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2023的丰田:稳健与激进

【汽车人】2023的丰田:稳健与激进
2024-01-06 14:39:40 汽车人杂志

过去的一年,丰田仍然实施稳健的经营战略,保持自己的节奏。新领导集体带来的变化,更多是面向未来的积极调性,而更激进的战略资源投入,将在未来三四年之后看到成果。

文 /《汽车人》孟华

大家都知道丰田半年财报(2023.4.1-2023.9.30)的利润有1.4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22亿元),比中国所有上市汽车公司同期利润总和(421亿元)还要多。除了能说明中国市场竞争惨烈,也表明丰田全球头号车企的地位,趋向于巩固而非动摇。

销量预期管理的意义

丰田已将2023财年(2023.4.1-2024.3.31)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预期,分别调高至4.5万亿日元和3.95万亿日元。营收和利润数据与日元汇率息息相关,不是企业所能掌控的,但是,丰田对于2023财年销量的预期,可能相当准确。

在这个财年开始之前,丰田预期销量为1040万辆,而大众汽车则将预期定在略低于900万辆的水平。从销量角度,丰田继续坐稳全球头号车企。

7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截至2023年10月底),丰田并没有调整销量预期。在没有缺芯和其它供应链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反映了丰田对生产组织(包含供应链管理),以及全球市场,都有深刻的洞察。

目前,丰田自己公布的2023年1-11月全球产量为923.1万辆。有未经证实的第三方数据表明,丰田在2023自然年的产量为1065万辆。

短期而言,丰田能在财务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日元汇率走贬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其对销量的精准把控可见,丰田在权衡全球各市场的需求,始终将经营利润作为核心考量。

基于这样的长期管理风格,丰田在销售策略上不会单押一头,而是采取明显的多元化策略,产品组合包括燃油、混动、纯电、氢能。面对对手的狂飙突进,丰田并不急躁,始终保持了自己的产品节奏。

在全球市场因地缘政治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丰田能够完全稳住阵脚,基本排除了外界干扰。

“继承与进化”稍显积极

丰田一直被舆论诟病“电动车推出节奏太慢”,相比新势力(尤其是特斯拉),的确是慢了。不过作为上一个时代的霸主,其转身动作仍算迅捷,且并未死抱着盈利项目不放。

在2024年,丰田计划生产19万辆电动车。这个数字相对比亚迪当然不值一提。后者已经停产了纯粹的燃油车,变成彻底的新能源厂商。丰田显然不打算这么做。它计划在2026年内推出10款以上电动车。也就是说,到2026年,丰田才能实现第二阶段的电动车转型。

当前,除了中国,当初和中国齐头并进的欧美(言论上当然喊得更凶),现在都放慢了脚步。供应链溯源上游,大多依赖中国,但到目前为止,供应链并未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而是需求端放缓了,其背后则藏着相当复杂的牵制因素。

客观效果是,丰田对电动化“一慢二看三通过”的慢节奏,并未成为战略转型的阻碍。在保有超级利润的前提下,供应链、研发、品牌基盘,什么都没耽误。

值得一提的是,转型电动的“机遇窗口”,对每一家企业来说并非一致。命运对于基本盘稳固、业务赚钱的品牌,往往慷慨地给予机会,甚至允许其一再挥霍所谓的窗口。丰田稳住现有业务,徐图转型的做法,是符合自己利益的。

当然,前提是一定要转,而非躺平固守传统。

新社长佐藤恒治上台后,提出了“继承与进化”,涵盖了碳中和与移动价值扩展的方向,以及电动化、智能化和多样化领域的举措。其实就是丰田这一段时期战略的总结,只不过调性更积极一些,而非彻底地改弦更张。

佐藤恒治提出,丰田将在2026年前,就将全球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每年150万辆。对于现在丰田而言,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这要求丰田转型提速,在未来三四年内就实现电动车销量扩张。

不过,即便到那时,丰田仍是一家以燃油车产品为主的公司。到2030年,丰田全球纯电产品销量预计达到350万辆,其中次世代纯电车170万辆。届时,丰田的战略转型才大体上实现。

中国研发力量需要整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丰田正在成立全新的研发团队,在中国则采取以现有团队捏合为主的做法。

