花草奇卉相间映衬,生机勃勃,景致动人。西沙河在门前淙淙流淌,右岸的大柳树下,石桌石凳整齐排列。

  夕阳西下,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吃过晚饭,纷纷走出家门,放松娱乐。大老爷们围着石桌子下棋品茗打扑克,谈天说地;妇女们聚在一起纳鞋垫,织毛衣,拉家常,或用箩筐装满一筐筐玉米棒子,担到路边,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剥壳脱粒;姑娘小伙们拿出手机拍照玩抖音,小孩们临河垂钓,或嬉戏追逐做游戏,还有的村民三五成群,沿着河岸悠闲散步,怡然自乐。河中戏水的一群群鸭子和白鹅发出“嘎嘎嘎”“轧轧轧”叫声,人们开心惬意的欢声笑语,“哗哗”水流声,谱成一曲热闹非凡的乡村交响曲,一派宁谧祥和的江南水乡景象。

  海棠箐风光秀美,人杰地灵。民国时期的民主革命志士、曾任靖国军第二十五团团长李成桢,就出生在这个腾北水乡。20世纪初,李成帧和朱德总司令在云南讲武学堂特训班是同班同学,今其旧居遗址尚存,成为西沙河畔一道耀眼夺目的红色风景线。永固桥上五十余米处,有一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渚,状如鲤鱼卧江。渚上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登岛观月,天上月,水中月,遥遥相对,别有一番情趣。相传李成祯省亲期间,曾多次撑筏登渚,于渚中临江仗剑把酒,仰望苍穹满月,俯观水中映月,不由得慨叹万千,遂吟诗作赋,畅抒报国情怀。后人称水中渚为望月岛。

  作者:柴嘉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云南省腾冲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