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新闻分析:智能制造如何在新冠疫情中“危中寻机”

(科技)新闻分析:智能制造如何在新冠疫情中“危中寻机”
2020年11月24日 16:46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社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新闻分析:智能制造如何在新冠疫情中“危中寻机”新华社记者彭茜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震荡。从因疫情大范围停工,到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全球制造业也在危机中寻求新出路。尽管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仍是大势所趋。对于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中国来说,面对疫情如何“危中寻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仍是重点课题。(小标题)全球制造业“危中寻机”疫情给全球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新挑战,对制造业冲击尤其大。制造业依赖全球产业链,但各国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对企业用工数量和通航等进行了诸多限制,全球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受到巨大影响。不过,疫情作为“催化剂”,也进一步激发了生产线均由机器人操作、可实现关灯状态下的全自动化作业的“熄灯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转型需求。全球制造业通过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危中寻机”。美国工具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福布斯》杂志撰稿人安娜·谢德列茨基此前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为减少病毒传播,对于工人操作距离的要求明显增加,这离不开制造业现代化,“我们可能在未来18个月看到过去许多年才会实现的创新,这将带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少浪费”。爱尔兰研究与市场公司发布的全球智能制造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智能制造市场总额将达到1813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04亿美元。目前,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在复工复产大背景下,如何解决跨国协作是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难题。通过与新兴科技公司“联姻”,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手段摆脱传统人力对效能的束缚被认为是发展方向。中国增强现实(AR)科创公司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廖春元说,今年以来,亮风台在制造业方面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在远程装配指导、远程验厂、远程售后等增强现实协作方面的需求有明显提升,而挑战在于这些新技术手段能否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最终成为行业的常规能力与常规需求。(小标题)“智能制造”如何再升级抗疫之战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全球科技经贸交流何时回归正轨尚不明朗,对中国制造业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冠疫情前,制造业强调全球战略,装备需求市场往往在一个地区或国家,装备集成在另外一个地区或国家,而相关软件、零部件分布在其他地方,大家唇齿相依、共同发展。现在这种格局被疫情或人为破坏了。”中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刘辛军说。刘辛军建议,中国制造业应抓紧补这段时间暴露的“短板”,比如机器人作业是切断病毒与人接触的有效途径,但中国的机器人只在送餐、消毒等领域发挥了作用,而在最需要无人化作业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技术性领域发挥作用有限,这凸显出我国医工交叉研究严重不足,后期需要重点加强。“工业机器人是个通用设备,具体能应用在哪儿,取决于具体需求和应用工艺。打通基础研究、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应用场景的无缝衔接十分必要。”刘辛军说。廖春元也坦言,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之间存在认知、模式、叙事方式等差异,二者需更深入交流,理解制造企业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融合。此外,中国工业智能化人才仍有很大缺口。既懂工业,又精通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刘辛军指出,当前更需重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受访专家指出,除人才挑战外,中国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基础部件、智能制造标准、工业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尤其需要多下功夫,更多企业尚处于电气化、自动化甚至机械化阶段,因此要分区域、分领域、分阶段推进智能制造,要以效果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切忌急功近利。(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