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统瓷窑是如何建成的?这份“挛窑秘笈”请收好!

传统瓷窑是如何建成的?这份“挛窑秘笈”请收好!
2020年10月22日 21:31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社新闻

  

  新华社南昌10月22日电(记者李嘉盈 袁慧晶)“瓷器之成,窑火是赖。”瓷窑作为孕育瓷器的母体,曾在中国最早的瓷业城市景德镇形成了“陶舍重重”的城市景观。以“挛窑”为代表的景德镇瓷业建筑技艺也由此得到发展,在明清以后走向成熟,达于鼎盛。

  2020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18日至22日在江西景德镇举行。期间,包括景德镇历代制瓷窑营造图纸在内的一批珍贵资料,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捐赠给景德镇陶瓷大学,用于文献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营造图纸上的古代瓷窑已陆续完成复建复烧工程,不再是文献记载中的概念。

景德镇历代制瓷窑营造图纸捐赠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2006年,“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历代瓷窑复烧专家顾问团团长周荣林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启了历代瓷窑的复建复烧计划,已让12座历代瓷窑窑火重燃。这批珍贵图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捐赠的瓷窑施工图纸之一。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记者了解到,这批瓷窑营造图纸基本囊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各个时期的典型窑炉。按年代来划分,有宋、元、明、清、民国;按窑型来划分,有龙窑、馒头窑、葫芦窑、镇窑、狮子窑;按烧成品种来划分有明清御厂的青窑、龙缸窑等“六式窑”;按窑和炉来划分有柴烧瓷窑和烤花红炉(即明炉、暗炉);按燃料不同划分有柴窑和槎窑。

  最早复建复烧成功的清代镇窑。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挛窑”是景德镇的瓷业俗语,指的是砌窑和补窑。但具体怎么砌、怎么补,不同瓷窑有着不同的要求,复建古代瓷窑必须先重新绘制营造图纸。“除了2009年复烧的清代镇窑之外,其他古代瓷窑在景德镇并没有原型可参考,大多已成为废墟或者只留存下少量底座的痕迹。”周荣林说,复建过程就像在破解一个个历史谜团。

复烧成功的明代葫芦窑。景德镇古窑景区供图

  在文献中只有零星记载的明代葫芦窑成为首个被“解密”的古窑。《南窑笔记》中描述葫芦窑“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如育婴儿鼎器也”,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则有一张极其简单的示意图。但仅凭这些,葫芦窑是无法复建的。

  2010年,16名专家赴湖田古瓷窑址、御窑厂遗址和丽阳乡瓷器山明代窑址实地考察了明代葫芦窑窑炉遗存残体,在此基础上历经十余次集体论证,绘制出最终的营造施工图。

  有了图纸还不够,要与营造技艺相结合。“如同制瓷的72道工序,‘挛窑’同样是门技术活,脚蓬、顶棚、靠壁、烟囱、满口……哪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窑炉营造失败。”周荣林说,当时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云山来挛窑,窑砖和挛窑泥也用的是传统材料。就这样,葫芦窑建成后首次复烧就大获成功。

周荣林在察看施工图纸。新华社记者 袁慧晶 摄

  在捐赠图纸的当天,这座明代葫芦窑又一次点燃了窑火,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记录在镜头中。而这样的复烧仪式,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每年都会举行,一睹历代瓷窑重燃窑火、跨越时空“对话”,已成为很多游客的心愿。

  “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要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周荣林说,历代瓷窑的窑火生生不息,瓷窑的营造技艺和烧成工艺在动态生产中得到传承。余云山如今已经离世,但他参与复建的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古代瓷窑却留了下来。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