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少年对话幸存者 把声音传得更远

少年对话幸存者 把声音传得更远
2019年12月06日 06:01 新浪网 作者 南京晨报

  少年对话幸存者 把声音传得更远

   陈德寿老人讲述当年遭遇。

   12·13将至,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从战时到战后再到今天,始终在延续和传承,它经历着从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城市记忆,到国家记忆、世界记忆的过程。随着时间流逝,幸存者正陆续凋零,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79人。

   仇恨可以淡去,历史必须铭记;记忆需要传承,和平当被守护。在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的漫漫征途中,后代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2月5日起,南京晨报推出【对话】系列报道,少年对话幸存者,“让我们把你们的声音传到更远处”。

   【幸存者说】

   陈德寿:好好的八口之家只剩下两口人

   82年前的一场惨剧,撕裂了无数家庭和个体的命运,每位幸存者的故事都是这段历史中极其沉重的一页。“日军侵占南京时,我还小,才6岁。当时我家住在三山街天青街古钵营,我家中有八口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我,姑妈带着小表弟、小表妹与我们住在一起,当时我母亲25岁,怀孕快生了。”88岁的幸存者陈德寿,那年只有6岁,但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字字坚定。

   “一天上午,一个日本鬼子拿着一支长枪来到我家,家里人毫无准备,祖父、祖母拿出香烟糖果给他,他不要,到处找姑娘。当时,姑妈抱着两岁的小表妹、手挽着四岁的小表弟,日本兵见了姑妈就要拖,姑妈死活不从,她把小表妹放下,让奶奶抱着,她与鬼子推推搡搡,日本鬼子恼羞成怒对她连续刺了6刀,然后扬长而去。姑妈倒在地上,她说,妈妈我太疼了,想喝碗糖水,奶奶刚从后面房子里端糖水过来,她就没气了……”陈德寿说这个画面在自己年幼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太残忍了,一个年轻的好好的生命,就这么没了,死前想跟妈妈要碗糖水都没喝到。”

   几天后,家里没吃的了,而这时母亲又生下了妹妹,每天都有日本兵上门,母亲生孩子时的血纸都放在床边,他们有时还把被子掀开看看。“后来,舅舅找了个亲戚送我们去安全区。我们是夜里去的,外面下着雪,一路上多次被尸体绊倒。”他回忆起姑妈出事的时候父亲陈怀仁不在家,“那天鬼子在天青街放火,街坊邻居去救,父亲也去了,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后来街坊告诉我祖父,说我父亲被鬼子杀了。当时鬼子要我父亲跟他们走,我父亲说家中有老有小不能走,就被戳死了,刺刀是从太阳穴刺进去的,颈部也被刺了一刀。当时有街坊在三山街承恩寺看到他的尸体被放在防空洞里。40多天后,祖父与我舅舅去收尸,将尸体埋到中华门外。”

   父亲和姑妈相继死去,意味着家里头两个有挣钱能力的人没了。后来,姑妈带来的两个孩子一个送进了孤儿院,一个给人家做了养女。同年,陈德寿的祖母和妹妹也感染瘟疫相继离世。为了筹钱安葬亲人,母亲只能无奈改嫁。好好的八口之家,只剩下陈德寿和爷爷相依为命。

   再次翻开那个冬天的暴行,陈德寿依然不忘强调,“日本人也有好人,当时我妈妈生完孩子熬到第六天,来了个日本兵,他会说中国话,他跟我爷爷说他家里是开店的,被征兵来打仗也是没办法,他听我爷爷讲了我家的情况后,带着我爷爷出去找了口棺材把我姑妈收殓了,又给我爷爷找了点饭菜带回来,他没讲姓名就走了,所以我说日本人不全是坏人。”

   2014年、2015年,陈德寿两次赴日本作证,向日本民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日本民间老百姓对我们很友好,他们很多人也是战争受害者。所以我们共同的愿望是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保卫和平就是保卫我们的幸福生活。”每每说起“和平”二字,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安详,但陪同他一起来的女婿告诉记者,每次讲述那段经历后,老人回家好几天都睡不着,沉浸在压抑悲伤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实习生 孙祉琦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周敏

   【少年说】

   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三(5)班 张越

   指导老师 姜梅红

   “勿忘国耻 守护和平”的种子

   深深埋进我的脑海

   从幸存者陈德寿爷爷的讲述中,我了解到82年前发生在南京城的惨剧。陈爷爷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让我不禁握紧了拳头!

   即将来临的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时今日的中国已经腾飞。我相信,今天的陈爷爷再也不会害怕被人肆意欺凌,因为我们身后是强大的中国。

   善良的陈爷爷在采访快结束时特意说起,当年有被迫征兵来的日本人帮助过他;陈爷爷两次赴日时,也感受到日本民间百姓的友好。没有人喜欢战争,大家都向往平安、幸福的生活。所以,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和守护的!

   “勿忘国耻、守护和平”的种子深深埋进我的脑海,我要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谢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南京大屠杀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