2023年年中,丰田宣布其在华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TMEC),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IEM by TOYOTA”)。表面上看,只增加了四个字,而实际上则标志着丰田中国战略转变。

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三家合资公司的研发团队划分到IEM by TOYOTA主导的研发项目中,上游供应链的电装公司和爱信公司也将跨越组织壁垒,参与到IEM by TOYOTA的研发活动中。

在此基础上,丰田强调了全球生产布局的调整。丰田计划在2025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电动车,显然电动战略是美国市场优先。这是针对中美电动车市场境况不同而制定的。

丰田已经提出,其研发的下一代平台,将采用磷酸铁锂和固态电池。铁锂已经是成熟路线,理论上丰田需要就此与中国供应商谈妥合作,而非另起炉灶。虽然三家韩国电池厂商,早已投入铁锂的研究,但其成本和技术,落后于中国对手。

而松下,则基本没有铁锂技术积累,是不能指望的。在美国市场上,如果采用中国供应商的铁锂电池,就拿不到商务部的补贴。既然电动车规模化事业从美国开始,那就必须和韩企合作,自研、自建生产线,绝对赶不上2025年这趟车。

因此,所谓次世代电池,仍将使用高镍正极材料,续航提升到1000km,成本降低20%。

至于固态电池,佐藤恒治已经对其降调处理。一个是推迟上车计划,即2027年搭载15万辆车;另一个是给其下了一个暂时的结论:不会对电动车业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在固态电池存在技术障碍,2026、2027年做好商业化准备,也是有疑问的。

对于中国市场,丰田采取了与中国伙伴强化合作,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这一决策,是对中国市场趋势的必然反应。在中国,丰田继续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和“多样化”主题。电动和智能都是中国市场的优势所在,而对于“多样化”,丰田则拥有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丰田决定在这一条路线(其实就是氢能产业链)做些文章。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供应商进入了丰田在华的供应链中,比如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四维图新、小马智行、速腾(配置|询价)聚创等等,在售车型中,中国供应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些供应商不是过去传统的供应商,而是一些电池技术和汽车智能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

移动出行服务同样要转型

在“日本移动出行展”(JMS)上,丰田再次表达公司的愿景是“为所有人提供移动服务”理念,将移动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机器人、智能家居技术联系在一起,形成丰田未来的服务体系。而它们彼此之间的数据和算力连接,是丰田正在着力研发布局的内容。

对于中国市场,丰田以前的做法是在总部研发车型产品,然后由中国工程师做本地化开发,这一做法与其它跨国企业没什么区别。但是如今中国市场已经实现技术和车型平台的快速迭代,这一套产品研发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丰田更多放权给中国团队(中国三大团队已经在2023年实现整合),由后者做总包方来研发,总部不在技术上进行把关。这一做法,很多人形容为谦逊,其实凸显了丰田洞察中国市场,并做出研发体系改变的决心。

丰田与小马智行开发的L4级Robotaxi,基于雷克萨斯RX(配置|询价)系列做的改装,目前仍然坚持试验和在北京亦庄、上海嘉定、广州南沙和深圳前海四个地区投入运营,已经累计运行10万公里以上。

丰田仍然相信,据此仍能实现对研发成本的控制。

与此同时,丰田宣布在年底前出售1.25亿股电装股份(大约价值2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将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

丰田当然不缺乏这些资金。这一动作表明,丰田正在做供应链资产的优化动作。电动和智能是丰田当前研发体系的主题,以此敦促供应商跟上丰田转型的步伐。

佐藤恒治上任没多久,就在2023年5月份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入5万亿日元(约合2510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纯电和智能化车型。这是业内迄今为止最大一笔研发投入。这个规模也比丰田此前宣布的,增加了近500亿元人民币。

佐藤恒治也提出“以美国和中国市场为中心”(注意次序),这两个市场占据了丰田销量的40%以上,是战略级市场。丰田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的一年,除了中国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全球汽车市场几无寸进,无论市场体量还是技术迭代速度,基本上仍在原地踏步。丰田仍然实施稳健的经营战略,保持自己的节奏。新领导集体带来的变化,更多是面向未来的积极调性,而更激进的战略资源投入,将在未来三四年之后看到成果。

对于2024年,大概率仍然看到一个稳健依旧的丰田。这可能就是丰田一直保持全球首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能将激进的投入和稳健的运营融为一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