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长最大的敌人:惯性思维

成长最大的敌人:惯性思维
2024年04月29日 20:45 新浪网 作者 年年Nora

  作者 | 帆书 · 沐小兮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上,将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且在距离花盆6英寸处放上毛毛虫喜爱吃的松针。

  为了吃到松针,毛毛虫一个接着一个,绕着花盆边缘蠕动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但毛毛虫却没有停下来。它们绕着花盆边缘不停地转圈,最终力竭而死。

  为此,法伯写下这样一句话:

  “在这么多毛毛虫之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动物如此,人亦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受困于自己的旧思维,不愿踏出一步。殊不知,思维才是决定命运的王牌。

  就像亚历克斯博士在《思维的囚徒》中所言:

  人类天生就是习惯性生物。

  我们在寻找可以预见的舒适安逸的生活时,通常会采用常规做法,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主要依靠后天习得的思考方式去做。

  而优秀的人,却懂得和惯性对抗,以长远的眼光,推倒桎梏自己的那堵墙。

   01 

  惯性思维,正在毁掉你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有时候,我们感觉困境重重,并不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是被僵化的思维模式所禁锢。

  我们就像囚徒一样,困在自己思维的牢笼,止步不前。

  书中的鲍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鲍勃是一位银行高管,在别人看来,他无疑是成功的。

  不曾想,他的工作却挫折重重,充满戏剧性。

  工作中,这位身居要职的高管,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无休止的抱怨上。

  上司分配任务,他认为工作量大,总要唠叨几句。

  客户提出要求,他心情不爽,也要埋怨几句。

  时间一长,抱怨成了习惯,鲍勃开始讨厌自己的工作,习惯性认为工作毫无意义。

  越是这样,他对工作就越消极。由于不愿被影响,同事和朋友也慢慢疏远了他。

  后来,鲍勃无休止的抱怨不仅影响了工作晋升,还给他的家庭带去了负面影响,生活愈发糟糕。

  生活中的我们,也时常像鲍勃一样,到处发泄心中的不满。

  每天上班,总是有处理不完的事务,于是心情不爽,各种埋怨。

  每天回家,又有一堆家务等着收拾,于是气急败坏,唠叨不停。

  慢慢地,你会忍不住发问:这样的生活到底有何意义?

  殊不知,此时的你已经掉入了“惯性思维”的陷阱。

  一旦我们的思想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无知,明明是自己的原因,却总是陷入无助的状态,不能自拔。

  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可爱有趣,惹人喜欢,但细细一想,却非常扎心。

  在驯兽师的手势下,老虎不再凶猛,做着各种各样表演。

  庞大的大象,机智的猴子,也是让干嘛就干嘛,没有任何反抗。

  为什么动物们不反抗呢?

  原来是它们长期被打的结果,训练时,只要不听话,它们就会被驯兽师打。

  久而久之,不听话就挨打的思想便深深停留在脑海里,让动物们误以为,只能乖乖听话,不能做出反抗。

  听过这样一句话:“思维一旦形成了定势就很难摆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

  人总是习惯停留在旧思想中生活,不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摆脱困境。

  却不知,思维一旦被固化,只会影响对事情的判断,将你封闭在狭小的世界里,停滞不前。

  而唯有挣脱束缚自己的枷锁,才能开阔视野,走出一片新天地。

   02 

  洞察“惯性思维”,才能摆脱“惯性困境”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亨利·彼得森是一名珠宝工匠,由于技艺精湛,很受顾客喜欢。

  这天,有位客人带着一颗价值连城的蓝宝石慕名前来,请他打造一枚举世无双的戒指,并且强调戒指是送给明星女友的求婚礼物。

  彼得森研究了3天,也没有任何头绪。

  看着面前的蓝宝石,彼得森一时被困住了,他觉得要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戒指花纹,几乎是不可能。

  但好在,他从宝石镶嵌方式这一点考虑,发明出一种叫“内锁法”的宝石镶嵌方法。

  运用“内嵌法”镶嵌宝石,既能让宝石大放异彩,还能将其牢牢嵌在戒指上。

  他走出了宝石花纹为主导的局限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宝石戒指亮相之后,彼得森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的珠宝设计师。

  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是仅有一个解决方案,只不过受固定思维限制,我们才止步不前。

  我们就像重复运作的机器,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语言,甚至于一样的思考方式,周而复始,不愿改变。

  工作中碰到新的挑战,却认为自己能力一般,不肯尝试。

  生活中遇到新的抉择,却总是瞻前顾后,错失良机。

  可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勇于冲破占据主导地位的惯性思维,独辟蹊径,就会有新的突破,获得成功。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小伙大学毕业后,决定回家乡创业。

  他的家乡是处于交通要道上的一个边陲小镇。

  因过往车辆较多,就有商人利用这个商机,在小镇上开了一个加油站。

  随着加油站生意越来越好,别的商家开始眼红,纷纷效仿。

  哪知道,最终竞争激烈,个个经营惨淡。

  这一切,小伙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也开加油站。

  他反而另辟蹊径,在镇上开起了快餐店,为过往行人提供短暂的休息。

  之后,小镇人气兴旺,他又相继开了便利店、土特产店等不少门店。

  结果,小伙生意越做越大,也变得越来越有钱。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就如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一旦卡住,就无法摆脱出来。

  但只要我们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能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获得无限可能。

   03 

  优秀的人,都懂得和惯性对抗

  生活中我们总是陷入固定的思维定势,忘记自己有能力改变的现状。掌握这三点,可以让你学会和惯性对抗,不做思维的囚徒。

  1.破除经验主义

  著名主持人莫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

  我们总会因曾经累积的学习经验,一味地劝告自己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殊不知这种拒绝尝试的习惯,才是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

  就像泰国驯象场上被铁链锁着的大象,明明有能力挣脱束缚自己的锁链,却因为不愿尝试,甘心受到钳制。

  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技术的高低,学识的多寡,而是固定的思维模式。

  唯有摒弃自身经验的桎梏,跳出思维局限,才能拥有新的转机。

  2.培养逆向思维

  我们的大脑,往往会被传统观念束缚,稍不留意,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运用“逆向思维”,把事情换个角度想一想。

  多去看看那些不起眼的一面,把司空见惯的事物、观点,进行反过来思考。

  运用全新的视角,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案。

  3.学会适时转弯

  林语堂说过:“明智的放弃,好过盲目的执着。”

  不喜欢的工作,与其待在原地怨天尤人,不如尝试放弃,寻找另一个机会。

  想不通的问题,与其困守其中满腹牢骚,不如换个思维,寻找另一种方案。

  常言道:“变则通,通则久。”

  路不通的时候,不妨适时转个弯。

  当我们懂得转弯时,就会发现原来新机遇就在身旁。

   04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青年,在马戏团里销售食品。虽然看戏的人不少,但买吃的却没几个。

  看着眼前的食品,小青年一筹莫展。

  后来,他灵机一动,心想:既然别人不愿意花钱,那我就免费赠送。

  就这样,只要买票看戏,小青年都会赠送一包花生。

  花生抢购一空后,小青年便顺势卖起矿泉水、雪碧等饮料。吃完花生的观众感到口渴,也就忍不住购买起饮料来。

  于是,一场马戏下来,饮料销售殆尽,小青年收入一下子增长几十倍。

  《终身成长》中有一句话: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不是勤奋程度,而是思维模式。”

  是的,一旦头脑被定势思维占据,你就会变得愚钝和短视,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我们只有不拘泥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彻底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踏上与“惯性”对抗的征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江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