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南京网红街区的这所学校,藏不住了!

南京网红街区的这所学校,藏不住了!
2023年04月08日 19:18 新浪网 作者 南京晨报

  一座城市的记忆,

  从老城肌理蔓延。

  当贮存着

  无数南京人归属感的南湖,

  以“网红”的姿态焕发新生时,

  这里的一所学校

  也悄然发生着巨变。

  建成全省首个智慧操场,每个学生都有“电子助教”,随时进行中考体育项目训练和数据分析;

  拥有“家政中心”“能源中心”“交通中心”“建筑中心”四大功能化场馆,为学生提供“国家课程高仿真实验”;

  

  牵手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深度合作,参与“未来胜任”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

  开发个别指导教学研究系统,每天“第七节课”中考学科老师全员为学生“问诊”,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门学科

  ......

  这就是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4月7日,中央和省市级主流媒体集体走进南湖二中,观摩智慧教育,感受特色课程,对话校长老师,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没有想到,老城区藏着这样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太低调了!”各家媒体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今天,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南湖二中,亲身体验“多元赋能个性化发展”在这所学校真正发生。

  智慧操场

  助力中考满分,太神了

  精彩镜头

  上午10点多,初三年级的学生正在操场上体育课。即将迎来中考的孩子们,在智慧操场的“电子助教”帮助下,进行着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的训练。

  “10.75米。”“11.06米。”“10.89米。”......实心球场地,几乎每个学生都投出中考满分的成绩。学生正确完成投掷后,立即会有成绩播报,如果违规,智能设备还会立刻提醒。体育老师告诉记者,每个学生的数据会录入系统,完整呈现他们的成绩变化。

  女生训练仰卧起坐时,智能设备计数的同时会裁定动作是否规范,不规范的就会提醒语音提示“未过膝”等。

  初三5班男生王俊彦引体向上做了14个,远超中考满分成绩,他在操场上的屏幕前刷脸查看自己数据,显示这个项目班级第一、年级第九。

  解读

  据悉,智慧操场将各项体育运动课内外有机结合,助力教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体育教学,保障学生高效地“学”、勤快地“练”、活力地“赛”。

  特色课程

  多元化、可选择、有层次、能融通

  精彩镜头

  走进建筑中心,初二(3)班的孩子们正在搭建房子,“建”好后还有专门的设备,测试建筑的抗震性如何;

  交通中心里,男生王鹏杰模拟驾驶骑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动机带动轮胎转动的原理;

  能源中心,张奇老师带领初二6班的学生们探索火力发电的全流程;

  而家政中心茶香四溢,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泡茶品茶,女生钟健齐使用的是半发酵的大红袍;

  音乐剧社团里,高竹老师指导学生排练《白蛇传》,身段、台词、表演,每个细节一丝不苟;

  智慧教室的学生在进行“小车编程”, 初一6班女生张佳慧告诉记者,他们将用两三节课的时间娲女恒遥控赛车的搭建; 

  选修课《诗情画意》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季玲玲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工笔画

  ......

  解读

  记者了解到,南湖二中每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不到30个孩子,倡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优质发展搭建多元化、可选择、有层次、能融通的立体课程。

  为此,学校的课程规划建立了“国家课程分层创意课堂、科技创新型课程、生活创意型课程”三类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融合的立体课程。打通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等课程,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主题,设计研学项目任务,开设情境体验课程,突出解决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难以理解和需要动手实践的内容,课程兼具科技创新的元素。

  精准教学

  赋能课堂个性化发展

  “315”课堂模式

  这个学期,南湖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了。

  校长张延光基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情况,提出“315课堂”教学。即教师的讲解与引导时间总量不超过15分钟,保证学生15分钟的纸笔练习时间和15分钟的学生分享表达与互教互学时间。

  解读

  为什么要这样改?

  张延光校长说,要以此控制教师无效的说,变学生以听、看为主的浅层次学习为以体验、思考与表达为主的深层次学习。

  自315课堂教学提出以来,在多门学科中实践,张延光校长和陈莉副校长也参与学科组研讨,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学科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七节课”

  2022年下半年,南湖二中《“第七节课”:实现“双减”的个别指导教学研究》的课题成功立项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

  这是学校针对学校的生源发展现状,尝试探究在每天的第七节课开设个别指导课,明确个别指导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探索个别指导课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记者体验了一次“第七节课”。

  教室里,各个学科的老师都有,他们身边坐着两三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进行个性问题的讲解。这些小组不断动态变化,几个同学的数学学科问题解决后,就会去其他学科老师那里排队,继续解决问题。

  教室的大屏上有一个数据显示,很像医院的“排队问诊”,每个学科老师的名下会有几个学生的姓名。

  解读

  “第七节课”实现了多学科协调,科学组织管理,并采用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改关于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个别指导课的实践,激励、引导教师将集体教学课与个别指导课相融通,并设计与之契合的、有针对性的、适量的个性化作业,真正贯彻执行好“双减”减负增效的政策精神,使“双减”工作在学校真正落地。

  听听家长、学生怎么说

  小男生“逆袭”冲刺二十九中

  南湖二中的学生基本都是学区生,很多孩子进校时成绩普通,三年后发生巨大进步。

  初三男生王梓舱当年刚进学校时,英语的冠词都搞不清,如今,“逆袭”成为年级前五,正在朝自己的目标高中二十九中冲刺。

  王梓舱的妈妈特别感谢学校,小升初时,孩子比较叛逆。“遇到了班主任贺频频老师,这三年,真是改变太大了。”妈妈说,老师认真负责,关心每一个孩子,初一的时候经常和家长沟通,帮助王梓舱捋顺态度,成绩一点一点进步,如今,可以有实力向更高平台迈进。

  初三男生姚远和女生高依樊的目标高中都是“六大”。“我们学校的个性化辅导氛围特别好,可以针对自己想提升的学科到老师那里‘吃小灶’,还有一批共同目标的同学一起努力。”

  宾大研究生回母校感激老师

  今年9月,杨瑾将入职成为南京一中的一名老师,当年在南湖二中的求学经历,让她埋下了也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美好理想。

  “我是个很有个性的女生,用即将当老师的我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个不省心的小孩。”杨瑾当年的班主任就是现在学校的副校长陈莉,毕业多年,她一直和母校的老师们保持联系。“南湖二中的老师就像家人一样,他们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在初中这个阶段,不仅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还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杨瑾后来一路发展,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正式入职一中后特地回母校看老师。

  老南湖的新二中,

  一所充满师生情感连接的学校,

  正在与时俱进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江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