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地名我来讲——曲靖地名(六十二)三宝温泉

七彩地名我来讲——曲靖地名(六十二)三宝温泉
2025年02月13日 18:20 新浪网 作者 曲靖交通广播

  地名既有指位功能,也有文化传承功能。为了保护和传承曲靖丰富的地名文化,曲靖市民政局联合曲靖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七彩地名我来讲——曲靖地名”专栏,介绍地名知识,讲述曲靖地名故事,挖掘地名文化时代价值,弘扬和宣传地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三宝温泉

    >>>

  简介

  古时名石堡温泉,又称三宝温泉,背依石宝山,面临南盘江,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位于麒麟区三宝街道东南部,距三宝街道办事处驻地5千米,面积7.4平方千米。有5个泉眼,水温48度,无色、无味,含金属、非金属及硫酸、硝酸盐等多种盐碱混合物。在1毫升水中含钾2040毫克、钠13.00毫克,钙30.32毫克,碘14.89毫克,铁0.20毫克,主要泉眼流量为0.02立方米/秒。

    >>>

  人文景观

  “温泉春浴”为清•咸丰《南宁县志》所载“曲靖八景”之一。

  王震先生所作《温泉春浴》

  三宝温泉历史悠久,是云南省内不可多得的“天赋异禀”的天然地热温泉。泉水自地下涌出,温度较高,两百米开外都能看到蒸气氤氲。泉水会自然调节温度,水温常年出口温度40℃-57℃,日出水量2000立方左右,属碳酸型温泉,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二十余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透明、无色无味,符合饮用水国家标准,可饮可浴。

  △三宝温泉(三宝街道供图)

  明崇祯十一年(1638)地理学家、文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来曲靖市境内旅游、考察时曾到访过石堡温泉(即今麒麟区三宝温泉)。这既是徐霞客“入滇第一浴”,也是他在云南唯一先后沐浴过两次的天然温泉,更是被他誉为“暖玉无暇”的温泉。根据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三”和《盘江考》相关记载,戊寅五月、九月徐霞客前后游览、考察和沐浴石堡温泉,并留下详细、生动的记述。其中,九月第二次沐浴石堡温泉的情形还完整记录在《滇游日记三》中。然,记录有徐霞客五月初进曲靖第一次沐浴石堡温泉的详细情形和感受的《滇游日记一》,已为烬简。但万幸的是在散佚尚存的科考名作《盘江考》中,还记录有他初沐石堡温泉的大致情形:“余憩足交水,闻曲靖东南有石堡温泉胜,遂由海子西而南。南下二十里,一溪来自西北,转东南去,入交海,桥跨之,为白石江……度桥南六里,抵曲靖郡。出郡南门,东南二十五里,海子汪洋涨溢,至是为东西山所束,南下伏峡间。桥横架交溪上,曰上桥。桥西开一坞东向,即由上桥西折入坞,半里至温泉。泉可浴,泡珠时发自池底,北池沸泡尤多,对以六角亭,曰‘喷玉’。”

  △三宝温泉(三宝街道供图)

  在云南众多自然温泉中,石堡温泉是开发建设较早的一个。《大明一统志》《云南通志》等文献中记载着,它在明代中期,就已经是开发成熟的沐浴、康养、旅游胜地。同时在徐霞客滇游日记中也有所表明,石堡温泉早已不是裸露在外的野池,而是建造了“围垣之户”,被保护在围墙庭院中的熟池。除“一泓中贮”外,两旁还用砖石砌了围栏,有南、北两个浴池“夹之”,又建盖了六角亭“覆其上”,亭名还有题额,曰“喷玉”。

  三宝温泉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泉水依然清澈、出地如沸,仍是享誉滇省的曲靖胜景。自从徐霞客来浴后,吸引了不少历代风雅人士慕名前来,或沐浴、或游赏,并赋诗作文以为纪念。康熙《南宁县志》载:“温泉,在城南。康熙三十四年,曲寻镇总兵刘廷杰建室砌池,颇堪浴咏。武陵戴嗣方诗:‘解衣磅礴惊肌肋,濯足流污灌稻田。’”时任南宁知县、康熙《南宁县志》的纂修者王橒诗云:“为霖亢旱还须汝,昨岁应知益稻田。

  △三宝温泉(三宝街道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宝温泉得到全面开发,建起了曲靖市工人疗养院、医院以及多家公司,集休闲、娱乐、温泉、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开展会议、疗养、游乐等经营服务。

  来源:麒麟区民政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云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